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8《魔幻狂想》,向呂紹嘉與NSO的音樂理念致敬!

 
 

作者:蘇友瑞                   


  2012年6月8日在國家音樂廳,呂紹嘉與 NSO的拉威爾與白遼士是我所聽過最偉大的一次 NSO現場,己經可以把很多來台灣的知名國外樂團狠狠地打趴在地。上次在《春之祭》缺陷嚴重的『後繼無力』問題,居然在本次演奏中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許說他們的努力進步,終於開花結果;從他們選擇的音樂演奏方式,正可以被他們的『音樂理念』強烈感動,這是我所聽過在台灣最高水準的演奏之一。

  中間的華爾頓大提琴協奏曲也是精彩演奏,只是該樂曲的旨趣對我來說剛好是郭德寶變奏曲的意境,聽到想睡或睡著了才是真正聽懂該音樂的欣賞家......我承認我是在唬爛而且搞笑......這一段請跳過....:P

  當然我所謂的最高水準是指『聲音本身表現出來的美感效果』;若是談論音樂詮釋,雖然據說呂紹嘉最反對人家把他歸為德派或區分德法兩派,問題是他這次演奏中,拉威爾的《La Valse》完全是德派、而且是福特萬格勒派;相對之下幻想交響曲卻完全是法派的,簡直就是理性、節制與純粹音樂美感的化身。我胡猜一下,呂紹嘉很可能是在故意整喜歡把他歸類成德派指揮的樂評....。

  寫這篇樂評之前,有參考my-hiend幾位我信任的音響高手同場的心得感想,卻發現不滿意居多!?正因為他們的聽感是我非常信任的,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就值得好好深入理解。


  首先來談福特萬格勒式的德派之拉威爾《圓舞曲》....:P

  其實知道開場曲居然是這首,我就覺得這是亂來。研究過總譜就會發現,拉威爾這首曲子的演奏難度遠遠高過《春之祭》不知多少倍!怎麼把這種音樂放在第一曲?NSO又被操掛掉,《幻想》不就完蛋了?等到音樂出現後,我就懂了!原來尊敬福特萬格勒的呂紹嘉,想把福特萬格勒的精神正確地表現出來。

  我聽過不少張福特萬格勒的法國曲目,只能說都是一場災難!!聽了後都會懷疑福特萬格勒算什麼大師,連樂器的合奏能力都指揮不出來;當時只能懷疑可能這是主觀派指揮家的能力極限,遇到重視理性與節制的法國古典音樂只好退一邊去。這次聽到呂紹嘉以極為類似福特萬格勒的方法來指揮拉威爾,我終於聽到不一樣的結果了。

  正如大家最容易辨認出來的福氏風格,就是速度變化誇張離譜,但是樂器合奏一點都沒有失誤。同樣的,呂紹嘉當天的指揮常常讓我替他捏一把冷汗:三拍子舞曲有一拍拖這麼長,不就變成四拍子?不會合奏大亂嗎?結果,樂團流暢地度過呂紹嘉這些誇張至極樂段轉折與旋律變化,真的就像是福特萬格勒的風采!同時,我最不能接受的福特萬格勒法國曲目之『合奏能力問題』,或許因為現場演奏贏過錄音太多,而現代又找不到福氏風采的指揮,總之,所有樂團聲部仍然一清二楚,完全沒有『變成弦樂協奏曲的嚴重陷缺失』。OK,這下子我大概能猜測如果聽到福特萬格勒的現場,大概就是路數接近的效果吧?

  這造成我第一次聽到以福特萬格勒方法詮釋拉威爾,而能讓我聽起來爽到爆炸的演奏;說不定福特萬格勒派的指揮技術也是會有時間上的進步,所以才會終於聽到正確的表現。

  不過,這種福氏演奏,當然直接面對『主觀詮釋』的問題。與我同行的呂紹嘉合唱團員舊友月童,就完全不能接受如此的『詮釋』,認為《圓舞曲》怎麼會比《波麗露》終段還要更狂暴?我個人是覺得從音樂本身看來,《圓舞曲》最後比《波麗露》終段還要更狂暴是合理的,所以我非常不贊成節目單上對《圓舞曲》的介紹文字...:P 不過這也顯示了詮釋的主觀性,真的是好惡相差極大!當然了,我從不在意詮釋,只關注音樂本身;對我來說,這是我所聽過最滿意的一次『德派』演奏之拉威爾,或者說終於幫福特萬格勒失敗的法國曲目好好平反了。至於是不是一個好演奏好詮釋?這還是留下開放性的空間好了。


  再來要談談膽敢挑戰超高難度的法派演奏之《幻想》交響曲,憑這個演奏就讓我把呂紹嘉與NSO推舉第一!當然了,我知道很多愛樂友都極度不能接受銅管的表現、或覺得樂器演奏不和諧,這部份我認為需要一種相當進階的音樂欣賞『角度之轉換』,所以必需招供我自己過去無知下的錯誤....:P

  當我剛剛認識了新天新地唱片行,己經重新理解了3B2T,但是『完全不了解如何欣賞法國樂團』的青澀階段時(才剛開始玩音響),曾在新天新地的音樂網友會鬧了一個大笑話:卡拉揚與柏林愛樂在 DG的《幻想》與馬克維奇與拉慕魯樂團 DG版相比,我居然聽成前者的錄音更正確、前者的演奏更流暢更理想。這當然是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等一下試聽我截取的兩個試聽檔,就會知道卡拉揚的版本甚至聽不到總譜應該存在的低音號!連最簡單的總譜該有的都聽不到,就不要跟我爭論什麼是好音樂了。錄音水準的判斷錯誤,在於當初我自己的音響程度太差;而且林主惟先生又聽信饞言,把當時最頂級的音響系統降了好幾級。結果,會場人數太多吸音過度下,正確的錄音狠狠痛宰等級不夠的音響系統,害當時無知的我嚴重誤判....:P

  而音樂方面我正是犯了另一個大錯:當時在馬克維奇與拉慕魯樂團的正確錄音中(特別註解:這張CD有出大花版,結果變成錯誤轉錄最爛最爛的示範,完全徹底反推薦!想聽正確首版的聲音,請聽我以下的試聽檔。),銅管聲部一直出現難聽的雜音:尤其是法國號嚴重不和諧、低音號有不舒服的擠壓破聲.....而這些特色都讓被『殺音響』的音響系統以最難聽的方式表現出來,害我直接誤判成這是很糟的演奏!也由於這個寶貴的犯錯經驗,我才真正開始重視『音樂分立』的欣賞方法,開始認真玩音響。

  現在我明白了,就像我在 TOSI演奏會的立論一樣:《向現代的小提琴傳道者致敬!─ 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法國的音樂圈與英美的音樂圈有一種有趣的根深地固差異:法國演奏家會拼命表現出最完美的聲音,即使造成失誤、破聲、難聽也再所不惜;而英美樂手則傾向演奏無誤、無破、無刺耳比較重要,寧可因此變得很單調或聲音很平凡。對我來說,柏林愛樂在卡拉揚指揮下是百分之百的『英美樂團』,而巴倫波英指揮的法國樂團也會變成『類英美樂團』,有趣的是克路易坦指揮的柏林愛樂倒是變成了『比利時樂團』....:P

  我在TOSI該篇文章提出自創的歪哥名詞:『保險弓法』與『懸崖弓法』,正是這種追求極緻或是保守穩健的兩種角度。這兩種演奏態度誰好誰壞先不討論 ── 雖然我個人是極其偏好『懸崖演奏』所以能忍受因此帶出來的失誤、破聲與難聽。玩音響的網友會發現我對音響的要求也一向如此,所以才會徹底反對任何音樂性,還在音響性上多加一個『電腦性』,一切只談『音色的正確』....:)

  以啟發我這個音樂欣賞角度的《幻想》第四樂章《向斷頭台行進》為例,一開始小聲,一陣漸強後,弦樂聲部進行卡農式的主題應答,逐漸增強後銅管群大聲合奏出激昂的音樂,這時正是低音號進行持續的低音。我手上包含CD與LP可能近30個版本(為了彌補曾經犯下的錯誤:P),凡是法國樂團,絕無例外地都出現低音號強烈的『擠壓破聲』。在一萬八千元音響或調整不佳的LP系統,這個低音號實在是難聽到爆!只有在頂級的五十萬元系統,這個聲音才算是天籟美聲,把《幻想》的純粹音樂之美感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

音樂檔示範:

馬克維奇與拉慕魯樂團,請注意低音號。

卡拉揚版,低音號你在那裡?難道兩人使用不同的總譜?

  依我聆聽NSO這次的《幻想》,非常出乎我意料之外,居然使用這種只有法國樂團才敢使用的音色表現方法。當然了,產生的結果大概是我手中唱片裡『最差的』...:P 但是,這是『懸崖演奏』帶來的失誤、破聲與難聽,對我來說,有沒有正確地演奏這種音樂比較重要;所以我必需強調,我一向偏好演奏家『真正』自我挑戰極限的『懸崖演奏』....:)

  也正是這個樂段,讓我發現 ZZT那個天下無敵的學術型樂團居然漏了一聲低音號(或者說吹壞了一聲),抓到高手犯錯當然很爽,但是我更確定 ZZT的錄音絕對沒有剪接重來這種不誠實的演奏了,怪不得是天下一流的唱片與演奏。

  同樣的,第五樂章《女巫的安息日》也是如此;銅管大聲合奏時,樂譜上不時有不和諧音程;那麼樂團演奏時應該突顯不和諧音程的創新?還是回歸和諧音程的保守?同樣的,只有法國樂團才會突顯這些銅管大聲合奏的『不和諧感』;當然了,高明的法國樂團可以讓這種不和諧照樣變成天籟美聲,NSO的確是還沒有這種實力;但是,要不要正確地演奏?寧可難聽也要挑戰正確的演奏,也許這才是我聆聽這次的音樂會被如此感動的心理因素。

  因此,相信會有很多尊崇法國樂團的愛樂友,也會對 NSO這樣的表現極不滿意。但是我的立場有些不同,除了極少數的唱片外,極難聽到《幻想》交響曲的正確演奏;如果我們輕易就批評如此努力上進的演奏之缺失,我們是不是形同要求演奏家『只要不犯錯,沒水準就算了』?那麼我們怎麼可能期待NSO真正的進步?更可怕的是,演奏沒有缺失的唱片或現場,是真的沒有缺失?還是『故意』讓你覺得沒有缺失?就像卡拉揚版一樣,刪掉(或降低)容易變難聽的低音號,當然聽起來沒有缺失,可是這還配叫做白遼士的音樂嗎?

  很可怕的,我必需說在古典音樂愛樂圈裡的知名演奏,往往都是這種『刪除總譜內容』的演奏,所以才會『好聽』啊!但是,這是欣賞音樂嗎?

  因此任何膽敢挑戰這種高難度演奏的,我都會毫無保留的推薦。當然了,如果你運氣好,常常聽到比這次NSO更正確的現場演奏,當然可以嘲笑這次 NSO的能力不足。不過,如果我請你舉出那個演奏比這次NSO正確,你卻舉出『刪除總譜內容』的演奏,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呂紹嘉何以堅持在演奏能力仍然有限的NSO挑戰這種高難度的『懸崖演奏』了;偉大的音樂家不只要演奏,還要『教育』;否則蒙都也不需要讓《春之祭》的首演暴動到如此誇張的地步了。

  為此我特地使用七十萬元級的音響好好欣賞至今錄音最正確的 ZZT《幻想》第三樂章,開頭英國管與雙簧管的應和樂段。慘了!我的耳朵明確告訴我,當天 NSO的英國管剁掉了 ZZT+正確高價音響。從我的音樂的角度,極少有現場獨奏可以明確讓我覺得音響遠輸給現場的;這說明了英國管演奏家完全是大師級,屢次被呂紹嘉請站起來接受歡呼絕對是名符其實。讓一個在地的樂團可以走向『正確的演奏』,以免愛樂友習於唱片中的錯誤演奏而不自知。在此對呂紹嘉與NSO如此崇高的『音樂挑戰力』致上最大的敬意與掌聲!

蘇友瑞

(END)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