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時代的俄國

作者:bird           

托爾斯泰時代的俄國

  托爾斯泰所處的時代是俄國的改革時期,積壓許久的社會、政治、宗教問題,在暴君尼古拉斯一世下台後得到舒發,政治改革和農奴問題成為注目的焦點,新上任的亞歷山大二世,開放的政治手腕,促使知識份子積極的在這些議題上發揮。

        這些風雲而起的改革,甚至是革命思想的浪潮,席捲了俄國的知識階層,尤其是亞歷山大二世在位的前十年(1855-1865),各種議案與思潮在開放的空氣下風起雲湧。包括革命的民粹主義、巴古寧的無政府主義,還有延續下來的虛無主義,這些都是半世紀之後俄國大革命的種子,而此時,豐沃的時代土壤正孕育著他們。

        俄國到底是處於什麼樣的窘境,以至於改革的需要如此迫切?我們可以比照中國的五四運動來看,俄國在當時正如我們的五四時期,整個國家處於落後而百病叢生的困境。長期以來,知識份子們看見國家的需要,卻無法藉由政治的管道改變(因為沙皇的專制),在言論出版嚴格控制的時期,甚至連討論、寫作的空間都沒有,終於等到比較有改革決心的亞歷山大二世繼位,潛藏已久的改革風潮當然一觸即發。

        關於俄國的落後,我們可以對照歐洲諸國來看。農奴體制是歐洲中古時期普遍的社會狀態,在這種體制之下,經濟滯留在農業,因為人附屬於土地,無法自由更換職業、或者離開所屬階級與居住地,可以說是近代化第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卡。

        西歐的農奴解放很早就開始,十四世紀商業復興,就是部份農奴解放的結果。到了十八世紀,西歐的農奴問題幾乎已經迎刃而解,封建特權也在十九世紀一一瓦解,東歐的時間稍晚,不過民族國家的興起,也促進了大幅度的改革。相形之下十九世紀的俄國,還處於大部分人民均為農奴的情況,亞歷山大二世上任才開始真正討論起解放農奴的問題,足足晚了歐洲一百年到兩百年,甚至更久。

        如此落後,又與先進歐洲比鄰而居的俄國,改革的確迫在眉梢。知識份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俄國落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俄國無法快速邁向進步?而俄國未來的方向究竟該如何?俄國該如何解決病入膏肓的困境?這些問題成為十九世紀俄國人最痛切的疑惑,與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