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的宗教心靈與神秘體驗 作者:陳韻琳(gospel)
拉斐爾,比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 朗基羅早死四十多年,只比達文西晚死一年,是相當短命 的藝術家。 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 愉快、優美、溫和。不僅畫風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樣,身處愛藝術文化的教皇朱力阿 斯二世的威嚴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的很 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拉斐爾,他是個人見人愛 的年輕人。
這種特質,當然影響他的畫風。
1.聖母像—世間有絕對美的觀念存在 拉斐爾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聖母像。他的聖母寓崇高 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親,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母愛 與人情味,而聖母的背景經常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兩個孩 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沒有禁欲主義色彩,歌頌普通女性之 美,他是透過聖母表現他人文主義的色彩。
拉斐爾的聖母美的不得了,這種美,是集中所有美女 的特質,絕不可能在任何一個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 式。因此,拉斐爾又透過聖母,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 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觀念的。
這種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在拉斐爾處理梵諦 岡簽字大廳的壁畫時,則是用另一種主題呈現其面貌。
文藝復興,是透過對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因而 走出中世紀的美學概念的。
當時,學者們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臘羅馬時代的藝 術品,蔚為一股風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臘羅馬神話、與 希臘羅馬哲學、隨之走入基督教社會,對很多基督徒而言 ,這種基督教遭遇異教、基督教遭遇希臘羅馬文化的衝擊 ,一定是很激烈的。也不知道是受時代影響,還是自己就具有這種特質, 總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個酷愛希臘羅馬 文藝的教皇,他必須要妥善處置這種信仰遭遇信仰、文化 遭遇文化的狀況。朱力阿斯二世雖然以獨斷好戰著稱,對 藝術文化的寬容,卻叫人吃驚。
2.雅典學院—神學、哲學、神話、信仰兼容並蓄 拉斐爾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為梵諦岡 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
這種裝嚴肅穆的場所,壁畫內容該畫什麼呢?拉斐爾 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 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 內容。
拉斐爾在四面牆上畫了四幅壁畫:神學的「聖禮之爭 (或教義之爭)」、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 巴斯山」、法學的「三德」。聖禮的辯論這幅壁畫,拉斐爾將之切割成上下兩部份 ,上為上帝,耶穌,鴿子,施洗約翰,馬利亞與使徒們, 中間為翻開福音書的小天使,下為爭論彌撒聖體的聖徒們 ,內有多明我,方濟各,托馬斯阿奎那,但丁等。還有四 位制訂教義的教會之父哲羅姆、格里戈利、阿甫羅西、奧 古斯丁。
拉斐爾透過不同時間中人物的匯集,表達出神學與教 義之成形,是在歷史中、在各種賢者的參與中匯集而出的 智慧,它們包括研究聖經、思想、禱告、信仰實踐與爭辯 的種種過程。而這整個歷史過程,上帝都有參與。「聖禮的辯論」正對面就是「雅典學院」。 兩畫對稱,用以表明「啟示的真理」(神學教義)與 「理性探求真理」(哲學)的平衡。
「雅典學院」這幅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 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五十多位哲學 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 、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這麼多哲學家集中於一畫面,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 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 法繪畫出來。在畫中廳堂右邊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邊是文藝 之神阿波羅。
最中央是柏拉圖(腋下夾「蒂邁烏斯篇」手指天), 亞里士多德(一手拿倫理學一手指前)。這是古希臘唯心 和唯物之爭。(拉斐爾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以表達 他對達文西的敬重。
圖中還出現的學者有畢達哥拉斯、伊比鳩魯、赫拉克 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的 卓越代表)、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迪奧基尼、蘇格拉底 、亞歷山大、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歐基里得、托勒密、 然後拉斐爾也把自己潛藏進畫中,用以表達他渴望走進這 人文薈萃的場所,參與進神聖的知識殿堂—從數學到音樂 到哲學到科學—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諧,如此神聖、如 此有秩序。光從神學、與哲學的主題,我們便發現,這就是一貫 的拉斐爾作風,一如他的聖母像,他透過神學、哲學壁畫 ,表現出他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
第三面牆主題是詩學。拉斐爾畫「帕拿巴斯山」,以 藝術文學保護神阿波羅為中心,環繞他的為分管文學、藝 術、科學的九位文藝女神和古今詩人。
最後一面牆法學,拉斐爾畫「三德像」,三德包括真 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 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
另外,窗戶兩側壁畫是「皇帝查士丁尼頒佈法典」和 「教皇格里戈利頒佈教令」,拉斐爾藉此表明政權與教權 應當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個管世俗、一個管教會。這再 一次顯明拉斐爾人文主義的特質。
3.西斯汀聖母與主顯聖容—上主悲憐我們的苦難 很多繪畫賞析者都認為拉斐爾過於快活。他比之達文 西、與米開朗基羅,很年輕就解決了內心的衝突,因此很 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來推動偉大的靈魂。他的畫作藝巧技 精,卻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順應教皇需求,也能討教皇歡欣,歡愉的擺動在聖 母與情婦之間,調和異教與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 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衝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慾和歡樂 、美的創造和擁有、朋友與情人的忠誠。他帶給我們寧靜 ,不提出問題、不製造疑慮、不製造恐懼,他不會在理智 與情感間衝突、或軀體與靈魂間矛盾,他所見都是對立的 協調。他的藝術將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樂、哲 學、歷史、甚至戰爭,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順遂幸福。這樣的評論是否完全正確呢?
拉斐爾晚期繪畫透露些許不同於過去風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聖母(畫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 名)。西斯汀聖母不同於過去天倫之樂型的聖母像,拉斐 爾讓西斯丁聖母緩緩向人走來。 為了使祭壇上的聖母有向人移動的感覺拉斐爾使其畫 作平視點有三條(小天使、聖徒、聖母各成一平視點), 因此觀賞者越向畫走近,聖母便越向人走來。此外,還放 棄一般的遠近法,使畫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模糊,似虛 若實,又在金字塔穩定構圖中,加上橢圓形的運動旋律( 透過衣裳皺折和色彩安排)。
這種棄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現出聖母不僅只 是絕對美的觀念、更是可以讓人親近依靠的聖母,是可以 在她身上哀哭的聖母,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再看他最後一幅作品。這幅作品據說拉斐爾要求 臨死前置其床尾好讓他可以看著過世。可以說是畫家的臨 終遺言。
作品的主題是「主顯聖容」,這是描述基督曾經顯其 上帝之子的榮美。拉斐爾在基督榮耀的身側,畫下親賭此 景的兩位門徒,但是,畫下方卻又畫了人世間的騷亂:妓 女罪犯、癱子病患、癲癇患者....,他們都把手指向或臉 仰望著耶穌,對他們而言,主顯聖容,不只是一個歷史故 事,而是他們生命當中翹首企盼、時時渴望的迫切需要。4.晚期作品的醞意—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 為何拉斐爾到晚年,從和諧、愉悅、平衡、包容理性 感性知識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對悲憐苦難者的描繪?繪畫 主題也從美,走向苦難中的盼望?甚至導致藝術史分期, ,把拉斐爾晚期作品歸於另一時代的啟蒙。
殊不論這種繪畫風格的轉變對繪畫史分期的意義,就 算繪畫風格再有轉變,它也仍是拉斐爾式的,但不可否認 的,從繪畫主題可看出拉斐爾走向另一種神秘體驗。這是 拉斐爾的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
因此,說拉斐爾不提出問題、不會在理智與情感間衝 突、或軀體與靈魂間矛盾,他所見都是協調....。這樣的 說法不完全公平,寧可說,拉斐爾處理過衝突矛盾與靈魂 的掙扎,最後他把解決者置於走入苦難世界的基督與聖母 。因為是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所以透過繪畫,留下他的 臨終遺言吧!?
Back【藝術天堂】 下一篇:米開朗基羅的宗教心靈與神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