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 月童 » 2015-10-21, 18:09
(王道維)
關於佛吉爾,我基本上雖同意韻琳姐的觀察與解釋,但在「判斷」上還是比較溫和一些。因為從電影一開始導演就表明這個主角是有心理缺陷的,不但迷信、固執、而且對世界其他的人事物都有潔癖,唯獨在親手摸畫的時候才會脫下手套。他對自己的古怪脾氣也完全自知。
因此,這樣的人在賞畫的時候的確不太可能完全那「無私而正派」。所以用不光明的方法收藏這些作品,把他們當成妻妾,甚至一開始對克雷兒的關懷,的確都是不理想的,或說是錯誤的審美或愛情。
但正因為他本身出生於破碎的家庭,常年有此人際關係上的問題,所以在這些意義上來說,這些仕女畫或從克雷兒囚錮自己的疾病中,他能看到了一種「同病相憐」的親切感。
事實上,因為認識了克雷兒,他開始與勞勃與其女友建立了另一種比較正常的人際關係,甚至與比利有超過畫作買賣上交情。也就是說,他因此願意敞開其軟弱的部分來尋求與更多人建立關係。這可以從他結束最後一場拍賣與其他人的親切自然招呼可知 ── 這份感情使他的心重新柔軟。
所以我個人認為,若不是最後的結局是一場欺騙,後來他很可能因為克雷兒的來到而將兩人世界一起往外延伸,願意開始認識更多的朋友,或著將畫作捐回博物館與他人分享(因為已經不再需要)。
難道佛吉爾不想擁有與他人類似的生活嗎?應該是想的,但沒有人陪他一起走出來。當他發現那個可能的人之後,所換得的,卻是更深的傷害..... 我以我對他是比較同情的:畢竟如果一個殘障的人因為跑步而跌倒,我不忍責備他的姿勢錯誤。
這有點像祝菁更早前所提到,關於一些基督徒可能讓募道友更不容易接受的「屬靈」答案:看似屬靈的信心(例如關於苦難的解釋),卻可能成為他人的絆腳石。我想聖經的教導的確是要我們對信心軟弱的人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體諒,例如在吃祭偶像之物或手主日之事上(羅馬書14章)。而對有信心的人給予更多的責任與期待。
所以一方面我不會說佛吉爾把這些畫蒐集的過程是可仿效的、對這些仕女畫的欣賞是純藝術的,或是對克雷兒的愛是無條件的。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強調藝術或愛情的片子。
但另一方面,如我在PPT裡所說的,這可能更是關與討論美感的神秘與人生的現實性,只是藉由這個受創傷者情感萌芽的過程來呼喚醒觀者的投入,藉由一場驚心的騙局而有大夢初醒的效果。或許美感的神祕性與人生的現實性之間,就是要我們主觀情感的投入才能有所連結。正如在信仰的超越性與現實人生的苦難之間,我們所需要的不只是一種「客觀」的對錯判斷或資訊蒐集,更多會需要主觀的信心與委身。而當然,面對可能的結局,這信心之旅仍然是有挑戰性的。這個故事或許也可以因此讓我們在信仰中可以有個更謙卑的角度來聆聽。
我養了四隻貓,但是我最大的夢想是養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