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響與現代音響的對話

 
 

作者:蘇友瑞                   

   
  瘋狂痴迷音樂的我,也順理成章地喜歡音響這種科技產品。在國內著名的 Myav音響網站,隨時有許多音響愛好者進行音響網友會的交流與分享。參加這些網友會之後,認識到另一種科技與人文的對話:音響本身是純粹的科技,但是這種科技如何承載著音樂的表現卻是一種人文素養;於是在音響科技領域中,出現傳統音響觀點與現代音響觀點的對話,成為科技與人文充分交流的現象。

  什麼是傳統?什麼是現代?從 Max Weber著名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要旨,即可發現音響承載音樂的美學基礎必然意謂著文化傳統的問題。基本上,音響科技到了某個技術水準以上,會出現藝術心靈的分岐:你不可能憑空冒出『自己喜歡的聲音』,你的『喜歡』一定是某種文化傳統與你自身所處在的現代社會對話與辯證後的結果。譬如說傳統的貞操觀就是婚前沒有性行為,但是面對現代普遍晚婚的事實與人性需求的挑戰,會出現傳統與現代辯證後的『二度貞操』觀念:新一代年輕男女也許嘴巴上很誇張(行動上也許是)開放的性觀念,但是到了婚姻生活中卻一轉而成為比傳統更貞潔的保守態度比比皆是。二度貞操的辯證結果不同於傳統性觀念也不同於一味誇張化的性開放,這就是傳統與現代的辯證結果。

  現在回到音響科技上,什麼是傳統?什麼是現代?參加過一次在員林黃醫師家中舉辦的音響網友會,在音響硬體上出現傳統『老』音響器材與現代音響器材的對話,在錄音媒介(以黑膠唱片LP為主)上出現傳統『老原版唱片』與現代重刻片的對話;讓我產生全新的豐富體驗。
  首先談音響硬體上的傳統與現代之對話。

現代音響系統

  黃醫師家中同時有兩套系統,一套是 ASR Collector 1 Plus、ASR Emitter 1 + Genesis APM-1 的現代音響,另一套是陳正雄老師手製真空管機與 EV Georgian(喬治亞羅)的傳統音響。黃醫師的音響理念非常重視『音場』,尤其重視音場必需同時滿足橫向的寬度與縱向的深度層次;於是他精心調整的 ASR+APM-1 現代聲,是一種音質透明且音場三度空間化的聲音。我相信這是一種『真實鑑聽取向』,在我寫CD唱片評鑑時,最需要這種鑑聽系統。由於很少聽過成功表現三度空間化音場的音響系統,就此而論這是『現代音響』之體驗。

  這種真實鑑聽取向的現代音響之解析功力非凡;我故意挑了一張我非常熟悉的 PHILIPS 布倫德爾之舒伯特 D.946 即興曲,因為全台灣大概我是第一個用力提倡本曲目的偉大藝術境界,當時就是以這張CD來推廣該曲目,聽過不下幾百遍了。結果,用了 LP 一放(還是數位再製過的重刻版LP),天啊!怎麼有那多麼音色與細節我從來沒注意到?LP固然比CD真實,但是這套現代音響的解析能力也太嚇到我了。

傳統音響系統之擴大機

  那麼,換到『傳統音響』呢?喬治亞羅才花少許時間調整,應該還沒有發揮全部的功力,但是還能聽出特色:它的音場比現代音響更廣,音量雖然很大也沒有吵的感覺;這是在陳正雄老師家與黃醫師家的雙重體驗,應該是『傳統音響』的一種特色。

  當天我們都覺得 Genesis APM-1 的低音量不夠多,黃醫師卻認為低頻像AV超低音一樣狂暴不是聽音樂的走向;好吧!剛好用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來考驗它。《鱒魚》五重奏的低音大提琴聲部是恐怖的音響與錄音照妖鏡,舒伯特在總譜上的創作方式很明顯不把低音大提琴當成主角,它只是大提琴的配角;所以你的音響系統如果聽不出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兩個獨立的聲部中是以大提琴為主角,那要嘛是錄音師的音樂素養有問題、過度放大低音大提琴聲部的混音音量,不然就是你的音響系統超低頻有過量問題,導致低音大提琴搶走大提琴的位置。

  結果 APM-1 播放 DECCA 的柯爾榮版《鱒魚》五重奏時,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聲部分得一清二楚,讚!表示黃醫師的確沒唬爛,他如果隨便加強超低音音量,極可能這張唱片會分不清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是兩個獨立的聲部。

傳統音響之喬治亞羅

  於是我們撥放傳奇女小提琴 Martzy 的原版唱片(貴死人!),有趣了,現代音響全面潰敗........老唱片、老錄音承載著屬於該時代的文化傳統,他們似乎極端重視音質,硬是讓 Mono錄音可以把 Martzy 的技巧與音色變化通通表現地入木三分,產生一種無法言傳的『音樂性』感動。很奇怪,這張唱片的豐富訊息量,在現代音響尤其又是解析度很強的 Genesis APM-1 系統,居然表現不出豐富的細節?反而換成傳統音響後,表現地一清二楚.....

  再來我們比較 Rabin 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在兩套音響的不同表現,這張唱片是經過數位轉錄過的LP重刻片。結果在傳統音響中,Rabin 的音色比較美,音場比較淺,弓法表現地不錯。轉到現代音響後,音場變得比較深,弓法表現地超強不愧是世紀第一流高手之一,但是音色相對而言比較差......其實,Rabin的演奏藝術本來就不是音色美聲取向。用一個種最簡化的分類:左手抖音幅度變化劇烈而且無時不刻抖音的,就是音色美聲取向;如葛魯米歐。而抖音幅度變化『不劇烈』的,往往是弓法取向,也就是任何跳弓、斷弓、頓弓、飛跳弓通通不會有失控雜音;如海費茲。當天的 Martzy 是音色取向,但是論弓法 Rabin 比她『超技』── 我的意思是 Martzy 有可能為了藝術表現故意壓抑弓法的超技取向。於是 Rabin 的音色不夠美,反而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於是我己經偷渡了錄音媒介(唱片)的傳統與現代之對話。

  老唱片的美感與細節,偏偏只有傳統音響器材才能全面發揮;一但發揮成功,你會惋惜那種極為深刻的感動絕對不是什麼『溫暖等於音樂性』的粗淺觀念可以說明的。它同時擁有最美的氣氛與最複雜的細節,又因為該時代的錄音強調不修飾、演奏家重視真材實料的藝術水準,所以這些傳統唱片保存了最多音樂藝術的深刻文化等著被發掘。只是很奇怪的,為什麼現代音響不容易挖掘成功?現代數位轉錄的CD唱片更是連想都別想?

  而現代唱片明顯強調『音響效果』:讓你被音場滿足、讓你被超技嚇死、讓你被如臨現場的細節爽到......這時現代音響就會擁有全面的優勢,相形之下傳統音響會被這種現代唱片暴露出種種問題。使用 CD唱片,當然音響效果會更佳更爽,但是最基本的音質會全面潰敗,甚至聽不到應該有的音色與技巧。當然了,這不單只是CD唱片媒介的問題;現代CD唱片的混音錄製方法會讓CD『過度現代』的問題更加惡化,惡化到只剩下音響效果而沒有音樂感動。如果使用的錄音方式擁有音樂傳統的優良文化技巧,CD唱片還是可以得到屬於音樂的感動;我先前介紹的美好時代唱片,都能讓這些沈迷於LP高水準音質的音響網友得到音樂的感動,正是因為錄音的水準超越了播 放媒介的限制。
  當然我一定要強調:傳統器材也可以發出現代聲,現代器材也可以發出傳統聲,只是調校的目的與手段不同而己。我上述所二分的項目是以當天的聆聽體驗而言,『恰好』喬治亞羅傾向傳統音響,APM-1 傾向現代音響,於是產生了我上述的傳統與現代之對話。那一天陳正雄老師給我下馬威,硬是讓喬治亞羅變得比 APM-1 更現代,我一定不會驚訝;而黃醫師如果故意逗我,把 APM-1 變得比喬治亞羅還傳統,我也不會驚訝;一個音響玩家一定有這種功力。

  最近重新看了奧黛麗赫本的著名電影《窈窕淑女》,也發現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比起現代商業電影而言,當時的商業電影比較『溫柔敦厚』,談到階級差異不會像《鐵達尼號》那麼刺激、談到心境改變不會像《海上鋼琴師》那麼曲折,就像是『一切都是美好的』憨第德邏輯一樣編出平和而有韻味的美好故事。有如傳統器材播放原版老唱片一樣,醇厚的味道隱藏在簡單不刺激的情節中。只是年少輕狂不能體會,難道要年齡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有如此識見?

  人生不見得總會遇見深度的文化資產,但是我們自己可以做到深度的文化素養。我與陳韻琳常常在新竹科學園區為了『科技寡婦』與『科技水泥牆』重溫人文素養的年輕美夢,硬是把紅樓夢轉變成人人可及的休閒語言、把徐志摩變成下班疲憊的詩意畫語、把歐陸五大影展變成親子交流與學習......也能將通俗的鐵達尼號指向愛在黎明破曉時、將通俗的達文西密碼變成文藝復興三傑的對話.....。透過藝文心靈與每一個活生真實的人心接觸,那才是最快樂的一件事;若是同時又引起科技與人文的深度對話,人生更是美好。

註:本文描述的音響網友會來自『陳正雄老師家庭音樂欣賞會』

[ 回 企畫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