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誡:心靈之罪 感想之一

王毓箴

                   

  如果放棄一個生命,可以讓更多的生命得到救贖,那麼,是否就可以義無反顧、沒有任何罪惡感地放棄這個應該要放棄的生命?

  我看過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個火車在行駛時發現前頭鐵軌上有個小男孩,火車已來不及煞車,雖可以駛入另一個鐵軌,但由於另一個鐵軌因故損壞,卻可能讓火車翻覆,因而造成更嚴重的死傷。此時,火車駕駛該如何選擇?

  答案與電影中老教授的選擇相同,在十分無奈的情況下,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必須要選擇放棄某個生命。

  生命是無價的,但卻有可能必須要放在天平上作選擇。

  故事講的是二次大戰期間,為了保護那些被納粹屠殺的猶太小孩,當時還很年輕的老教授成立了一個地下組織,專門收留那些小孩。但其中一個小女孩當時卻以宗教理由不被收留,儘管這個小女孩最後還是得救了,並輾轉逃到美國,但令她不能釋懷的是,為什麼她得不到救贖?宗教最終不就是為了讓更多生命得到救贖嗎?宗教不是說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嗎?那為什麼她因為宗教問題而被拒之於門外?

  為了找到答案,多年後她回到波蘭,並找到當初應該替她轉介的婦人-現在已經是知名的倫理學教授,以及當初答應收留她的裁縫師。最終,當年的小女孩終於找到了答案:當初組織疑有內奸滲入,為了不讓組織被納粹破獲,不得已,只好犧牲這個小女孩。

對小女孩而言,那年的冬天,一定很冷,冷到幾乎奪走她的生命。這個感覺會一直壓在她心頭,直到她再次回到波蘭,回到她當年被拋棄的地方,重新回憶起當年的往事。

  當年的小女孩找到答案,她也終於能釋懷,從多年寒冷的陰影中解放出來;因為她並不是被放棄,而是老教授必須透過她來救更多的人。她發現,原來並不是她的生命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她的生命必須透過犧牲來成就更高的價值。

  對老教授而言,能夠在那麼多年之後,又再一次見到這個當年被她犧牲掉的小女孩,心中欣慰、感激、歡喜、憐惜之情自然不言可喻。如果我是那位老教授,我甚至會覺得,當下便是死了,人生也就了無遺撼了!

  雖然有不得已的苦衷,但那個小女孩卻是因為老教授的選擇而死的,對老教授而言,想必是比殺了她更令她難過煎熬的。常常看到武俠小說中主角豪情萬丈地說:「怕個鳥,除死無大事!」。只是,死,有時是輕如鴻毛的;生,反而是苦痛的選擇、必須承受無法逃避之重。

  老教授是堅強的。所以她能夠承擔這個痛苦,甚至在戰後,她選擇成為一個倫理道德學教授,幫助更多人,找到生命的答案。

  老教授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而且可能會被問到與她所經歷的這次事件相似的問題。例如如果我上這位老教授的課,我就可能會問她之前這個小男孩與火車駕駛之決擇的故事。

  對老教授而言,每聽到一個類似的故事,都是一個煎熬。甚至,在夜深人靜時( 尤其她是一個獨居老人 ),她是不是也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逼迫自己選擇答案;然後,又為那個自己無力拯救的靈魂,感到悔恨與痛苦?

  無疑的,老教授是很偉大的。

  劇中安排另一個人物:裁縫師,一個善良的好人,卻遭到不白之冤,一氣之下,連人性都不信任了。我看到裁縫師不斷地封閉自己,我不能說他是錯了,只為他覺得可憐。

  時間不能再重來,錯誤既已鑄成,無法彌補,只能選擇再站起來,勇敢面對未來。

  講是很容易,要真難拿得起,放得下,又有幾人能做到?

  對某些人而言,愛可能會漸漸被遺忘,但恨卻可能永遠留在心中。

  對某些人而言,恨可能會漸漸被遺忘,但愛卻可能永遠留在心中。

  裁縫師屬於前者,所以他會活得很痛苦,甚至到最後,他會不知道為什麼而活在這個世界中。

  那無疑是很悲哀的。

  老教授與當年被拋棄的小女孩屬於後者,所以電影最後一幕是:兩人擁抱在一起,一切盡在不言中。

  經歷過苦痛後,才會知道生命的美好,對老教授,對被拋棄的小女孩而言都是如此。所以,她們必然會更加珍惜她們所擁有的,更加懂得去歌誦生命的美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有的痛苦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懂得放下過去的悲痛,以更寬恕、開闊的視野朝未來邁進,方才不枉此生。

Top

[   回議題電影室  ]

 
設計製作:心靈小憩, 1998-2003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