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釘十字架的上帝』思想大綱

蘇友瑞 


一、『被釘十字架的上帝』引言: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是莫特曼整個神學系統中的一部分思想,如果要掌握 思想的全面意義,我會建議先閱讀『終末•教會•實踐──莫特曼的盼望神學』 一書,我也會就該書另外寫一篇綜論莫特曼思想的文章。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一開始就擺明它要提問的是一個『面對現在時代』的 大問題:當世界發展至現在的面貌,一個基督徒如何向世界表明他是一個基督徒 ?一個基督徒如何確信他相信的是基督教教義?這兩大提問在現在分別產生了『 切實性危機』與『身份危機』。但是究其實,為產生這兩大危機主要來自二十世 紀的苦難己經巨大到傳統宗教心靈無法承受的地步,促使基督徒必需發展全新的 神學視野來面對。也就是說,二十世紀過荷的資訊傳播,各種不同思想、信仰持 續衝擊,基督徒如何確定他『真的是一個基督徒』?而面對二十世紀與傳統完全 不同的苦難與不公義之型式,基督徒如何行動,才能彰顯基督徒對這個時代的真 正意義與存在價值?

        莫特曼認為,只有回歸十字架;因為十字架一方面是基督徒最中心的教義, 另外正是對十字架的思考使我們得以確認如何面對時代處境。

 二、十字架抵制對它的解釋:

        當莫特曼回歸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歷史場景時,他指出這樣的事實:『耶穌是 以一種被人視為極羞恥的方式死去,無法相信一個全能的宗教領袖會如此死去』 。正因為上帝如此自眨身分,導致許多崇尚『強而有力』的思想體系忽視一事實 ,或者根據此一事實而視基督教為弱者的信仰。然而,也正是因為正視我們所信 仰的上帝實踐了這樣的一個十字架事件,導致我們必需放棄各種把基督教思想偏 差化約成其他思想的反省。例如,一個被釘十字架的上帝是曾經自我捨棄,自然 反對把基督教神聖化成無所不勝、有求必應的成功神學,同時反對各種高舉神化 個人的超人思想;一個被釘十字架的上帝是如此卑微自眨,自然反對把基督教當 成永遠尊貴的榮耀神學,同時也認同各種積極入世的利他思想。

        對十字架事件的默想會產生怎樣的信仰理念?無疑的十字架事件意謂一個苦 難事件,而這種苦難事件也常常被傳統基督教內教導提出來安慰苦難中的人群, 應該苦難後必然有所報償。然而莫特曼犀利地指出,十字架事件不應只是意謂苦 難的表達,也意謂『對苦難的抗議』。理由在於,整個十字架事件中,耶穌並非 逆來順受的受苦,而是積極、主動的走入苦難的根源,然後在復活事件中表達對 苦難的否定。在這種事件中,人們將發現,由於上帝主動積極走入苦難,可見上 帝對受苦者主動的認同;由於上帝以復活事件取消苦難,可見上帝否定苦難的消 極順從與不可避免性;一個理解十字架從而嘗試仿效基督的人,不應該主張對苦 難的消極忍從,而是首先積極走入苦難,再而積極消除苦難,這才是十字架事件 的神秘體驗。

        然而十字架上的苦難是怎樣的一種苦難呢?承受苦難可以是一種光榮,受到 敵人贊美的被處死更是一種極為榮耀的受死。然而十字架事件卻包含了被上帝棄 絕的『被棄』經驗,被棄導致十字架上之之受苦完全被剝奪任何尊嚴,全然是不 光榮而卑賤之死;這使得任何嘗試扛起十字架跟隨耶穌的人,要承受的最大苦難 是被棄的苦。

        這樣的一個十字架事件是否真實存在?草特曼認為只有回到耶穌被釘十字架 這樣的歷史事件中討論才能真正認識。於是他花了三章的篇幅探討耶穌其人其事 ,佐證上述十字架事件之思想。這些內容請直接參考莫特曼原著,我們現在要關 心的是:究竟『被釘十字架的上帝』這樣的十字架神學,是怎樣的內容?導致怎樣的思想?產生怎麼的實踐意義? 

三、『被釘十字架的上帝』: 

a.二元論下的無神論與有神論:

        無論中西文化都存在這樣的二元論:現實世界是實在界,理想世界是理型界 ;實在界是理型界不完美的存在,人類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使自己超越實在界而躍 升到理型界;這樣的基本思考方式可說含攝了世界上所有討論宗教者的習慣思考 方式,從而產生有神論與無神論的不同思想。

        既然存在一個完美的理型界,而『神』這樣的觀念又意謂著至真至善至美的 存在者,有神論很自然認為神完美的存在理型界;如此完美的神,不應該有情緒 ,不應該軟弱無能,不應該哭泣憂傷,這都是完美的存在者不應有的屬性。

        相對的無神論把眼光放到實在界,如果存在如此完美的神,為什麼面對現實 世界的苦難如此無動於衷?能夠放任如此苦難的神,要嘛就不存在,不然就是它 冷漠到對人間毫無悲憫;這樣的神,我們拒絕接受它。這種基於現實苦難而激發 的無神論,又特別稱為『抗議的無神論』。 

b.三位一體與十字架事件: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是一個歷史事件,要得到『被釘十字架的上帝』,唯有從 三位一體教義入手。因為,如果基督教的上帝也是一個只自居在理型界的完美存 在,那麼就不能免於抗議的無神論之批判,基督教的上帝必需是一個可受苦的上 帝才能免於冷摸上帝的批判。一個無所不能的完美上帝,同時又得是一個被釘十 字架而受若與被棄的上帝,這種邏輯上的矛盾需要透過三位一體教義而解決。

        傳統基督教神學習慣以神人二性論來解釋耶穌之死,也就是說他們常常主張 耶穌之死是上帝裡面的人性成份因為世人的罪而死,透過這樣的犧牲而贖回世人 的罪。這樣的的觀點是宥限於『不會、不能受苦的上帝』之希臘式理型界上帝觀 ,很果就是消解了上帝在十字架事件積極受苦的意義。

        到底強調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之三位一體特性有什麼目的呢?這至少有兩種目的:第一、強調受苦中的安慰與盼望;第二、強調一切關係破裂的虛無中之再創 造。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之第一層意義,意謂著上帝主動而積極地參與了世間的苦 難。那麼,為什麼世界上還是有苦難?莫爾特曼認為,由於三位一體的概念,作為神子的耶穌與作為聖父的上帝皆是同一個體,表面上是耶穌受苦,實則上帝也在受苦;表面上是上帝的榮耀讓耶穌復活,實則耶穌自己也是榮耀。因此產生一種信仰盼望,即我們在世上所遭受的苦難,就是上帝同時也正在遭受的苦難;上帝在苦難之後顯現的榮耀,也是承諾每個承受苦難的人皆必然獲得的榮耀。上帝 給人的安慰,是他親身參與承受每個人的苦難;上帝給人的盼望,是他如同在十字架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苦難後必然的全新生命。正因為上帝必需實際親身承受每個人的苦難,所以上帝必需有完全人性,有屬於人的位格,才能真正感受人性承受苦難真正的痛楚。如果上帝只有神性,他將只是一個空有應許而沒有切身 之痛的高高在上清高者,十字架的道成肉身意義將無從顯現。

        因此在莫爾特曼的思想中,上帝若沒有人的位格,則十字架事件所代表的積 極參與苦難之意義會完全消失,因此引入三位一體論證是他的思想必然要提出的 詳細論證,而這一層論證目的主要在於強調受苦中的安慰與盼望。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之第二層意義,意謂著上帝提供衪願意從完全虛無中再創 造的保證,這種保證成為信仰的終極盼望,也成為效法十字架事件時信仰本質上 要求的社會實踐動力。莫特曼認為,十字架上耶穌之死並不只是神與人之關係的 破裂;由於耶穌是三位一體上帝的一個位格,所以耶穌主動的受死同時包含了父 棄其子、子棄其父的關係破裂,可以說是所有關係的破裂皆發生在十字架事件, 使『虛無包圍了上帝』。而復活事件,正表現出上帝修復一切關係的破裂,這就 意謂著成為一個效法十字架事件的基督徒,必需恢復與重建一切破裂的關係。所 謂破裂的關係,包括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裂導致的社會問題,人與神之間關係的 破裂導致的無神與絕望,人與自然之間係的破裂導致的生態浩劫。

   因此正由於被釘十字架上的三位一體之上帝,十字架事件被理解成最深切的 分裂、破滅與棄絕,同時從復活事件也表明十字架事件最終目的是從最深切的分 裂、破滅與棄絕中重建最緊密的三位一體關係,這就是神的愛,因為著愛使上帝 重建一切關係,提供信仰的終極盼望,也確認信仰的社會實踐動力來自願意重建 一切關係的愛。

 四、結論:

   『被釘十字架的上帝』一書中,我建議必精讀第二章『十字架扺制對它的解 釋』與第六章『被釘十字架的上帝』,這正是本書精華之所在。而第一章主要是 談及當代基督徒面臨的信仰危機,淺顯易懂。第三、四、五章進行莫特曼對十字 架事件中耶穌其人其事的歷史方法論證,算是一個學術書籍上極嚴謹的要求,但 是可以直接跳過它而假設莫特曼對十字架事件的描述合乎聖經記載意謂的歷史事 實。第七、八章如果真正的掌握莫特曼的思考方式,是你我都可以直接推論出來 的思想;如果不能做此推論,只能說你還沒有徹底理解這本書,第二、六章得認 真重看了...:)

   因此以上簡單談及這本書的微言大意,我得再一次強調,這本書只是莫特曼 整個神學系統中的一部分思想;如果這本書的細部推論看不懂,可以優先研究莫 特曼思想的整體意義,也就是先轉而閱讀『終末•教會•實踐──莫特曼的盼望 神學』這一書;這樣子,我們就更能深化自己的思想了。

psycho   


註:我得強調,被釘十字架的上帝這一章用詞與行文是非常難懂的,有關這個第二層意義『從無造有』,我是從鄧紹光著「終末•教會•實踐」一書之第三部『深究』之第三章『依附而生的虛無』中得到理解,我強烈建議鄧先生的作品務必同時閱讀。                     


 

<<哲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