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視野:
  《威廉泰爾序曲》需要那一種調和感?

蘇友瑞

  為了全盤理解《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視野,其中詳細描述的音樂就算不是我的喜好,也嘗試著聆聽而體會漫畫作者的旨趣。第十六集中描述羅西尼的著名曲目《威廉泰爾序曲》非常詳盡,糟糕的是我完全沒有任何名家演奏該曲目的唱片,只好在一些散落的全集式簡介唱片中去尋找,結果,出現了很有趣的現象可以談談。

  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真的很好聽,不過,我個人是覺得他的管弦樂合奏技法與莫札特差不多,最多是樂器種類多了一些、音色更大膽了些。就此而論,《交響情人夢》作者拿這首音樂來當成千秋操爛樂團的曲目,是有點太小題大做了:因為這首音樂所需的合奏技巧其實很簡單,比起杜卡的《魔法師的徒弟》、拉威爾的所有曲目,都要簡單多了。要論銅管,《魔法師的徒弟》操得更兇,保證把無法使用銅管演奏出深情旋律的二流樂團通通搞出真實面目。

  但是不能因此輕視原作者,他著實非常用心。請注意黑木演奏的《威廉泰爾序曲》戰爭後的和平牧歌,有沒有注意漫畫家畫的是『英國管』而不是黑木招牌的『雙簧管』?日本人做事嚴謹實在令人佩服!

  雖然這首音樂所需的合奏技巧只是莫札特級,但是,仍然出現了『樂團的合奏能力』問題。(有關『合奏能力』的論述請參考:古典音樂的法國觀點:一個『音』、『樂』分立的欣賞角度

  因為我徹底不贊同 NAXOS 的作風,所以先拒絕聽 NAXOS唱片,從而找到一張附在『古典音樂CD百科』(迪茂國際出版)的唱片,上面標明是 London Festival Orchestra,Alfred Scholz 指揮。聽了之後,只覺得羅西尼的音樂真的沒水準......只有單一旋律線條,一點合奏音色的寫作能力都沒有;錄音又差,差一點就要再唸一次羅西尼的音樂真的是垃圾......


  不死心之下,只好聽聽 NAXOS 的唱片,是附在『電影中的古典音樂名作第二集』,取自 8.550236 的 ROSSINI: Overtures 唱片,Michael Halasz 指揮 Zagreb Festival Orchestra。別問我他們是誰,我當然是聽都沒聽過。(參考資料:http://www.naxos.com/mainsite/NaxosCat/Naxos_Cat.asp?item_code=8.550236#

  播放唱片之後嚇了一大跳:這張唱片的錄音水準也未免太高了吧?雖然比不上 EMI FRANCE 與新天新地的唱片,但是要比 EMI ENGLAND、DECCA,錄音效果一點都不輸。這張唱片錄音的加料不多,比起很多粗製濫造的五大廠錄音完全強之太多!怪不得 NAXOS 會讓有些認真聆樂的人覺得超值,大概就是聽到這種等級的唱片。

  最重要的是演奏能力,真讓我嚇了一跳:Michael Halasz 指揮 Zagreb Festival Orchestra 表現出非常高段的『樂團之合奏能力』,銅管、木管與弦樂三聲部分離地一清二楚,又融合無間。從而發現《威廉泰爾序曲》中最操銅管的並不是漫畫中所描述的後半段進行曲,而是『暴風雨(戰爭)』段『銅管加木管』與『弦樂加木管』的音色對抗。了不起,羅西尼的管弦樂技巧有一定水準,就是莫札特等級的水準。

  完全不知道指揮與樂團是何方神聖,又對羅西尼與 NAXOS 充滿偏見;幸好學會了錄音藝術的判斷能力與樂團合奏能力的品味,沒有誤殺忠良。這說明了音樂與音響雖然主觀,其根值的真實聽感是可以客觀、普遍化的。


  我沒有聽過其他名家的版本,但是可以試著猜測一下:依這首音樂表現出來的樂團合奏能力與錄音水準,恐怕至少要請出貝姆或柴利比達克出來,或許還可以拼一拼。其他五大廠的指揮,應該都會輸 Michael Halasz 輸得一蹋糊塗。於是我找出了一張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羅西尼序曲集,這下子可以好好比較一下。

  當然不必比錄音了,卡拉揚到底為什麼要讓他的唱片出版發行成這麼可怕的爛錄音,我實在搞不懂;標準的後製混音而且爛得一蹋糊塗,銅管一下子跑到前面一下子滾到後面、第一小提琴一下子鑽到正中央一下子飛到極右邊......

  純就演奏詮釋來說,『樂團之合奏能力』當然是 Michael Halasz 指揮 Zagreb Festival Orchestra 明顯高了一截。卡拉揚明顯把羅西尼的序曲音樂當成歌手演唱,每個樂段都只突顯單一樂器的旋律線條與單一色彩,完全沒有任何樂器合奏的音色效果可言;這大概就是他的演奏風格了。

  但是,卡拉揚卻大大贏在『樂團的控制力』:也就是在瑞士軍進行曲(電影《發條橘子》裡男主角與兩個辣妹亂搞時的配樂)的表現上,卡拉揚節拍速度快上許多,而且各聲部不亂、弦樂聲更是完美無比。對照的 Michael Halasz 雖然放慢速度,卻無法獲得卡拉揚的弦樂美聲快感,也缺乏各聲部節奏感的統整性;簡而言之,明顯可以聽出卡拉揚的『樂團控制力』強上一大截。

  換句話說,卡拉揚的樂團控制力極強,卻是徹底放棄了音色合奏效果的音樂藝術領域;怪不得他演奏的所有法國曲目通通都有嚴重的美學問題,從根本就完全放棄法國音樂美學基礎的指揮家,指揮法國音樂當然無法成功。


  於是,是要講究『音色的調和感』?還是講究『線條節拍的調和感』?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需要那一種調和感?

  就漫畫中透過第一小提琴首席詳述的『調和感』,明顯偏向『音色的調和感』,所以無論千秋或首席都會一再地抱怨:『各聲部還沒有合起來!』而不是『節拍亂掉了!』。這樣子的法國觀點下,應該會出現更有趣的管弦樂欣賞(或練習)歷程才是。只可惜在第十七集中,作者放棄了進一步探討法國管弦樂藝術的情節,不知是劇情需要還是作者的音樂素養己經江郎才盡了?期待第十八集能另有發揮。

 

回〔音樂人生〕 回〔交響情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