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歌謠簡介

 

陳韻琳

   
   

  有些地方是將歌謠中的情歌直呼山歌,但客家人是將總體歌謠, 總稱為山歌。而山歌中,也的確情歌佔最大宗。

  山歌這個名稱雖然並不一定意謂著山歌是在山林間產生的,但是 山歌和山林間的關係就如唇齒相依般的密切,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山歌中的『山』字,可當做『鄉野』、『民俗』來解釋,它和宮廷中 的『雅樂』是相對的,

  客家山歌產生的年代雖然已無法考證,但是無庸置疑的,臺灣的 老山歌是隨著客家人漂洋過海而來臺的;但因環境之變遷,除老山歌 和洗手巾等少數曲子仍和大陸原鄉保有相同面貌外,大部分已經發展 成迥然不同的臺灣風味的客家山歌!

  山歌這個名詞一般學者都公認起自唐朝竹枝詞,並以竹枝詞做為 山歌的起源。李益說:『無奈孤舟夕,山聞竹枝。』便是一例;也因 山歌源於竹枝詞,所以山歌主要形式便是七言四句,它的特色是一句 七字,四句落板,而且平仄分明,演唱時都是隨機從口而出;俚言俗 語,充滿質樸而不造作之鄉土風味。

  客家人的第一原鄉是湖北、河南地區,而此區自古就多歌謠之創 作,因此傳統的客家人自古就有好歌之俗。研究客家文化權威之羅香 林教授說:『客家男女,雅好歌唱,偶過岡頭,樵夫薪婦,耕子牧童 ,唱和之聲,洋洋盈耳雖其歌詞多屬男女相悅之句,然其婉曲取喻, 哀感玩豔,有足多者。』遍查自古流傳之客家山歌,確實都以男女情 歌為主。

  有一條山歌寫道:

  客家山歌最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無妹 唱唔成。

  另有一首寫道:

  人連阿妹逞錢多,我連阿妹用山歌;一句山歌千句話,妹係知音 就來和。

  所以情歌在客家山歌中所佔的比重可見一斑。

  客家山歌是民間的一種通俗藝術,山歌的表達雖然直接而露骨, 但是也有相當多讓人聞之不禁拍案叫絕的隱喻之詞,其雙關語運用之 妙絕非一個無見識者所想得出的。雙關語是利用同音異字的字眼,發 生影射或表達其難以啟齒的心中事;這樣的表達往往具有相當的深度 及穿透力;不過不諳客家話者恐怕就無法欣賞其巧妙的內函。

  以下是幾首非常著名的客家歌謠:

  客家山歌特出名(梅縣傳統山歌)

  客家山歌特出(哇)名(哦),條條山歌(哇)有妹名(哦), 條條山歌(哦)有妹(呀)份(喏),一條無妹(呦)唱(唔)成( 哦)。

客家山歌特出名(哦),山歌又覲(呦)聲又甜(么),男女老 少都曉(個)唱(哦),朝晨唱到月落岭(哦)。

客家山歌特出(哇)名(哦),山歌無腳(哇)萬里行(哦), 山里唱到(哦)城里(個)轉(喏),五湖四海飄歌聲。

  另一首就是典型也非常著名的客家情歌。

  哥妹交情久久長(梅縣松口山歌)

  男:對面坐的是曼人,燈光鐙眼看不清,我想過去同妹嬲,你唱 我和訴衷情。

  女:阿哥相貌好斯文,講話樣般麼正經,你今好比石膏像,緊看 唔是有心人。

  男:河里有水就有沙,山上有樹就有花,有針無線樣般用,哥妹 相隨才成家。

  女:阿哥釣魚塘邊企,想了鯽魚又想鯉,身邊覲妹你不惜,老藤 又想纏新枝。

  男:阿哥賞花在花間,幾多芙蓉和牡丹,萬紫千紅我不愛,單採 這朵白玉蘭。

  女:想揀田螺要下田,哥想采花要行前,世上只有船靠岸,未曾 見過岸靠船。

  合:哥有心妹有意哎,哥妹交情久久長

  再一情歌舉例:

  米篩篩米米在心,囑妹戀郎要真心,莫學米篩千隻眼,要學花燭 一條蕊(心)。

 


 

台灣的客家山歌



  客家族群到台灣以後,隨著台灣歷史,走出自己的特色。

  在台灣,一般人仍以「山歌」作為客家民謠的總稱,也有稱為「 採茶歌」或「九腔十八調」的。「採茶歌」是因為客家民謠與「三腳 採茶戲」(客家傳統戲曲)密不可分;「九腔十八調」則是形容客家 民謠曲調多、內容豐富,但總不如充滿鄉土味的「山歌」來的貼切。 山歌是一種口唱文學,一切人情事物,均可用「七言四句」形式直接 唱出,一般用「四句八節」,來囊括傳統山歌特色。

  髓為四句八節,即:一曲、二唱、三首、四句、五韻、六明、七 和、八節。

一曲,一人自拉自唱。
二唱,一人演奏一人唱。
三首,男女對唱一人演奏。
四句,七言四句二段式曲式,第一段與第二段間以間奏承轉。
五韻,傳統的小型伴奏,主要是使用鑼鼓、二弦、凸胡、三弦、竹蕭等五項樂器。
六明,五種樂器演奏加上一人唱,呈現六種聲音。
七和,無論何種曲調,唱者必須配合演奏師,歌詞第一、二、四句第七字尾音必須押韻。
八節,每一首唱詞二十八字,每一字都得唱得精準,咬字清晰,方能顯出節奏之美。

  台灣客家山歌曲調的特性來說可分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三 大調」及其他小調。

  老山歌,又稱「大山歌」,是一切山歌的源頭,它以La、Do、Mi 三音構成基本旋律,並用四縣話發音,曲調固定,可以隨意填詞而唱 。由於先民唱山歌,是在山與山之間搖搖對唱,所以老山歌的曲調特 別悠揚高亢,節奏自由流暢,拍子拖得很長。難度最高,但韻味綿厚 ,令人發思古幽情。

  山歌仔,又稱「山歌指」,由老山歌變化而來,節奏較快,不能 隨意拉長,也是曲調固定不限歌詞,其旋律優美,宛轉悅耳,女子愛 唱。近來常被改編為交響樂曲,並以聲樂演唱;這不僅豐富歌曲的藝 術性,而且也成為客家民謠的欣賞入門之一。

  平板,又稱「改良調」,由前二種演變而來,但比較平順好聽。 有五聲音階,每一曲調可衍出七種唱法,風格更為活潑流暢。一般來 說,比較常唱的是「兩線吊尾平板女人腔」和「西皮老和版平板男人 調」兩種。平板的曲調可用來表達各式內容的歌詞,它代表山歌從山 水間的個人抒情,走向市集廟會,變成大眾化的娛樂,進一步擴大它 的社會基礎。

  老山歌、山歌仔、平版合稱「三調」,都有基本曲型,歌詞可自 由發揮,這和宋詞、元曲相似,是古代樂府的遺風。

  它們以外的客家民謠,俗稱小調,小調有一定的歌名、歌譜、歌 詞,,詞曲都已固定,一種曲調就是一首歌。又可分兩種:一是「傳 統小調」,即道地的傳統民歌,如桃花過渡、鬧五更、瓜子仁、十送 金釵、十二月古人等;一是「創新小調」,即以傳統小調的曲子另譜 新詞,或模仿小調重新編詞作曲,而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即是竹東的 陳清台,及其已故的老師黃連添。

  但無論是哪一種,客家山歌都須與客家話的聲調、口氣搭配無間 ,否則就唱不順溜、聽不夠味了。客家民謠的歌詞以七言四句為主, 風雅蘊藉、平仄協調,有古詩遺風,極具修辭技巧。為使旋律聽來富 變化,演唱時多會融入加字與虛字等技巧,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或情 愛、或嗟嘆、或企盼、或對罵......諧音與雙關語穿插其間,看似平 常無奇,實則醞釀其趣奧秘、細膩而深刻。

  至於客家歌謠的演唱方式,形式也相當多樣,包括獨唱、對唱、 齊唱、領唱、和唱、朗誦式唱法等,凡眼有所見、心有所想、耳有所 聞,皆能成韻成歌。樂器一般以二弦、竹蕭、南胡、西鼓等樂器為基 礎,配合歌聲作抑揚變化,聽來別有一番風味。

客家山歌王子陳清台

  陳清台是竹東人。民國41年生。愛好山歌,18歲拜黃連添為師, 因而熟識經常和黃連添一起彈唱的民間樂師。黃連添以其一流的山歌 造詣,成為當時最受尊敬的客家山歌老前輩之一。民國66年,陳清台 時年25,即開始製作山歌,至今共發表一百二、三十張山歌唱片,各 類曲調類型都有,數量之多,全台無人能出其右,可謂「吟詩作對文 章庫,雲雨淋浪著作家」。陳先生是山歌全才,從作詞作曲到演奏演 唱,無不擅長;其歌聲渾厚有力,清亮豪放,充滿感情,能捕捉山歌 最微妙的美感韻味,同時所創作的小調亦保留了客家原鄉的風味。陳 清台對客家山歌的傳承和推廣深具使命和狂熱,三十多年來不遺餘力 。是當代客家山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我們這次欣賞的客家山歌曲目有:1.四三轉二老山歌,2.高韻山 歌仔,3.送郎歌,4.南線吊尾平板調,5.挑擔唱山歌,6.瓜子仁,7. 撐船過渡歌(桃花過渡歌),8.十二月古人,9.採茶姑娘,10.八月十 五,11.姑娘一枝花,12.天公落水調,13.十月懷胎歌,14.月有情, 15.雪梅思君,16.繡花鞋,17.賣茶郎,18.梳妝樓。

  除此以外,我們也順便介紹一對在台灣深受敬愛的、對客家族群 宣教的牧師夫婦范秉添與吳秀麗,他們不僅深入客家族群中,為客家 族群作了非常多的社區服務社區關懷,也用客家傳統山歌小調,創作 了很多客家宗教音樂。

  我們介紹的客家宗教曲目為:

1.敬拜上帝有智慧(十二月古人調),2.主耶穌(落水天調), 3.人生虛空(客家小調),4.父母在世恩情深,5.孝親歌(客家調) 6.福音歌之山歌仔調、挑擔調、老山歌、平板調,7.救主就是世界光 (雪梅思君調),8.人生如同草上花(月有情調),9.太初有道(落 水天調)10.日頭落山那一邊,11.世間到處是迷羊,10.度子歌(平 板),11.差傳歌,12.浪子回頭(七字調),13.闢邪歸正歌(撐船 調歌)14.救主保障歌(台灣南部客家調),15.詩歌勸解浪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