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藝術家欲善成惡的苦難,是誰該負責?是藝術家本身人格不健全?還是藝術造成藝術家人格不健全?
這是沒有答案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正是由於藝術家敏銳的心靈,造成他可以創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但這種敏銳的心靈卻非常容易忽視理性評價或社會評價,因而導致欲善成惡的悲劇。
我們流行的一種看法,往往習慣去強調藝術家受到多大的苦難,如同描述莫札特往往強調他的貧困,卻完全失真地歪曲了莫札特家境還算富裕的事實。這習慣強調藝術家的苦難遭遇,背後的思考邏輯顯然認為藝術作品是受苦的結果,掙脫苦難的崇高人格是作品感人的主因。然而,這種流行觀點是把馬車放在馬前面了。
藝術家的苦難絕不是環境的壓力,而是自身藝術心靈『自主地』造成。貝多芬生前己經得享大名且經濟富裕,是他的藝術心靈走向欲善成惡的悲劇,導致名氣轉為以權勢離間母子親情的罪惡,進而導致生命最後無休止的沉淪與貧困。梵谷早己被醫生告知瘋狂作畫行為將導致精神疾病,是他自我選擇寧可成為發瘋的高級藝術家而不願成為正常的次級藝術家。即使藝術家生長在富裕安樂的環境,他們絕對有辦法加以破壞導致苦難的發生,孟德爾頌安逸富裕的家庭生活卻險些毀於堅持自行演奏巴哈馬太受難曲,也是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家心靈事件。
苦難,真的是藝術心靈不得不然的本質!
與藝術心靈保持最遠距離的張幼儀,是整個徐志摩愛情事件中最幸福的。雖然她不幸走入勢必被拋棄的婚姻,並且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長年侍奉徐家長輩、操心徐家骨肉。然而她晚年再嫁,生命末期的愛情不可能再有年少無知的輕狂,這份婚姻不會有如徐志摩般燃燒藝術的燙手,她應該很幸福吧?如果在那個時代中,薛寶釵嫁給賈寶玊,只怕會是更慘烈的悲劇。徐志摩與張幼儀最大的錯誤,就是結婚;張幼儀最大的幸福,就是離婚。一個沒有陷入藝術心靈的女人自然沒有苦難的本質,所以張幼儀一生的平安與晚年的幸福,都是可以預期的。
與藝術心靈保持適當距離的林徽音,正確的拒絕徐志摩浪漫燃燒的愛。同時擁有崇高的藝術心靈卻又有冷靜的現實頭腦,相信是許多藝術家追尋的典型。
與徐志摩同樣深陷藝術心靈的陸小曼,注意與徐志摩面臨相同的悲劇;徐志摩燙傷了張幼儀,易地而處陸小曼一樣燙湯了王賡;他們聰明的放任徐志摩與陸小曼自由,卻使兩把火相互吞噬。這個愛情悲劇,只能惆悵藝術家的苦難本質了。
然而藝術家的苦難本質卻也是社會一張絕好的明鏡:在藝術家的苦難中,那些是環境強逼的?那些是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對之沒有責任的?徐志摩與陸小曼固然是團火,然而是誰把張幼儀送入火坑呢?
藝術家的苦難本質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批判會是巨大的,因為藝術家願意燃燒自己的生命來強化這個批判。相信在徐志摩愛情事件中,每個讀過故事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因為生命的燃燒而受震憾,這種震憾或許會轉化成同情徐志摩、同情張幼儀、同情陸小曼......無論如何,都是接受了藝術家用生命提出的詢問!
認識藝術家心靈事件的詢問後,再來就是你我個人獨特的感受了。只是我驚異於藝術家心靈欲善成惡的恐怖力量,同情著這個事件中每個無法逃脫心靈蘿網而得到救贖的人們。有誰能承擔每個人心中欲善成惡的死亡深淵,讓生命走向祝福?這將是我看待藝術家心靈事件後追尋的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