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劍俠傳』的生死觀 作者:lk
『蜀山劍俠傳』風靡了三、四0年代海內外的中國人。而我們雖然是九0年
代的人,仍然可以感受到還珠樓主的筆鋒的魔力,吸引著我們。因為實在這部武俠小說含有中國文化神秘幽玄,使我們深深陷入中國文化底醞中的傳奇。『蜀山劍俠傳』涉獵中國風土人情、寫景詠物、誌怪述異、氣象萬千。一些小說評鑑者認為『蜀山』擁有中國民俗文學的趣味性,高妙的現代小說技巧。什麼「穿針引線法」、「推窗望月法」的伏筆技巧、、。還珠樓主超人的想像力以及文體本身的雄碩,故事、人物、造景、武功、法寶、精靈、的高明描述,這些都使得『蜀山劍俠傳』配得「神怪武俠小說空前精彩第一巨著」的威名。
有小說評鑑者徐國楨概括說明『蜀山劍俠傳』:
●自然現象: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
●故事境界: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山下還有湖沼,石心還有精舍。
●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
命。修練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劫。
●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笑可由
地室送天庭。
●戰鬥方面:風霜水冰雪,日月星氣雲,金木水火土,雷電星光磁,都有菁
英可以收攝,以練成各種凶殺利器,相生相剋,以攻以守。
另一小說評鑑家葉洪生則言『蜀山劍俠傳』表現出中國生命哲學的藝術。他
認為過去千餘年的中國傳統小說史上,或有儒家忠孝節義,或有佛家因果報應,或有道家神仙術數及狐鬼修行者。但如『蜀山劍俠傳』將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學說精義共冶於一爐並予以高度藝術化之發揮者,還珠樓主當屬第一!
因其如此,在這部『蜀山劍俠傳』中表現出來的生死觀,亦就是還珠樓主對
於儒釋道三家融合的生死觀,所以蠻值得我們一探。畢竟我們討論過「儒家生死觀」、「佛教生死觀」、「回教生死觀」、「希臘哲學家的生死觀」、「基督教生死觀」,但是尚未涉獵「儒釋道」混和的生死觀。所以可以就『蜀山劍俠傳』來瞧瞧這種三家一體的生死觀。因葉洪生已將『蜀山』的生死觀、宇宙觀於聯經出版社『武俠小說談藝錄』中整理出來。以下我就其文章修改,並與自己的觀點聯合作番整理。
對於生死,古今中外的宗教,如猶太基督教、回教、佛教、道教、、。大都
有天堂地獄之說。但還珠樓主將「陰間地獄」用「人間地獄」取代,藉以反諷亂世社會黑暗。
至於佛教的『六道輪迴』,葉洪生認為還珠樓主的輪迴觀不是佛教傳統的定
義:一個造物主依個體行為善惡來決定個體之輪迴去向。然而這該是葉洪生對佛教輪迴觀的謬誤所致。因為葉洪生體會的佛教輪迴觀其實是一種類似New
age Movement 的輪迴觀,卻不是真的佛教輪迴觀。這種有一個「造物主」或是「明師」指導眾生的輪迴觀,實非佛教的原產物!反而還珠樓主的輪迴觀,不受造物主的控制,還比較接近佛教輪迴觀之原意。
還珠樓主的「六道輪迴」把天、人、阿修羅、畜生道放在同一平面視之。而
規避惡鬼與地獄道。還珠筆下的「鬼」是指人的靈魂或稱元神。「輪迴」沒有造物主控制。其輪迴是由僧人、道士、高人,將人死後的靈魂或元神送去轉世投胎。沒有道教的閻羅王、判官審判之過程。而如何脫離輪迴進入涅槃呢?就是採用道家的理論。
修練體內精、神、禁慾養生入手,凝運「元神」、苦修玄功 -- 『內丹』。
並加上外功行善積德 -- 『外丹』。歷盡千辛萬苦,方能孕育出「道家元嬰」(即具有神通變化的小我,可從頭頂泥丸宮自由出入),而脫去軀殼束縛,飛行絕跡,成為一名逍遙自在的「散仙」。然「散仙」每逢
490 年必遇天劫,又稱道家四九重劫。由他們自身行為決定他們是否能繼續逍遙下去!從散仙成道之日起,必須經過三次天劫,方能修成不死之身。內外功行圓滿,方成「天仙」。功力較差、或晨緣未了,便為「地仙」。(地仙每逢
1300 年又有末劫,若沒通過,輕則落入輪迴,重頭開始。重則元神俱滅。)故還珠樓主結合儒釋道所產生的生死觀就是以「靈魂」(元神)之有無為準。「行善積德」、「除魔衛道義不容辭」、「仁念俠行」類似儒家的「內聖外王」的思想。
武俠小說深入人心。特別是像『蜀山劍俠傳』這種融合儒釋道的思想為小說
背景架構,使得莘莘學子閒來品讀中,不知不覺吸收其人生宇宙價值觀。仔細思想我們過去豈不都是『蜀山劍俠傳』中的生死觀呢?儒家的「殺生成仁、捨生取義」背後不就是有著道家「元神」(靈魂)不滅作為基礎。加上佛家輪迴觀,死後終究又是一條好漢,繼續行仁義之道!?若只取其一,無論是佛?儒?道?都顯得單薄不可行。而還珠樓主的三家(儒釋道)一體之言,不就是中國文化融合的見證?!而它可怕的地方在於其本體是「小說」,但融入一般中國人的信仰體系中,我個人覺得這種儒釋道三家一體比純粹的儒釋道還難以處理。因為中國人不會去探求一個信仰體系的真偽,而多是直接拿來生活實踐。而這種結合儒釋道三家之所長的思想體系於是容易直接被中國人所接受,而不需經過一番反省。而本篇文章只是嘗試將小說中信仰體系挑出,希望大家能思考自己的生死觀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