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歌謠與庶民文學

 

陳韻琳

   
   

  作家沈從文的中篇作品「邊城」,故事是說兩兄弟都愛上了女主 角翠翠,父親因此跟兩兄弟說:「車有車路,馬有馬路。」車路,指 的是正經方式的說媒,馬路,指的是唱山歌。翠翠的母親就是因為聽 到追求他的大兵唱的山歌,傾心相許生下了翠翠的,而翠翠,也因著 聽到兩兄弟中弟弟的山歌,愛上了他。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說出了山歌,在庶民文化中的創意與情 感交流表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山歌只是民間歌謠的一種,民間歌謠和神話、傳說等,都是口頭 傳述、代代承衍下來的庶民文化,它在不諳文字的庶民底層,展現獨 具特色的文化生命力。基於它們有很多具有著文學性質,因此統以「 民間文學」稱之。

  民間文學至少有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及匿名性這四個特點, 這四個特點,也是它與文字書寫的作家文學之間,最明顯的區別。

  集體性,指的是群眾集體創作、集體流傳、共享共有,普遍流佈 於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個過程使它融合廣大民眾思想、才華 和智慧,與作家獨力創作的書面文學作品本質上就截然不同。

  口頭性,不僅指民間文學是以口頭作為創作的工具與形式,也指 其運用口頭進行流傳。對不識字的庶民而言,只要有語言存在,就會 有民間文學的存在,民間文學的生命力是在民眾的口頭上勃發展現。

  變異性指的是民間文學在流傳過程當中,一則利用口頭傳播,沒 有文字書寫形式固定下來;二則由於講唱傳述者為聯繫當時當地的生 活環境、民情風尚,遂對內容進行改動。因而往往會產生同一母題出 現多種「異文」的情形,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加彰顯民間文學作品的 多彩多姿。當然這也可以解釋很多神話、歌謠等,竟會在不同地域民 族間,出現雷同與重複。

  庶民文學幾乎都是匿名的,作品並無標示作者姓名。庶民文學是 活在人民的口頭上,因此便決定了作者的難以署名;再則,作品既由 眾人不斷刪改補充下集體完成,自然更不可能註明作者名字。從某一 意義上說,匿名性的存在,正足以顯示民間文學是每一個人所共有共 享。

  在我們這次企畫中,特別介紹的庶民文學是歌謠。   歌謠的內容,都是昔日鄉下耳聞目見的生活中事,用俚語俗話毫 不修飾的直接表達;它直接反應出尋常百姓的心曲,濃厚的鄉土氣息 ,根植於一般大眾心扉、與血濃於水的感情。

  歌謠是尋常百姓的聲音,因有感於對周遭人、事、地、物之情而 發之於聲的歌謠;因為它是真實感情的流露,所以容易扣人心弦,打 動人心,這因為這樣,歌謠才能歷久不衰而傳唱至今。一般鄉野村夫 ,不受知識束縛,因此才能造就出質樸而單純天真而骨露,充滿鄉野 氣息的原始歌謠。



                     
歌謠的文學結構



  根據朱介凡對中國歌謠的研究,中國歌謠可分為七大類:1.兒歌 2.情歌、3.工作歌、4.生活歌、5、敘事歌、6.儀式歌。七大類中給兒 童唱的就叫兒歌,給大人唱的叫民歌,不歌只詞的,稱為謠。

  對兒歌、歌謠等大量採集研究的朱介凡,整理這庶民文學文本時 ,仍舊看出,它們自有它們的文學結構與文學風格。

1.歌謠的句子形式

  歌謠有很強的民族生活、民間精神、鄉土氣味與樸野風格。庶民 創作,很自然而然的擷取到語言結構的特性、歌唱發音、唸字、運氣 的基本則律,生活傳統,以及各地方因生意買賣自動出現的文化交流 。

  歌謠的句子,比傳統詩詞生動活潑不拘格的多,不時出現襯字, 例如:「一出門來石板橋,兩朵鮮花來過橋」中,因襯字變成「一出 門來里個石板橋,兩朵鮮花來過子個橋」,此外,還會經常會因語詞 自由延伸,在一到七言常見格式之外,出現特長句子....,簡而言之 ,歌謠的句子是沒有絕對的形式的。 

2.歌謠的結構

  歌謠透過句子結構成歌謠,大致分成平擺、堆積、引進、遞接、 對舉、排列、屬序、連鎖、重疊、問答、反結幾種。以下就是一些舉 例。即或對歌謠結構沒興趣研究,但光看來自華人文化中這許多不同 地區的歌謠,還是覺得很有趣。

  (1)平擺:初置木石,平平擺放。例:

  日頭落山將天離,今無發憤到何時?再等二年老將到,千金難買 少年時。(廣東感恩)

  (2)堆積:堆累積攏,為高為大。例:

  哥哥送妹妹,嫂嫂送姑娘,一送送到對面崗,打聲鑼鼓換衣裳, 花衣一換了十八件,鞋子一換了十八雙,耳圈一換了排一房。耳圈頭 上一雙鵝,起早傍晚唱山歌,山頂頭上一棵樹,四個椏,又結葡萄又 結瓜,又結山東金蜜棗,又結石榴開紅花。(安徽)

  (3)引進:情境吸引,逐漸引入。例:

  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小寶寶,糖一包、果一包,還有 糰子還有糕。(蘇州)

  (4)遞接:站站驛傳,承遞相接。例:

  太陽出來照西坡,時興的小伙子怕老婆。世人怕,沒我怕:豬肉 絲,溜落[食各]炸,人家吃,我瞧著,孩子哭,我哄著,點上燈,我 頂著。(和北安次)

  (5)對舉:兩相舉照,黑白分明。例:

  地上姊妹我兩個,天上星宿幾萬顆,要學三星走直路,莫學七星 轉彎多。(雲南魯甸)

  (6)排列:並舉數事,排列比證。例:

  天生人唔平:有人無齒,有人重牙。有人無仔,有人仔雙生。有 人無某,有人某過加。有人有錢,有人窮過蝦。(廣東潮洲)

  (7)屬序:按著數字,依序敘說。例:

  一拍胸,二打掌,三手心,四手背,五盅酒,六雙筷,七托盤, 八蘭花,九炒菜,十個瓜,燈絡筅帚箸籠筷,張家大姊家來送 盅筷。(江蘇武進)  

(8)連鎖:事不相屬,連鎖得知。例:

山老鸛,白脖子,張三找了個老婆子,腳又小,手又巧,兩把剪 子一齊絞,左手絞了牡丹花,右手又絞靈芝草,靈芝草上兩隻鵝,撲 拉撲拉飛過河,江河這邊是您家,江河那裡是俺家。鋪開單被曬芝麻 ,一碗芝麻兩碗油,大姊二姐梳油頭,大姊梳了蟠龍髻,二姐又梳看 花樓,落了三姐沒得梳,梳了個獅子滾繡球。(山東鄒平)

  (9)重疊:重章疊句,反復而歌。例:

  一針二線安怎引?一哥二嫂兒怎親?一個食醋若變面,拍歹阿哥 無意神。一針兩線怎穿引,一哥二妹怎相親?一個吃醋又變臉?累的 親哥傷腦筋。(台灣)

  一首木葉一首歌,二首木葉翻半波,三首木葉翻了口,哪天回來 得見哥?(貴州花苗)

  (10)問答:問答逗趣,俗稱對口。例:

  丈夫親?不是親,同床合被兩條心。兒子親?不是親,身長六尺 是閒人。女兒親?不是親,三箱四簍還嫌輕。女婿親?不是親,三聲 閒話不上門。媳婦親?不是親,三言兩語面皮親。柺杖親?嫡嫡親, 日日伴我不離身。(蘇州)

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
 
  什麼尖尖尖上天?什麼尖尖在水邊?什麼尖尖街上賣?什麼尖尖鞋工前?
  寶塔尖尖尖上天,菱角尖尖在水邊,粽子尖尖街上賣,擠鑽尖尖鞋工前。
  什麼圓圓圓上天?什麼圓圓在水邊?什麼圓圓街上賣?什麼圓圓姑娘前?
  太陽圓圓圓上天,荷葉圓圓在水邊,燒餅圓圓街上賣,鏡子圓圓姑娘前。
  什麼方方方上天?什麼方方在水邊?什麼方方街上賣?什麼方方姑娘前?
  風箏方方方上天,絲綢方方在水邊,豆腐方方街上賣,手帕方方姑娘前。
  什麼彎彎彎上天?什麼彎彎在水邊?什麼彎彎街上賣?什麼彎彎姑娘前?
  月兒彎彎彎上天,藕兒彎彎在水邊,黃瓜彎彎街上賣,木梳彎彎姑娘前。

 
  這種問答,近似川東鄉里的盤歌。盤字的意思,就是「查究事由」,回答時不能順口胡謅,他們有他們的理論和經典為其根據。從其中可以看出民眾對於宇宙的現象與起源,植物界、動物界以及個人、全體活動的各種狀態的智識和解釋。
 

例如:

 
歌師傅,老先生,唱個盤歌給你聽。
什何出來高又高?什何出來半中腰?
什何出來連蓋打?什何出來棒棒敲?
桃子葉,李子枒,看我唱來差不差:
高梁出來高又高,包穀出來半中腰,
豆子出來連蓋打,芝麻出來棒棒敲。(川東)
 

(11)反結:重在結句,正話反說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見哥哥米罈空,
米罈越空越好耍,只愁沒志不愁窮。(安徽)
 





 


          

歌謠的文學風格

  歌謠的意義,是在它總是從日常生活中找到情趣,使最實際的生活都因此活潑起來。這種透過日常生活編織吟頌朗唱,需要的是巧喻。巧喻就是歌謠的全部。也正是巧喻,讓歌謠不能以別的東西代替,自成其文學風格。巧喻,在歌謠中有很多種模式。
 


  (1)明喻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人多心不平,
  清官難斷家務事,砍的不如錠的圓。(北平)

  (2)隱喻

  桃花開花閃威威,李子開花順河飛,
  有錢之人買花戴,我們無錢望花飛。(貴州花苗)

  (3)夸飾

  老太婆,年紀八十多,
  食飯三淘籮,講話囉囉囉。(浙江新昌)

  東青樹兒朵朵青,情郎哥兒要起身,
  包袱擱到桌子上,眼淚流齊腳後跟。(陝西南鄭)

  (4)擬人

  雪山不老年年白,長江水流日日清,
  死沒良心長江水,隔了多少有情人。(雲南石鼓、鶴慶)

  出門碰著雪梅擔,海棠請我吃三杯,
  牡丹芍藥來陪伴,菊花斟酒蠟梅吹。(蘇州)

  (5)玄想

  從來不說謊,一天到湖廣,
  湖廣樓上歇,伸手摸著月,
  隔壁殺隻蟹,濺我一身血。(陝西長安)

  一位姑娘三寸長,茄子棚裡乘風涼,
  蒼蠅老虎拖了去,哭煞親夫笑煞娘。(杭州)

  (6)滑稽幽默(近似夸飾)

  對門山上一座碑,三個大姊坐一堆,
  大姊一個屁,二姐滿天飛,
  不是三姐跑得快,幾乎吃了屁的虧。(湖南桑植)

  走洛陽,到洛陽,洛陽有個富家莊,
  富家莊裡富員外,有個大腳二姑娘,
  作鞋的鍛子使了兩船半,絨線使了兩大筐,
  鋼針費了兩抽屜,三年的功夫才做上,
  穿上試試大和小,金蓮覺著擠的慌。(山東萊陽)

  (7)顛倒

  姐在房中頭梳手,忽聽門外人咬狗,
  拿起狗頭打磚頭,又怕磚頭咬了手,
  從來不說顛倒話,爸爸駝著驢子走。(陝西長安)

  順唱歌,倒唱歌,河裡石頭滾上坡,
  先養我,後養哥,爹娶媽,我打鑼,
  爺爺抓周我捧盒,我在家婆門前過,
  舊爺還在搖家婆。(湖北武昌)

  (8)起興

  歌謠中不止有「喻」,也有「興」的文學性,不過它走的是「引韻」原理,也就是說,前一句跟後一句未必有意義的相關,它扮演的「興」的角色,是因其韻。山歌好唱口難開,有了興起,以下的句子才好接口。因韻興起後句後,後句立即開展意趣昇華的境界。例如:

  螢火蟲、彈彈開,千金小姐嫁秀才。

  有時候,「興」之文學用法會兼有表義譬喻。例如
  
  小白菜,地裡黃,七八歲時離親娘,
  好好的跟著爹爹過,又怕爹爹娶後娘,
  娶了後娘三年整,養個兄弟比我強,
  他吃菜、我喝湯,哭哭涕涕想親娘。

  這時的「小白菜,地裡黃」不只有用韻興起後句的用途,還可以有表義譬喻的功能,因為它暗示著一個孤兒的身影,悲愴意苦的情境。
             

           

歌謠的聲韻


  各地歌謠絕大部分的創作、傳述、形成以及習唱,只在人們口耳相傳的過程裡,絕非拿著本本兒照本宣科。能口耳相傳,聲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聲韻是歌謠的神彩歌謠的內容與形式,表現在造句、結構、比興的運用上,皆十分自由,但不管怎樣的自由,歌謠很少不要韻,若沒有韻,歌謠就不成其為歌謠了。
 


  有的歌謠取頭韻,例: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台山)

  當然最多的是尾韻。

  清晨起,冷呵呵,挽起袖子就刷鍋,
  大鍋刷個明細淨,小鍋刷個篩堂鑼,
  叫聲小姑子湊把火,我到上房問公婆,
  頭一句,沒作聲;二一句,生氣了,
  今天有我你問我,明天無我你靠何?
  鼓靠鼓、鑼靠鑼,新娶媳婦靠公婆,二龍取水靠天河。(遼寧瀋陽)

  還有用岔接法,帶出用韻效果。

  毛姑都花吹喇叭,一吹吹到老馬家,
  老馬家作豆腐,一吹吹到廟後頭,
  廟後頭,蒸包子,一蒸蒸一鍋王八兔羔子。(遼寧瀋陽)

  語助詞,如北平話捲舌的「兒」音、或每句之後都加上「哩」「地」,「呼—喂」也很常見。繞口令、拗口歌也會達到聲韻的效果。

  有一種是用「嵌套」達成的用韻效果。

  野神野鬼住野宮,野天野雲起野風,
  野心野肝野肚腸,野妹同個野老公。(廣東梅縣)

  小姑多,舌頭多;大姑多,婆婆多;
  小叔多,鞋腳多;大伯多,禮貌多。
  


  


          

善創歌謠的奇女子劉三妹

  在兩廣流傳很多大同小異的故事,跟一個奇女子劉三妹有關。

  傳說中的唐朝劉三妹,善歌,任何遭遇所聞所見皆可入歌,傳說中的她生活灑脫,儘管因善歌遭人嫉恨,仍不改其幽逸個性,有記載說她曾墮入崖中、幸好抓住藤條保住性命,才抓住藤條立即唱歌:「老天無虧劉三妹,轉手又攀救命籐。」

  因劉三妹善歌,有個飽學之士羅隱專程來找她競賽,他載了滿滿三艘船的山歌書去訪她,一直找不到她的蹤跡。有一天,他將船盪到一個河邊,看到一個女子在洗衣服,她抬頭看他一眼,便唱問何事載山歌書遠來?他說他要跟劉三妹鬥歌,並說:「聽說她只會唱歌,卻沒什麼學識。」於是指指三艘船:「我用滿船書跟她鬥歌。」

  這女子便唱道:「石山劉三妹,路上羅秀才,人人山歌肚中出,哪有山歌船撐來?」這飽學先生方知他翻書還沒有劉三妹創歌速度快,羞憤而去。

  這故事的另一種說法是粵東人李、陶、祝、石,喜歡唱歌,四處收集歌書,載滿一船,自以為所得甚富,後去訪劉三妹鬥歌,劉三妹立即唱道:「姓李唔見李花白,姓陶唔見桃花開,姓竹要來塘邊種,姓石要來路底埋。」四人聽畢,將一船歌書沈入河底。

  關於劉三妹的傳說,還有的就是她自己也一直想找對手,因為她想嫁給一個比她還高妙的人。一種說法是她跟一秀才互相回唱七日七夜,最後兩人一齊化為石,風月清夜時,仍可聽到石頭互回歌聲。另一種說法是她跟一農人對唱了三年又三月,三姐終於不支,呆化為石。也有說她最終唱歌得道,幻為仙花仙石的。
 


  有幾首據說是劉三妹留下來的歌謠:

  妹相思,不作風流到幾時?
  只見風吹花落地,哪見風吹花上枝?

  思想妹,蝴蝶思想也為花,
  蝴蝶思花不思草,兄思情妹不思家。

  娘在一岸也無遠,弟在一岸也無遙,
  兩岸人煙相對出,獨隔青龍水一條。

  入山看見籐纏樹,出山即見樹纏籐,
  樹死籐生纏到死,籐死樹生死也纏。
 

       

歌謠的最大宗——情歌


  有些地方,會將歌謠中的情歌,直呼為山歌。若說以文字形式創作的作家,創作之最大宗是愛情;庶民文學也不例外。所以沈崇文「邊城」中,才有母女同命的因山歌而生悲劇;劉三妹傳說中,也有尋找對手對唱山歌,最後同化為石的淒美故事。唱山歌,其實就是不識字的男女,表達男女感情的一種委婉方式。
 


  以下就是較知名的幾首情歌:

  火是各處可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
  日月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湘西)

  你莫嫌人嫌咁很,醜人自有醜人緣,
  正二月天落春水,濕柴賣到高價錢。(粵東)

  一根竹竿十二節,我丈夫當兵十二月,
  颳大風來飄大雪,誰知道我丈夫冷和熱?
  半碗豆子半碗米,拿起碗來想起你,
  想你想你想的太,三天用了半碗菜,
  想你想你想的慌,三天用了半碗湯,
  白日想你還猶可,夜晚想你睡不著。(陝西洛川)

  蘭花種在海中心,又想貪花水又深,
  因想貪花去過海,貪花溺死也甘心。(福建永定)

  南頭姊姊望北跑,有心碰著有心人,
  有心碰著不說話,紙糊燈籠肚裡明。(江蘇)

  兄行大陸妹行坡,心想問妹人又多,
  衣袖掩嘴不說話,紙糊燈籠肚裡明。(廣西)

  郎有心,姐有心,不怕山高水路深,
  山高也有盤旋路,水深也有擺渡人,
  我二人來一樣心。(淮南)

  初戀的熱情,好似野火著山草,
  而今想罷休,難如堵洪流。(康藏)

  當我想起了親愛的水蓮花,
  我就迷惘在她的美麗中,
  道路阿分明是應該往西走,
  我卻怎麼反而阿走向了東?(蒙古)

  昨日行經門口過,看見我情在門樓,
  不得知心人分話,二人望望就回頭。(廣西)
 

參考資料 朱介凡著 中國歌謠論 民國六十八年 台北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