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合歷史傷害與家庭裂痕的燦爛人生

——電影《燦爛時光》

陳韻琳

  Marco Tullio Giordana於2003執導的六小時長片《燦爛時光》(The Best of Youth),以六小時記錄了義大利三十年歷史,鋪陳七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左派、右派的尖銳對抗,黑手黨在西西里的肆虐,恐怖暗殺組織的興起,直到國家復興運動。所以它是一部關注時代歷史的片子。

  但它更是一部關注人性的片子。在社會長期混亂、左右對立下,製造出來的裂痕,無法避免地使置身時代歷史中的人承受無法負荷的關係撕裂,但事過境遷後,該怎麼面對過去的傷痕?該怎麼和解?

  電影在開闊時代中,將焦點置放於一個家庭,透過這個家庭,讓我們看到歷史是怎樣傷害了這個家庭,這個家庭,又是怎樣嘗試走出創傷,與歷史和解。

  六七零年代中的左右派對立,黑手黨肆虐的社會混亂,在尼古拉、馬迪奧兄弟的家庭中造成無法避免的傷害。馬迪奧自殺,尼古拉的妻子參與恐怖暗殺組織,離開了尼古拉與她的女兒,傷害波及三代。但最後終於在尼古拉意外發現馬迪奧的兒子、以致於母親能與馬迪奧的兒子祖孫重逢,並鼓勵女兒沙拉妻子朱莉亞和好後,讓傷痕劃下休止符。

  電影敘事開始於馬迪奧、尼古拉兄弟倆即將要分道揚鑣之前。他們共同援助了一個在精神病院不人道的被電擊的女病患喬珍。精神病人被不人道的對待,正影射了極權右派對溢出秩序規範的社會不滿,是採取著壓抑遏止的態度;而喬珍個人的精神耗弱,使她在失去母親後又被父親遺棄,即連被救出精神病院仍無處收留,這又影射了混亂失序的社會,使陰暗角落到處潛藏著不幸與悲哀。

  喬珍被抓回精神病院後,馬迪奧、尼古拉兄弟倆選擇不同的人道實踐。馬迪奧選擇從軍、作了警察,尼古拉決定成為精神科醫生。

  最後,馬迪奧自殺,尼古拉成為時代傷痕的和解者,當然跟他們的決定多少有些關係,但更跟他們的個性、性情有關。    

  馬迪奧有著不計毀譽的堅持執著、卻又有著情感太豐富到會逃避愛的複雜性格。他明知堅持自己喜歡的詩人會觸怒教授,但他繼續堅持,以致於他不得不離開大學。他渴望正義,對社會現狀不滿,但他發現,不管是左派、右派對立,或黑手黨亂局,犧牲的都是農民,人道與正義在他軍人警察任內,只看到完完全全的遙遙無期,這使他很抑鬱。他愛父母、他需要父母,但他卻無法負荷這種愛,因此老顯著厭煩父母的表情;當父親重病不知何時就會過世,他經過街頭,看到緩慢街頭行走的父母親,他卻逃避不肯相見;等他發現他錯過跟父親該見的最後一面,他又無法承受自責與悔恨。

  馬迪奧在自殺前,他終於碰上了一個深愛他、他也深愛的女人,但他卻再度因無法負荷這種愛而逃離。渴望正義帶來的絕望,與脆弱情感下對愛的無法負荷,終於使他走上自殺的路。從馬迪奧跟那女孩介紹自己時,故意冒用哥哥尼古拉之名,多少看出,他心目中的強者是尼古拉。

  從馬迪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堅持人道精神,需要最強壯的心靈,執著愛與正義,在混亂失序的時代,若不夠堅強,只會走向虛無。馬迪奧正是因著虛無,決定自殺的。

  馬迪奧死時,沒有人知道他留下了遺腹子,只有那個深愛他的女人知道。多年後,尼古拉將在一次那女孩參與的攝影展中,發現這個秘密。

  尼古拉選擇人道的方式,是成為精神科醫生。在當時,將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道的對待,是需要一再跟極權、跟壓抑溢出常規的體制對抗的。

  尼古拉曾在左右派對抗時參與街頭抗爭,但他後來轉從抗爭走向實踐人道精神的道路。可是,曾跟他一齊參與接頭抗爭的朱莉亞卻無法回頭了,她越來越極端,終於參與進恐怖暗殺組織,最後離開了丈夫尼古拉與女兒莎拉。

  朱莉亞何以偏執激烈到這種地步?尼古拉完全不明白。當年尼古拉認識朱莉亞,是在弗羅倫斯大水災時,那時,年輕人幾乎都主動到弗羅倫斯進行救援,協助災後重建,尼古拉第一次看到朱莉亞,是她彈著一架因泡水早已走音的鋼琴,那時的朱莉亞喜歡音樂、大學主修數學。可是,等朱莉亞被抓關進監獄,尼古拉寄巴哈的樂譜給她,她儘管看著樂譜神往一陣子,卻還是把樂譜退了,她只剩下偏激的政治激情,音樂不再能感動她。

  馬迪奧的自殺,對尼古拉最大的影響就是,他反省到「尊重對方」跟「棄對方不管」,其實只是一線之隔。他注意到除夕夜馬迪奧參與家庭聚會時,抑鬱欲言又止的神情,但他尊重馬迪奧匆匆來又匆匆離去,不願多問,哪知道馬迪奧選跨年那晚跳樓自殺!

  這使尼古拉知道,固然尊重對方是一種人道,但有時候插手干預,更是人道。他已經因尊重對方,讓朱莉亞離開、讓馬迪奧滿懷心事抑鬱的離開;結果朱莉亞在組織安排下不斷殺人、甚至被命令殺尼古拉的的妹夫兼好友(從她想辦法通知尼古拉的妹妹可看出,她並沒忘記過去的感情,但她絕對忠實於她被賦予的政治任務。)而馬迪奧選擇自殺。

  正是基於這反省,尼古拉決定報警讓警察逮捕朱莉亞,終止她繼續殺人的生涯。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迪奧與朱莉亞都是左右派對立、黑手黨混亂社會的時局下的犧牲品,他們都徹底絕望了,只是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絕望,他們不相信,這混亂時局在日後有可能轉好,而他們的心靈也都是脆弱不堪的,朱莉亞後來只敢遙遙看著女兒莎莉,又拒絕音樂,其實跟馬迪奧迴避愛是一樣的,因為懼怕,所以拒絕。

  隨著國家復興運動時代的來臨,尼古拉也有機會讓受傷的家回到和平。他讓母親與孫子,也就是馬迪奧的兒子相認,母親並過世於孫子身邊。而後,尼古拉養大馬迪奧的兒子與自己的女兒,責任終了後,他終於拋卻馬迪奧的陰影,與馬迪奧從未在形式上正名的寡妻相愛。至於馬迪奧的兒子,則在蜜月,帶妻子重遊了一趟當年尼古拉、馬迪奧曾相約自助旅行,但馬迪奧卻失約的旅遊路線,彷彿是幫父親馬迪奧彌補當年關鍵抉擇後造成的此生之憾。

  當一個家庭從三代傷痛走出、選擇了和解,也暗指了義大利這個國家,也該從左右對立的歷史傷痕中走出。電影最終的結局,充滿了歷史感、與人性中的愛,是近年處理左右派思想對立的電影中,相當深刻的一部。    


回【議題電影】 回【趨勢文化與人性】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