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徒如何回應九七變局

—專訪盧龍光談香港前途

林淑芬


  今年(一九九七年)對香港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主權移轉後的香港未來及動向備受世人矚目,成為觀測中國社會主義走向的重要指標。九七後的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各方面的轉變不難想見:政治方面,沒有民意基礎的臨時立法會將如何修訂與港人攸戚相關的人權、公安、結社自由等相關法則,言論自由屆時是否仍具有效性;經濟方面,中國的社會主義修正路線如何能夠統治實施自由經濟體制卓有成效的香港,大量的大陸新移民可能帶來的經濟型態轉變及就業競爭問題;社會結構及文化方面,除了人口結構改變所可能衍生的問題外,英人治港時,所建立的法治精神及井然不紊的社會秩序也將重新面臨挑戰。在預期的不安與恐懼心理影響下,移民潮一波接一波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迎接變革的重要時刻,基督徒的態度也呈現前所未有的分歧與矛盾。

  撇開那些以加入移民潮來表明自己立場的基督徒專業人士、牧師及傳道人不論,選擇繼續留港的基督徒,其立場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其一為堅持民主路線,認為唯有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確保港人的自由,他們選擇以不合作或對抗的方式來面對中國政權;另有少數基督徒抱持「鴕鳥心態」,認為只要專心讀經、禱告及傳福音就可以了,不必特別去干預政治;而大多數的基督徒則尋求一種協商、溝通和妥協的中間路線,他們認為基督徒應該依靠信心及盼望而活,因而與中國政府官員建立起一種彼此了解與合作的關係,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神學組主任盧龍光牧師的主張可以作為此一立場的代表。

由抗爭走向對話

  自一九八○年開始,盧龍光即投入香港基督徒群體改造社會運動,從改善交通政策、爭取市民居住品質的提昇(包括推動維護居者有其屋、改善貧民區治安問題等)、爭取香港島東區醫院的興建,以提高對居民的醫療服務、反強暴運動、反公共交通工具高票價運動,到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所推動的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港人救港運動、我愛香港運動等,盧龍光在香港基督徒群體中一直被認為是走「抗爭」路線的基督徒社會運動者;但面對九七問題,盧龍光所持的立場卻反常地傾向妥協與對話,在九六年十月一日的自籌國慶運動中表現最為明顯,因此招致非議,認為其見風轉舵、改變立場,對此,盧龍光以「抗爭有時,不抗爭有時;投入有時,抽離有時」來表明自己的信念。他認為政治參與的定義很廣,基督徒基於對社會的使命感,自然會試圖用行動去影響政府的決策,過去自己參與公共政策的推動即出於此動機。然而客觀政治情勢的轉變具有歷史的條件,個人必須對歷史情境作出選擇與回應,抗爭或對話不過是過程中策略的運用,並不具有絕對性,在政權封閉、沒有對話空間時,就進行抗爭,若還有對話及討論的空間,就進行批判性的合作,「兩條路線同步進行,端賴情況來決定凸顯哪一種路線」。

區分政治立場與真理原則

  「我們相信上帝是歷史的主宰,未來掌握在祂的手中,而未來的發展我們有份參與,與上帝同工去創造未來的歷史」,作為上帝的同工,盧龍光認為基督徒應積極參與香港未來的規劃與發展,因為政權的轉移已經成為客觀的事實,港人的政治地位及公民身份必須轉變,已成無法迴避的事實,港人必須誠實地面對這種「改變」。「改變」正是九七問題最大的特點,基督徒在面對這種轉變時,尤其必須警覺,避免將自己的政治立場兩極化或絕對化,甚至將之等同於真理。因為「只有上帝本身是絕對的,政治立場只是相對的」,政治立場的改變並不牽涉真理原則的問題,而是政治上客觀事實改變所帶來的結果,因此個人可以依照自己對新處境的了解,積極地參與見證福音,改造社會。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雖然看似出現行為的不一致,但就其倫理原則而言,卻有其一致性。

  富有實踐性格的盧龍光表示,儘管六四事件為港人帶來極大的傷害與恐懼,但六四畢竟已成歷史事件,其評價可留待歷史驗證,但面對另一個迎面而來的歷史事件—九七主權回歸,港人必須認清,香港未來與中共的關係已不再是情感與歷史的關係,而是整體香港未來發展的關係,港人必須勇敢面對未來兩地社會與文化終需結合的事實,在批判中與其維持合作的關係。盧龍光認為,任何政府或國家領導人,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正如人本來就是既善又惡,既惡又善的生命;香港基督徒應以政治的角度來看待中共政權,將之視為國家機器,其政策考量均有客觀的判斷,在客觀的條件下與其合作,盡量維持香港現狀,爭取香港未來發展的空間。

批判中進行合作

  以九六年十月一日自籌國慶運動而言,雖然引發基督徒群體間的分裂,但盧龍光認為,香港一直活在矛盾的殖民心態中,迴避去思考國家認同問題,缺乏國家概念,現在是該做抉擇的時刻,基督徒不能當作沒事發生,反而必須主動揭櫫這種矛盾性,與其讓中共來搞國慶日(九五年透過新華社宣揚國慶活動),不如由基督徒來取回解釋權,九六年的基督徒國慶崇拜便是出於此一動機。雖以國慶為名,目的卻在凸顯崇拜的對象應是上帝,而非國家;而以認罪代替讚美,就是在帶出基督徒的立場。盧龍光表示,這種轉變對港人而言,也許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基督徒恰可以藉此時機重新定位,因為世上的政權與我們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敵我關係,正如羅馬書十三章所言,即使是地上的政權,也是上帝的僕人,不必因為懼怕而順服,卻必須持守無瑕的良心。

  面對千頭萬緒、詭譎多變的香港未來,盧龍光提出三個基本原則,其一,他認為,基督徒唯有持守對不變的上帝的信心,才能因應香港變局;其二,當社會張力愈來愈大,基督徒在進行與政權的合作時,應持穩其價值觀,為人民的民主與法治負責;其三,應避免兩極化,對不同意見的人予以尊重,並發展彼此信任的關係,在求取香港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尋求合作,而最重要的是基督徒必須要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