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常 感想之三

趙子賢


 

這部片給我最主要的感覺就是兩個字:「信仰」,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行為的準則,平時的行事大部分都是依據著這準則而走,但是呢如果有某件事衝擊、違反了這個準則的話,那麼在一定時間內這個準則就會很大的機會出現動搖的狀況(當然也有可能不動搖,只是我覺得這種情形很少出現),開始懷疑這個準則是否合理、是否值得自己繼續遵奉下去?而此後個人的行事方向也許會有大幅度地改變,或是繼續奉行著原來的準則。我認為這個就是這部片所要探討的主題。

像是男主角波威的爸爸,在波威未出事前一直篤信科學,深信電腦在未來可以替人類解決許多問題,而他的舉止、回答也可以看出他篤信科學的影子,像波威有一天問父親:「死是什麼」?他的父親回答:「死,就是心臟停止跳動,血液不再繼續輸送養分」,這種回答完全是以科學角度的觀點來看,絲毫不帶點宗教信仰的意味,否則可能出現「靈魂會依據你生前的表現來決定歸屬」…etc之類的話,就算波威再繼續追問,他父親仍然是以科學的角度回答兒子,這個性跟波威的姑媽的個性截然地不同,波威的姑媽反而希望波威的心中能存在著「信仰」的觀念,這從波威的姑媽和波威談論母親的信件可以看的出來,因為程式算不出來波威的母親究竟在想誰,但是如果以信仰的觀點來看,是會很容易聯想出答案的。但是,在波威出事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波威的爸爸心中那把尺正在劇烈地震盪,因為這和他估計的結果完全不同,而且事件的遇害者又剛好是他的兒子!如果遇害者不是他兒子的話,那麼波威的父親心中或許會根本沒有感覺。但是就是因為他兒子,所以父親的感覺就特別的強烈,從一開始的不安、懷疑感,到後來的追問,再到最後的看到撈出來的孩子屍體,我認為此時他父親心中的矛盾、無力感會達到最高峰,而此時影片就以他衝進教堂,推倒聖臺作為結尾,留給了觀眾一個伏筆。

就像老師在最後所問的,究竟這父親之後行事會不會有轉變呢?說實在的,我認為他的行事風格會有相當大的轉變,心中的準則不再只有科學,開始會把信仰作為行事的方針。而且,我覺得科學在他心中的份量會越來越少,信仰的比重會越來越多,畢竟失去一個親人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打擊的,甚至有可能一輩子都恢復不過來,此時宗教的心靈力量或許能幫助波威的父親早日走出陰霾,這也是我為何會認為波威父親之後的行事準則會考慮到信仰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只是我的揣測,要是相同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的話,我的心中必定也會受到相當的掙扎,但是我能不能安然地度過那段震盪期呢?我想我自己也不會知道,因為未來是充滿了不確定感的,現在心中所秉持的信念,誰能保證在未來我仍然能夠堅持著這種信念?不是嗎?


Top

[   回議題電影室  ]

 
設計製作:心靈小憩, 1998-2003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