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欣賞的科學基礎:首版LP真的較佳?

 
 

作者:蘇友瑞                   


  古典音樂這種承載西方理性精神的藝術品,遇到了商業化與庸俗化的問題,便容易出現非常多迷思。當前所謂的演奏大師經常是炒作的,稍有點真誠的古典音樂欣賞能力而非『偽裝的古典音樂迷』之愛樂友多能迅速發現;之所以能成功辨識,主要還是基於唱片上的大師往往比這些被抄作的大師強之太多。這意謂著在知識論上,真誠的古典音樂迷被迫以唱片經驗為判準來對抗演奏市場的商業化與庸俗化。但是,如果唱片市場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商業化與庸俗化問題,真誠的古典音樂迷將如何自處?

  結果我再次發現,只有回歸最素樸的科學原則,才可以獲得真誠的古典音樂體驗。

  LP的版位問題與其市場上瘋狂的價位現象,我己經多次為文描述過。現在收集更多不同版位的LP唱片後,發現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現象;幸好是對於市場的震驚、對『偽裝的古典音樂迷』之當頭棒喝,卻對真實的古典音樂迷是一大福音。『新版位的LP通常比老版位的LP更高傳真』,這個徹底違反市場取向的思考將進行科學式的反思。

※    ※    ※

  老版位LP的定義要講清楚,免得雞同鴨講。一般而言,首版LP常與重刻版LP相對思考,意指LP時代與現代重新刻片的不同出版;而這裡要談的是另一個意義:同樣是LP時代,出版的時間先後順序:例如DG的大花版相對於小花版是老版位,大DECCA相對於小DECCA是老版位,以及這個主題我想要挑戰的:美國ANGEL版LP;這個廠牌從老到小,分別是水藍標銀圈版 => 水藍標黑圈 => 土黃標 => 黃金天使 => 數位版。

  因為我的ANGEL唱片最多,也因為常常買到錄音、轉錄俱正確,價位又便宜多多的LP,所以捨得花大錢買同一錄音的不同版位,實證性地研究LP版位是否可靠。例如普朗克的管風琴協奏曲,一共買了六個版位進行比較;這篇文章要談的是聖桑管風琴交響曲。

  話說我先買了日本老版位的聖桑管風琴交響曲,Pretre指揮巴黎音樂院樂團,第一流的指揮、絕對夢幻的偉大樂團與正確無比的頂級錄音:

  再來陸續買了三張黃金天使版,分別送給獨尊LP的 rendraw 與 scs 兩位網友,證明本人天下無雙的選LP之功力....:P 說笑的,重點是透過這些LP高手驗證我所發的錄音藝術現象。

  最後買到一張土黃標:

  其實我早就心裡有數,新版位的黃金天使版在這種『正確錄音』將會狂勝老版位,即使是最老的銀圈水藍標或紅天使照樣被K。只是太驚世駭俗了,決定等到在 rendraw那裡測試過再大膽公布。測試的結果,果然與頂級的LP硬體玩家得到相同的體驗。

※    ※    ※

  簡而言之,像 EMI FRANCE這真正超越時代的頂級正確錄音,錄音的水準遠遠跑在重撥水準之上,也遠遠跑在唱片製作之上。因此以錄音年代196X當時製造的 LP來說,唱片公司根本沒有能力製造可以承載這種可怕地HI-FI級錄音之 LP,所以被迫進行大幅度地動態壓縮而製作出 HI-FI 性能爛到爆的『銀圈水藍標』。但是終究是狀況最佳的母帶,所以音質好了一截是很容易發現的事實。

  再來到了土黃標,HI-FI性能好了一點,但是音質卻明顯差了一點,這是母帶狀況變差的明證;然而土黃標年代仍然無法製造出承載 EMI FRANCE等級的 LP,所以照樣出現動態壓縮現象而不夠合格。

  到了黃金天使標時代,不知何故,LP的製作技術突然大幅躍進,足以承載 EMI FRANCE的錄音藝術了。在此終於不必進行破壞錄音藝術的動態壓縮,而能展現 EMI FRANCE世界頂級的錄音水準。但是,母帶的狀況還是更輸一點,所以音質是相對最差的。

  因此黃金天使標的 EMI FRANCE錄音,成為分割 LP發燒友成為兩種世界的一大判準:你的LP系統是 HI-FI優先?還是好聽(音質)優先?如果是HI-FI優先,黃金天使標將會狂勝老版位LP;當然,前提是錄音藝術夠頂級;如果是其他錄音,因為錄音本身就不合格,只有音質而沒有HI-FI,這時老版位就真的會比新版位好聽。也就是說,如果你的LP系統是好聽(音質)優先,沒錯,即使是面對 EMI FRANCE頂級錄音,你也一定會認為老版位或英國版比較好聽。

  ANGEL之LP有很多是英國錄音或德國錄音,英國錄音鐵定與法國錄音的HI-FI走向徹底相反,所以絕對不會出現黃金天使版狂勝老版位的現象。因此若是喜歡這些英國錄音,當然得努力花大錢收集貴死人的英國版或ANGEL中最貴的水藍標銀圈版。

  選擇好聽(音質)還是 HI-FI當然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明辨唱片真正的特性才不會嚴重迷失方向。同樣的情況,甚至也可以適用在DG的小花勝過大花,DECCA的小LONDON勝過大DECCA;只是這些唱片公司夠正確的錄音實在太少,而且越是新的出版越傾向亂加料,所以不容易發現上述『新版位遠比老版位HI-FI』的事實真相。換句話說,如果玩 LP玩了半天卻拼命迎合錯誤錄音,無論他的 LP硬體多麼頂級花費數百萬數千萬,他永遠不可能發現這個嚴重違反市場的真相;如果再為了迎合『老版位比較好』之偏差觀點而錯誤地調整LP,勢必把自己的百萬LP之HI-FI性能徹底壓抑,調整成廉價LP的水準,才有可能符合這種『老版位比較好』之偏差觀點。但是這種自欺自賤的結果實在太悲慘了.......

※    ※    ※

  當然還是有可能發燒友發現他的黃金天使版輸給水藍標,錄音也是 EMI FRANCE而且他的 LP也正確調整無誤。這種情況是因為除了黃金天使版的考量外,還有出版編號的問題。但是這部份我尚無法歸納通則,只能以後再慢慢研究。

  這裡只談一組唱片,其實相同的比較我己經買一大堆唱片來驗證了,玩軟體的敗家勁力絕對不輸給玩硬體!....:P

  有趣的是,英國版的高價傾向,滿足了重視音質修飾的音響取向,又迎合了這種『老版位比較好』之偏差觀點;一切的傾向都是減小訊息量,把聲音變得很簡單而且使單一樂器聲音質感變佳,然後成為『偽裝古典音樂迷』的庸俗化記號,再成為市場的商業運作原則。於是音響科學或錄音科學這種與時俱進的理性產物,居然出現舊的比較好、亞里斯多德比愛因斯坦更科學的離譜現象。

  若是不以科學態度明辨這些商業化與庸俗化現象,古典音樂迷將會陷入投資越多、專研越深,反而越遠離音樂本質的悽慘現象。這也難怪市場上通行的大型管弦樂唱片幾乎都是錯誤演奏與錯誤錄音,古典音樂家努力發展的大型管弦樂團,居然被視為比不上弦樂四重奏的深刻?真誠的古典音樂迷都應試想:能不能在大型管弦樂團樂曲中聽到與貝多芬後期弦樂四重奏相提並論的深刻音樂內涵?若是不能,就得小心是否違反古典音樂的本質,流於無意義的商業化與庸俗化了。

(END)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