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文: catslave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作者】Yann.Martel
【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

【故事簡介】

作者在印度掙扎著尋找寫作靈感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多倫多找一個叫皮辛.墨利多. 帕帖爾的人,因為他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皮辛(後來改名Pi)的父親是印度朋迪榭里動物園的 園長,所以皮辛有很多機會跟動物接觸,他對動物的習性深感興趣;而一家四口之中,沒有 人對宗教感到興趣,除了皮辛之外。由於甘地夫人執政之後採取高壓統治政策,造成國家局 勢動蕩,於是皮辛一家人決定賣掉動物園,移民到加拿大。他們隨著轉賣到國外的動物搭乘 油輪,沒想到發生船難,只有皮辛他一個人被拋在救生艇上,跟著鬣狗、紅毛猩猩、受傷的 斑馬和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海上漂流著。可是,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到底要怎麼樣才 能讓一隻大老虎聽話呢?三個宗教的神會如何解決他的困境?

*遇見少年Pi

打開序言的部分,作者先自述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就像是毛線球的線頭,它可以告 訴你這團毛線球是什麼顏色,材質是合成纖維或是純羊毛。序言帶出了幾個線索,故事的主 人翁Pi原先生長在印度,跟動物園有關係,後來居留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且故事會「讓你 相信上帝真的存在」---胡蘿蔔已經吊在眼前,就等著讀者用驢一般的專注往前走,看看最後 是否會吃到「遇見神」這根通往永生的胡蘿蔔。

序言生動地寫出志在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在創作時靈感便祕、作品乏人問津的無奈,「書 店裡的展示架上一排排的書籍整齊羅列,就像排隊準備參加棒球賽或足球賽的小孩,而我的 書就是那種沒有運動細胞笨手笨腳的小孩,誰也不想選他當隊友。」這是我讀過關於作品滯 銷時最生動有趣的形容詞。

雖說是「自序」,但故事裡的敘事者是否就是Yann Martel本人,我們無法得知。Yann Martel 在此用了一個高明的技巧,序言中提到作者第一本出版的書籍銷量慘淡,二次跑去印度尋找 寫作靈感,這都是Yann Martel本人的親身經歷,因此讓書中後來傳奇故事顯得似真似假,Pi 到底是出於Yann Martel的想像,還是真有其人其事?

真實的故事有時比小說還要來得傳奇,而傳奇故事中也時常脫胎自真實生活中的荒謬 處,讀者願意相信哪一個呢?關於何謂真實的議論,在故事的第三部有極精彩的對照,成為 這個故事貫串前後的重要主題之一。

進入故事本文之後,很快的主角Pi就以第一人稱成為主要的敘事者,作者則退居為紀錄 的人,偶爾出現插個話,為讀者形容他眼前的Pi是什麼樣子,會煮哪些菜,家庭生活如何等 等。

成年的Pi進入大學選修動物學與宗教研究,這樣的選擇與他少年時代的生活、那次海難 劫後餘生的經驗習習相關。沒有浪費多餘的口舌,作者讓我們雱皉a就進入Pi在印度的生活 當中,像是Pi的名字由來---涉及到他為什麼後來要改名為Pi,學習游泳---日後他在海上漂流 時必備的本領,在自家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心得---在救生艇上馴服理查.帕克的理論基礎,宗 教經驗的啟蒙和天馬行空的探索---海難中生存下去的動力,還有,理查.帕克到底是誰?為 什麼Pi要想念他?

Yann Martel 對於人物設定和時空背景十分留意,所寫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為後面的故事仔 細舖路,力求不讓傳奇的海上求生全然變成天外飛來一筆。Yann Martel把Pi的武器都添足了 之後,才讓他上戰場。Pi的性格調性以及人生所關注的話題一直就是動物和宗教,此二者形 成了Pi的獨特宇宙,船難帶給他生命的逆轉,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相信形式、相信秩序 的人」Yann Martel沒有讓Pi最後成為研究船隻安全的科學家、或是始終無法撫平傷痛過正常 日子的生還者,因為他所塑造的Pi是個有信念的人(無論其信念是否獲得讀者的認同),他沒 有背叛筆下的人物,緊抓住前面所舖陳的脈絡,個人以為這是值得嘉許的地方。小說家的惡 夢之一就是人物逐漸變形,最後完全脫離掌控,變成完全的陌生人。

*從皮辛到Pi

Pi的原名是Piscine Molitor Partel,直接音譯為皮辛.墨利多.帕帖爾,Piscine是法文中 游泳池的意思,不過由於發音近似於英文Pissing(Piss原意是「小便」),所以他常常被同學 取笑,繁體中文版的譯者翻成「屁腥」,不但音近於原名,而且也翻譯出之所以會被取笑的那 種尷尬。後來,皮辛在一次自我介紹中,他決定替自己改名為Pi,原來名字的前兩個字母, 也是希臘字π的拼音。

π,有無法整除的小數點,宇宙中一個神祕而無盡的數字,無可避免的不完美。

Pi說:「我最討厭我的綽號的地方就是無法整除的小數點。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個妥當的了 結,這是生命中的大事,唯有如此你才能鬆手,否則你就會永遠都有該說卻未說出口的話, 你的心會充滿懊悔。」

生命中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做個完美的了結,就像π這個數字一樣。Pi的生命不也是遺 憾重重嗎?對於完美的期待或是幻想,是人類沉重的負擔,如同夸父追日的神話,以死亡做 為追逐的代價,之後,由夸父的血肉化育的山水生靈,頂多只能讓后羿射掉十一個多餘的太 陽,頂多只能讓美國人到月球的廣寒宮插面國旗以示到此一遊。

因為除不盡,所以不完美;然而就是因為無盡,也象徵生命以不完美形式延續下去,一 如Pi的信仰讓他從船難中生存下來。奇蹟無法任人予取予求,所以顯得格外稀有,難以解釋, Pi不是用信仰去換取奇蹟,只是剛好奇蹟回應他的信仰。

*動物園---自由重要,還是生存重要?

Yann Martel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Pi眼中的動物園,除了塑造Pi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結 之外,筆者以為他還意欲藉著動物園是否有存在價值的這個議題,來討論生態失衡、何謂自 由等等。

「有關動物園的胡扯,我聽過的差不多就跟人家講的關於上帝或宗教的胡扯一樣多。本意良 
善但資訊錯誤的人認為動物在野外更『快樂』,因為可以過『自由』的生活。……其實大謬不 
然。野生動物過的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強制生活,社會階級分明,步步危機,經常挨餓,隨時 
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一輩子都有趕不走的寄生蟲。這種環境就算自由又如何?」 

接著他以動物有固定活動的領域,不喜歡變動或意外的情形發生,動物住進動物園,就像人 類買個房子住進去一樣,動物園裡有人清潔環境,提供食物,因此如果動物有智慧,牠們會 寧願住進動物園,更何況動物天性就是有什麼將就什麼……之類的理論來推斷,動物園其實 也不是那麼糟。然而這樣的立論基礎有許多值得被討論的空間。

首先,不是每個動物園都有佔地千頃的空間。Yann藉著Pi說出「動物在野外只走固定的 路線,一季又一季,為了同樣迫切的理由」,在野外所謂「固定的路線」可能長達幾千公里(如 侯鳥),短則幾公里,絕對不是動物園裡幾百公尺的活動範圍可與之相比,特別是對大型的野 生動物,不管牠們是出於嬉戲或是生理結構,都需要廣大空間讓牠們活動,劃分範圍。如果 Pi(或是Yann)有機會來野柳,看看一間單人套房大小的籠子關上四、五隻孟加拉虎的情形, 也許他的想法會有所改變。

再來是,人住進房子,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以及對遮風避雨的基本生存需求,因為人沒 有厚厚的毛皮,不能冬眠,五官不如野生動物敏銳等等,但是有多少野生動物是一開始自願 闖進動物園讓人關著?蟒蛇需要遮風避雨嗎?北極熊需要吹冷氣嗎?野生動物不像已經馴化 的動物如貓狗等,後者歷經許多年代,調整其體型和其它生理結構,才終於能習慣人類豢養 的生活,可以接受圈養,甚至會主動表現出希望被豢養的願望。

談到自由行動,對於家中寵物是否適合被放牠們自行出外活動,在國外有兩大派陣營持 相左的態度。贊成的人,主張即便是家庭寵物,也必須讓牠們保有一點動物想到戶外活動的 需求;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尤其是在大都市,讓寵物自行外出,特別是只不過是滿足主 人自以為是的幻想,事實上,寵物出去可能會面臨幾個嚴重的問題:傳染病、跳蚤、其它動 物的騷擾或攻擊、走失、車禍、造成更多貓狗的意外繁殖,攻擊他人飼養的寵物等等,既然 牠們已經是馴化了,就不要再把牠們視作野生動物。

許多救援野生動物的機構,其成立的最終的目的,不在於將瀕臨絕種的動物豢養在人造 空間裡,而是暫時提供牠們復育的時間和空間,並且幫助牠們重新學習野外謀生的本能。這 是一種尊重大自然賦予野生動物的本能,儘可能還原到人類不妄加干涉的狀態,這些保育人 士知道,人類一旦完全插手介入野生動物的生命,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形 式的災難,就算人類是所謂的萬物之靈,人對自然的主權不能無限上綱。

如果說,以為動物喜歡在大自然裡風吹雨打挨餓受凍是一種誤讀動物的謬思,那麼,反 過來問,認為動物完全只受生物本能的趨使,而願意待在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有限空間,這 何嚐不是另一種謬思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更何況,Pi自己也發現「動物園裡最危險的 動物就是人類」,動物就算關在動物園裡,還是會有人想盡辦法闖進去虐殺牠們。關於這方面 的發現,Yann用一種滑稽中見荒涼的筆法為讀者緩緩道來。

不過,Pi有一點沒有說錯,在這個日漸惡化的星球上當隻野生動物是越來越困難了,如 果只著眼在動物的物種生命能存續下去的話,未來恐怕動物園是主要管道之一。

自由無法確保快樂,某些限制反而延續生命。 「說了那麼多我並不是在幫動物園說話,堅持動物園有多好。只要你們喜歡,儘管把動物園 都關閉。(只希望殘存的野生動物能在日益縮小的自然世界裡苟涎殘喘。)我知道現代人對動 物園的好感是愈來愈少了。宗教也面臨相同的困境。某些對自由的幻想不僅損害了動物園, 也損害了宗教。」

不清楚作者他所謂「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什麼?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不盡相同,因 此,當你的自由踏進我的界線時,到底是我的自由重要?還是你的自由重要?當何春蕤以學 術研究自由為由在網站上放人獸性交的照片時(動物選擇在適當期間,與自己同類交媾的自 由在哪裡?),當日本人以「進出」二字取代侵略行徑時(有誰說你可以自由進出別人的領土? 你家願意開放讓別人進出嗎?你家婦孺願意讓他人自由凌辱嗎?),當婦運團體以法律無法禁 絕婚外情、為婚外性去污名化、顛覆父權性政治等等為由請求通姦除罪化時(因為禁不了, 所以就不禁嗎?那盜版要不要禁?原配要告配偶或是第三者,其間涉及的原因太多,如何能 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避免最後通姦罪都只有告第三者?那第三者何苦為難元配?原配 沒有決定要告哪一個人的自由嗎?)……他者的自由在哪裡?如果「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 「依憑個人意志標準來決定」的自由,那麼,損害的不止只有動物園和宗教了。

*誰的上帝才是上帝?

Pi隨著家人到穆拿的茶園度假時,看見外圍有三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種宗教的敬拜場 所,在分別是天主教的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Pi在山上認識了天主教的神父、信奉回教 蘇菲教派的麵包師傅和印度教師尊。這三個宗教雖然讓Pi時有困惑,特別是天主教:

「是個很好聽的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相信。什麼?人類犯罪的結果卻由上帝之子 付出 
代價?我在心裡想像爸爸跟我說:『皮辛,今天有獅子溜進了駱馬欄,咬死了兩頭駱馬。昨天 
有頭獅子咬死了一隻黑羚羊。上禮拜又吃了一頭駱駝,上上禮拜是 彩鸛和灰鷺。誰敢說吃掉 
我們的金蹄鼠的不是這兩頭畜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依我看要讓那兩頭獅子悔過只有一個 
辦法,就是把你拿去餵獅子。』 
『好,爸爸,只有這麼做才合情合理。給我一分鐘去梳洗一下。』 
『哈利路亞,兒子。』 
『哈利路亞,爸爸。』 
什麼跟什麼嘛,哪有這麼奇怪的心態?」 

但三個宗教同樣讓Pi深深感動,因此他每日五次向麥加的方向禱告,週四去印度廟堂,週五 去清真寺學習可蘭經,週六去天主教堂聽講道。

有一次陰錯陽差,三名智者都跑來找他,因而意外發現Pi特殊的宗教信仰。Yann用近似 鬧劇的方式描寫了這三名智者見面時的尷尬以及護教時的種種爭論。

當三位智者要求Pi只能選擇一個宗教時,Pi以「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我只想要崇愛神」 爭取他相信三個宗教的權利,後來三個智者都不讓Pi進入他們的會堂做宗教崇拜, Pi認為他們「心胸狹窄」。

「而我一輩子都是印教徒。心中懷有印度教,我才看清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但我們不該執 
著!……印度教徒的博愛精神確實和基督徒不相上下,兩者都認為上帝存在於萬事萬物之 
中,正如回教徒也是蓄鬍的印度教徒,而基督徒,他們對上帝的虔敬也讓他們成了戴帽子的 
回教徒。」 

這就是Pi的宗教觀---眾多對神的指稱,最後都會歸依到同一個對象,那麼,不妨異中求 同,無須拘泥在單一的宗教信仰?重點是信仰神、在萬事萬物中感受神的同在,與大化宇宙 合為一體,不是嗎?

談到宗教這種「大哉問」的議題,恐怕不是在這裡三言兩語就能代過,因而我做的只是 先標記出Pi 的宗教信仰。

身為船難之後唯一的生還者(如果理查.帕克不算在內的話),在海上漂流等於一種令人 絕望的隔離狀態---與人類社會隔離,缺乏文明物質,生命朝不保夕,除了一本求生求冊之外,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排解精神上的無聊,漂蕩,失去方向,不知結局,人生中,偶然就會 有這般被棄絕的狀態。 Pi在船上保持著禱告的習慣,是的,向不同的神。

*老虎來了

全書充滿譬喻生動的哲學思考,以及故弄機巧和惡作劇式的幽默。

談到死亡,「死亡緊纏著生命不放,這在生物學上並不是必然的結果,真正原因不外是嫉 妒。生命太窈宨多嬌,讓死亡愛得無法自拔,嫉妒的佔有的愛,只要能抓到手的就決不放過。」, 第二句的原文更為簡鍊:“Life is so beautiful that death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it,a jealous, possessive love that grabs at what it can.”

談到觀察自己的苦難:「我要活下去!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混淆在一起是身不由 己!生命是一個窺視孔,進入無限寬闊的一個小入口---我怎麼可能有辦法超越這種短暫褊狹 的視線?我有的就只這個窺視孔啊!」

有時候當新的動物要出場時,Yann都不以「牠」做為動物的指稱詞,而時常改用「他」 或「她」,因而當真相大白時,往往讓讀者哭笑不得。

例如理查.帕克第一次出現時(第23頁),作者是這麼寫的:

「理查.帕克一直在我心頭。我忘不了他。我能說想念他嗎??沒錯,我的確想念他。我仍在夢
裡看見他,大部分雖然是惡夢,但驚駭中仍帶著愛意。」 

看起來很想在懷念老友或是舊情人,不是嗎?

對照著第113頁,他在心裡為理查.帕克加油,甚至跟他談到

「老天爺你一句話也不說就讓我白白受苦嗎?」 
「我們現在九死一生卻還在害怕不朽。」 
之類的哲學宗教議題。 
到了第114 頁 
「滾開。淹死你!淹死你!……我的老天爺啊!我的救生艇上來了一隻濕淋淋、全身顫抖、飽
了海水、上氣不接下氣、咳嗽連連的三歲孟加拉虎。」 
理查.帕克是何許人也,在此向讀者揭露。

還有第125頁,

「她站在一座香蕉島上漂來,頭上一圈光環,就像聖母瑪麗亞一樣可愛…… 
喔,偉大的聖母,朋迪榭里的生育女神,母奶和母愛的供應者,提供慰藉的神奇懷抱,壁蝨 
剋星,哭泣幼兒的擁抱者……我愛妳。哎喲,別連蜘蛛也上來了。」 
這段有如詠嘆調的描寫,到底指什麼呢?且讓我暫時賣個關子,以免剝奪各位讀者閱讀此書時 
特別的樂趣。 

談到理查.帕克這隻孟加拉虎,我個人以為牠的存在,應該不只是單純做為一個危機因 子,從書中的對白推敲,牠也許可以象徵生命中的各種恐懼、危險、痛苦、試煉。

原本Pi制定了6個策略,打算把理查.帕克弄死,以便消除這隻450磅的巨大威脅,但 是仔細分析過後,好像每一項策略都是異想天開。緊接著Pi說要先來談談恐懼這件事。

「在你面對死亡時感受到的恐懼,就像個壞疽隱藏在你心底,伺機腐化你的一切……你必須 
盡一切力量把光明照耀到它身上,因為不然的話,你的恐懼就會變成你想逃避……甘此一來 
你就等於放任恐懼隨時來攻擊你,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人。」 

這段話說完後,Pi意識到「讓我平靜下來的竟然是理查.帕克……找回了目的,甚而找回了 完整。」所以Pi制定出策略7---不能讓牠死!

Pi一邊想辦法捕魚給老虎吃,不去侵犯牠的活動區域(把光明照耀在他身上),另外也想 辦法訓練牠聽懂警告的哨音,要不然Pi會搖晃救生艇讓牠嚴重暈船(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 人)。

因為有恐懼的陪伴,因為找到了與恐懼共處的方法,所以Pi得以找到免除被老虎吞吃的危機, 同時在漫長的漂流生活中,讓老虎的陪伴他成為活下去的動力之一。

*不會發酵的實事求是---何謂真實?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Pi已經在加拿大展開新生活,因此海上漂流記的結果 肯定是獲救。書中最後一部「墨西哥班尼多胡阿瑞茲醫院」講的是Pi獲救後,有兩名日本人 來找他,想要了解船難發生的真正原因。

Pi告訴日本人事情的始末,可是日本人不相信,他們不要鬼動物和吃人島的故事,於是

Pi把故事裡的動物換成人,拿掉島嶼和狐?,然後問日本人第2個版本有沒有比較好?還 有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日本人隱約知道這2個版本的故事幾乎是換湯不換藥,可是他 們搞不定這個聰明的印度人。

日本人用「難以置信」回應第1個故事版本時,Pi心情非常激動。

「愛難以置信,你去問問戀愛中的人。生命難以置信,去問隨便哪個科學家。上帝難以置信, 
去問隨便哪個有信仰的人。你到底為什麼會那麼難以置信?」 
「我們只是想理智一點。」 
「我也是啊!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自己的理智。理智在找食物、找衣服、找遮蔽的時候很管 
用,理智是最好的工具箱。要讓老虎不攻擊你,沒有什麼比理智更有用的了。可是理智過了 
頭你就可能會把宇宙跟洗澡水一起放掉……因為在你們狹窄有限的經驗裡,這三者從來沒有 
會合在一起過,所以你們怎麼也不相信。但事實真相很簡單,奇桑號把這三者聚集在一起, 
然後沉沒了。」 

所以,這兩個版本的故事,你選哪一個?是選擇皮辛試圖在一整本書中帶領去看的版本? 還是另一個比較合乎常態經驗的版本?

什麼是真實?是感官所感知到的嗎(即眼見為憑)?還是透過心靈(信念、理性、感性) 所解釋、分析過的呢?每個人的標準不一,難道不會有認知上的錯誤嗎?

*結語

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如Pi所說的,7個月的海上漂流生 活,變化不外乎就是天氣、食物、生存危機,但是Yann Martel仔細挑選適當的素材與火候, 為讀者端上一盤盤妙菜。可是就故事提及的各個重大議題而言,例如「相信神」,多半迷失在 他插科打諢的文字當中,只有點到而沒有深入發展,故事說服我的是,除非你有一些求生和 對於動物的基本知識,要不然光憑信仰是不可能熬過那7個月的。

不一定要把這本書當作隱喻十足、涵義深遠的小說來看待。盡量放鬆心情,讓自己潛進 Pi與理查.帕克的海洋裡,就算看到最後一頁你覺得這根本是一本荒謬搞笑版的《老人與海》, 或是《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也無妨,故事情節本身已經帶給讀者純粹的探險趣味,隨時 隨地拿來抵抗無聊,熱熱地喝,效果快,不嗜睡喔∼

*備註

(1) 相關網站 http://pi.canongate.net/

 (2)

在讀者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建議不妨先跳過楊照所寫的導讀部分。這個故事並 不難懂,沒有錯綜複雜的情節,沒有專業術語,沒有必須先行了解的歷史背景,因此就我個 人所見,似乎沒有導讀的必要,只是出版社向來有此習慣,冀望請名人背書一下刺激口碑和 銷售量。像天下文化出版柯慈的一系列小說,只有放兩頁中外媒體的簡單評論,沒有導讀, 直接故事上映,個人非常感激這樣的作法。相反的,像喬依斯和福克納的小說前面有提供深 度而且適題的導讀,我會拍手叫好。

不是我對楊照有成見,他的確是個博學認真的人。只不過因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日記》 這本小說中約有三分之二的部分在講海上漂流的經過,楊照就把焦點放在「海」,他介紹起航 海時代的開始,衍生而來的歷史變遷,海上生活會遭遇到哪些問題,與這本小說對照之下, 故事裡的情節有多麼不合理,結論是即便如此,但是由於作家的生花妙筆,還是讓讀者能夠 忘情地沉浸在故事當中。

楊照這篇導讀的標題是【海洋:人與神的曖昧交會處】,海洋的部分寫得不少,算是盡職, 但是「人與神的曖昧交會呢」?只有短短幾行提到小說主角Pi信仰三個宗教,因而引發故事 中的奇異宗教觀;還有最後一段說「讓完全不可信的故事從頭到尾閃現使人不得不信的靈光, 這不是小說家至高的當行本事,這同時不也正是神蹟宗教越千年之所以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 嗎?」

作家的寫作的靈光和高超技巧,和神蹟宗教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有什麼相關嗎?難道是 兩者都是能說擅道花言巧語,像Yann把綠色島嶼變成會吃人的肉食性惡魔島,少年Pi在海 上流浪幾個月沒有死於壞血症,宗教把死人說成活人,把水變成酒等等,雖然兩者說法都令 人難以置信,但依舊使人不得不相信嗎?

回到《奇幻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