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就是現場》欣賞古典音樂中民族與文化的特色

 
 

作者:蘇友瑞                   


  當我們強調《音響就是現場》,等於讓聲音成為古典音樂欣賞的主導力量。理論上,這意謂著我們可以不必透過任何背景資料的幫助,直接聽出音樂本身的表 達。欣賞古典音樂中民族與文化的特色,理論上應該是如此直接感受到的音樂特性;但是不知道有多少發燒友或愛樂者,有信心可以盲目測試聽出你正在聽的唱片是 那一國、那一民族的文化風格?這個看起來極難的問題我反而覺得很簡單:只要憑著正確錄音與正確 音響,就可以憑空聽出來了,當然很簡單!但是要能『論證清 楚』『為什麼可以聽出來?』,那就太難太難了,在本文我決定放棄......

  因為衝著偉大的ORTF樂團,再加上想要全面把以前常聽的古典音樂曲目通通找到法國樂團重新欣賞一遍;於是在完全不知道 Constantin Silvestri是誰、那國人、厲不厲害......的情況下買了這張《新世界》交響曲的日本版LP;雖是日本版且版位極差,照樣可以把亂搞的英國版打 得昏天暗地,因為《音響就是現場》:


  果然照樣找到一張錄音絕佳的好唱片!只要是 EMI FRANCE錄音的法國樂團唱片,幾乎沒有不是演、錄雙絕的超級發燒片。

  有趣的是『音樂』。我完全不知道 Constantin Silvestri是誰,但是透過正確樂團與正確錄音,我當下就猜測他應該是德佛札克的同鄉,這是從他『詮釋』中的『音色營造』所感受到的。結果也沒猜錯 太多,德佛札克是捷克人,Silvestri是羅馬尼亞人,至少還沒差太多....:P

  相對的是我自己原有的DECCA唱片,孔德拉辛指揮維也納愛樂,應該是第一版CD:


  孔德拉辛算是我非常喜愛的俄國指揮,但是這張DECCA錄音很明顯走向『音響不是現場』,把樂團的音色變化削弱地很嚴重。於是,只能聽出孔德拉辛的線 條與速度的營造,卻極難聽到他對音色的營造。要不是我事先知道孔德拉辛是誰,單憑播放這張唱片要我盲目猜測指揮是那國人,真的很困難。

  請千萬別懷疑是這張CD唱片有問題,若是不根據《音響就是現場》,這張唱片絕對是公認的發燒錄音;只是當我進步到《音響就是現場》的水準之後,這張唱 片就這個那個......


  對比的CD唱片是這一張,名列新天新地唱片行中目前為止大型管弦樂團第一名的錄音藝術:


  論錄音,這張CD是最可怕的殺音響唱片,當然狂勝前兩張LP,這部份會另文介紹。論演奏(合奏能力),ORTF當然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這個瑞士羅德 曼樂團在我聽起來是比莫斯科樂團好了一些。有趣的在於民族與文化的風格:這張Aeon唱片是非常純粹且『溫暖』的音樂,就好像有錢的中產階級享受高品味的 聲音一樣地舒適。相對的莫斯科樂團冷峻到令人震憾與 Silvestri根植土地的民謠風,這張唱片是難以產生誇張地詮釋快感,比較偏向純粹音樂的美感。

  很多發燒友都發現LP比CD溫暖,或真空管比電晶體溫暖。但是在《音響就是現場》的原則下,只要音響或唱片可以確呈現管弦樂團的音色藝術,就可能會如 上例所示:反而是CD遠比LP更溫暖,因為溫不溫暖是管弦樂團本身的音色,是指揮家的詮釋需要,是作曲家的民族風格;這是需要高傳真地再現,而不能讓唱片 或音響來扭曲加料。

  所以在古典音樂的領域中,要聽出民族與文化的特色還真是蠻容易的;在正確錄音與正確演奏(樂團)的幫助下,會非常容易辨認這些特色;讓我們不必任何參 考資料、單單憑聲音本身,就可以擁有足夠的感受了。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