立體派與科學——畢卡索

作者:陳韻琳                     

 

1913吉他.jpg
畢卡索:吉他,1913。
  後印象派時期——也就是即將發展出二十世紀藝術的前夕,一位直接引出立 體派的藝術大師塞尚,當他在作品中探索自然的結構特質,已面臨著畫面的二度 空間與自然界實質上是三度空間的難題。他發現要維持傳統的單點透視根本是不 可能的,藝術家只要稍微向左或向右移動,便足以改變視野與構圖。塞尚忠實於 自己的雙眼,企圖表達多重視野,認可視點移動的事實。

  畢卡索更進一步由許多想像的角度去探究他的主題,結合各種視點,以致於 圖像完全無法辨識。這種創作手法提出了一種自給自足的藝術,與外在具象世界 幾乎無關連。

1910肖像.jpg
畢卡索:肖像,1910。
  畢卡索這種推導塞尚、而產生出來的立體派革命,究竟是怎樣的過程呢?

  立體派的出現,其實是跟科學革命是同步的。 現代物理學排斥固定狀態,他們發現事件之所以不同,常是一事件與另一事 件之間的關係造成的,這造成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瞭解,是在考慮所有「居中事 物」。黑格爾最先發現這種新思考。到了量子力學導引出來的結論,更進一步揭 示孤立一個單獨事件的不可能性。 立體派一樣感受到十九世紀開始演變出來的新思想的衝擊,他們也關注「居 中的事物」。

  「變動」,是立體主義大家畢卡索的創作信念與創作動力。他呼應柏格森的 實在論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並映照劇烈變化影響下的城市生活。

1913穿襯衫的女人.jpg
畢卡索:穿襯衫的女人
,1913。
  因此立體主義努力尋求在二度空間上表現三度空間的新方法。畫中物體依稀 可辨,但圖像是由稠密繁多色塊組成,他們經常用單色色調,因為他們認為色彩 會擾亂繪畫空間,他們揚棄自然主義固定的視點,因為,他們企圖表現現代社會 對時空與事物的新經驗,這些新經驗是非理性、零散、變化不定的。在他們的畫 中,不只是物象,也充滿時間、空間、動作、光線的暗示。布拉克說:「空間本 來就是可以觸知的。」

  立體主義主要是想創造一個新的繪畫空間,從感官視覺過渡到觀念視覺。立 體主義認為繪畫是從最單純的事物中抽離出最簡單的形式,讓畫布上出現的是符 號般的造型,經由視覺慢慢被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個實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 是畫家心中的意象。

  此外,立體主義不放棄任何質材的研究,甚至在畫中引進文字數字,這就是 綜合性立體主義了。 簡而言之,分析性立體主義,是將某些特定可見的事物,轉化成概括性的繪 畫作品,而綜合性藝術,則由平面性質及應用的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意象。 因為這時的立體主義,已走到一個關鍵時期,任何對象都處於消失的危險中 ,繪畫本身進入幾何結構,幾何構圖決定繪畫。

1937格爾尼卡.jpg
畢卡索:格爾尼卡,1937。
  儘管立體派開創者畢卡索和布拉克,都堅持不與主題失去關連,他們選擇用 外界的實物來創造新的連結。

  但這種試驗,到最後會導致內容無法辯識,只能透過標題提示,畫面覆蓋符 號、線條與色調變化,繪畫變成一種暗喻。於是,晚期立體主義也導引出抽象藝 術了。  

 

 

<<

下一篇>>藝術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