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
我們所信為何?所信是否為真?
這是伊莉的信心旅程:
(一) 單純的相信
伊莉一出生母親就過世,死亡所帶來的分離與失落,讓年幼伊莉因著父親的引導,憑著單純的相信,對天文科學產生寄望---可以藉此跨越死亡的隔絕與母親相遇在銀河中。
(二)憑己之力的相信
懷抱著這樣的寄望,當伊莉再次面臨死亡(父親過世)時,他選擇繼續相信科學而拒絕宗教的安慰(神父所言),這時少年伊莉,相信人有能力改變所遭遇的。
面對以科學為信仰的成年伊莉,則是用能力不斷證明其所信,相信來自於眼見為憑再加上一點冒險的想像,所有偉大的科學發明幾乎都來自於此,然而再次與代表宗教的帕默對話時,信心受到的挑戰在只「眼見為憑」?伊莉無法相信看不見的上帝,卻同時無法證明她對父親的愛,看不見並不表示他不存在,
(三)辯證的相信
即便在她要登上織女星的旅程,大多數人對上帝的信仰並不影響她對科學的信心,甚至將太空之旅視為對宗教信仰反證。
(四)從客觀事實到主觀認定的相信
然而就在與太空人相遇的經歷,實證經驗加上理性分析在那刻得到答案(外星人所言:只有接觸,才不會寂寞。你們是很特別的生物,人人都不同,但卻一致的感受到失落、空虛、疏離、孤獨。其實你們並不孤獨…),伊莉從年幼起的單純相信背後隱藏需要得到滿足,同時看到自己的渺小。
這是一趟信心的奇幻旅程:人為深處的需要尋求答案,科學所證明的未必是真理,只是證明自己是可信的。不信往往是來自所知有限及妄見,眼見不一定是真實,但內心被觸摸的看不見經歷,卻是千真萬確。但~我如何證明我所相信的?
(五)看不見的信心
在影片的結尾,伊莉發現自己也置身於一個以往只會輕視和懷疑的處境:儘管自己心中非常確信,但面對普遍的懷疑又無法提供影響任何證明。 她自己也在聽證會上承認作為科學家,如果異地而處,自己也會深表懷疑。
然而經過試驗的信心是:在看不見的當中繼續往前走。
這是亞伯拉罕的信,需要冒險過後的信心,正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我覺得要用科幻片講故事不容易,因為要在充滿想像劇情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再加上充滿思辯的角色對話,最後又要不淪為說教,還要讓聽故事的人不被錯置,程班長,真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