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梁君棣"]
**喪偶是人生中難以承受的傷痛之一,你曾經有過陪伴與關懷的經驗嗎?
好友的先生英年早逝,對於先生的突然離世,她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尤其她與先生是同學,又是愛情長跑,過去都是先生在照顧她,她對先生的依賴相當深。先生走後家中只有她一人,讓親友都很為她擔心,怕她想不開。
此時,好友的弟弟與弟媳幾近用強迫的方式,每晚去她家接她回娘家(母親與弟弟住),用親情陪她走過人生最難過的一段路。直到3個月後,好友的心情已逐漸平復,並能接受喪夫的事實後,弟弟才讓她獨自住回自己的家。
由於我們也是同事,當時我每天刻意等她下班,然後載她一程。因為白天工作繁忙,可以暫時忘卻哀慟,但一到下班,很自然地就會悲從中來。所以在車上,她會情不自禁地流淚,那時,我就陪她說說話,或是傾聽,讓她的可以發洩一下心情。期間,我也試著帶她禱告。這樣過了1個多月,有一天她說,因為先生是天主教徒,她想去教堂望彌撒。
在某一天,她走進了她家對面的天主堂,沒多久,她受洗了。感謝主,她現在已是神父的得力同工,虔誠信靠主。我們現在經常一起禱告、分享讀經心得,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神所行的奇蹟。
因此,對照「為老婆唱首歌」,女老師伊莉莎白的關懷與協助,對喪偶的亞瑟而言,是很重要的,而亞瑟也透過她,發現自己在歌唱方面的潛力,也開始明白為何老婆與合唱團的團友們可以「樂在其中」,同時他還可以成為女老師的朋友,陪伴女老師度過失戀低潮。亞瑟藉由參加合唱團與唱歌,重新開始了他的生活。這也意味著,給予喪偶者適時的陪伴、關心與傾聽,可以幫助他們早點走出傷痛,重新再找回自己的生活目標。[/quote]
[color=#0000BF]謝謝您的經驗分享,喪偶是很大的傷痛,我們需要有智慧的陪伴,特別是當白天工作完畢及家人陪伴告一段落,自己一個人該如何面對黑暗是最困難的,與逝者連結,是悲傷路上最深渴望,您的陪伴、傾聽與禱告是對朋友最大的支持,這位姊妹將來一定也能成為別人走過憂傷路的好的陪伴者。[/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