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北宋積弱國力與巨碑式山水大畫的心理反差:以郭熙《早春圖》為例

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版主: 李若凡

版面規則
李若凡
高級寫手
高級寫手
文章: 256
註冊時間: 2012-11-02, 11:08

談北宋積弱國力與巨碑式山水大畫的心理反差:以郭熙《早春圖》為例

文章李若凡 » 2013-03-02, 22:13

李 若 凡




趙匡胤在五代混亂的局面之中,被擁立為帝,並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宋」,即歷史上的北宋。由於五代是由唐末軍閥擁兵自重所形成的割據,再加上趙匡胤本人亦為軍閥所擁立,為防止大宋的江山再被軍事勢力所篡奪,因此趙匡胤在稱帝之後,以杯酒釋兵權,削弱了軍事將領的勢力,並立下重文輕武的國策。但也因為重文輕武,北宋的國力始終積弱,在與遼的戰爭戰敗之後,更是長年稱臣。

然而,在北宋一朝,宮庭中卻流行著一種中軸構圖,以巨大的山峰作為主題的展示性立軸大畫。這種大畫,應是從唐代的壁畫所演變而來,畫高經常超過兩公尺,畫的中心有巨大的山峰,展現出雄偉的氣勢。一般而言,是懸掛在宮廷或大廳之中,供展示之用。

為什麼,在國家這麼積弱的情況下,反而會流行一種好大喜功的大畫呢?筆者個人以為,在北宋之所以會流行巨碑式的山水大畫,正是因為北宋國力衰弱,國家的尊嚴與信心長期受到壓抑,所以君臣才以這樣的大畫,作為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由郭熙的《早春圖》,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郭熙是宋神宗最賞識的院畫家。神宗在即位之後,於1068年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政。而就在1072年,郭熙便畫了《早春圖》。我們似乎嗅到了那麼一絲氣味,像《早春圖》這樣的立軸巨碑大畫,是神宗為了對新政展示帝國新氣象的一個做法。

如果我們細看《早春圖》,一個巨大的山峰佔據在畫面的正中上方,隔了雲層,中近景則有巨松與山石。雲層由下而上,盤旋如一條龍;取名「早春」,似有皇恩如春雨,恩澤百姓之意。真可謂:龍行蜿蜒上,春雨被恩澤。

今天,我們仍能看到的《谿山行旅》與《萬壑松風》,都是這種中軸巨碑式的大畫,可見這樣的畫,在北宋一朝,應是相當普遍的。或許,這已經超過了院畫家對皇帝個人的歌功頌德,而是一種集體認同與自信心的象徵。在歷史上最積弱的朝代,卻出現了最雄偉壯觀的大山水畫,造化弄人,怎不一嘆……!

回到「李若凡的藝想世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