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安得烈.魯布列夫

 

Roxanne

 

  1325年後,俄漸統一,莫斯科也漸成其中心。

  15世紀末、16世紀初時,大俄羅斯民族性成形,藝術也隨之多元化,在文學方面尤為明顯。最常見的主題為和異國(特別是蒙古)間的戰爭。

  15世紀前半,俄文學開始出現個人主義與情緒,這是前所未有的。此時期作家愛描繪內心世界,試著傳達主角行為的內在心理因素;這樣的觀念亦反映在俄國藝術上。其中安得列.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約1360-1430)的作品反映出這一點尤為深刻。

  魯布列夫和很多中世紀歐洲畫家相似,一生未留下詳實記載,只知道他是莫斯科郊區的修道士。他師承費阿方.格列克,自1405年起在費阿方的帶領下一起在教堂從事壁畫工作。費阿方用色大膽,構圖豪放不受拘束,色彩對比強烈。相較之下,魯布列夫的基本色調較明亮,人物溫和、愉快的表情也有別於其師作品。


戰爭的教會

  
莫斯科公國宗教畫的興盛與魯布列夫有很大關係。在他早期作品中,較有名的是1408年在烏斯平斯基教堂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從中也可以看到拜占庭影響在逐步減弱。他避開了其他中世紀畫家在同一題材對受刑畫面的恐怖描繪,著力刻劃了天使們和聖者們的善良與真誠,也強調了教徒和受赦者在道德和精神上的美。


最後審判壁畫


  「最後的審判」最大的特色為:人的造型由日常生活的俄國人取材,人物為典型俄國人面孔,線條溫潤,在中心位置的基督身體強壯,有俄國人溫和的表情,這點和費阿方莊嚴肅穆面容不一樣的新詮釋,反映出15世紀初的人道主義情懷(這也是當時文學特徵)。魯布列夫以真實的觀察塑造出具俄羅斯風格的聖像,表達出俄羅斯民族的臉孔和俄羅斯的驕傲。


最後審判基督像


  「最後的審判」係以冷色系為主調,特色是其獨特的和諧和一致性。其中天使面容明亮,充滿抒情風格,溫柔無比。有些臉的特色是表情溫和,若有所思,正是魯布列夫作品的特徵。

  在烏斯平思基教堂中,另有魯布列夫和合作者丹尼爾.車爾內所畫的聖幛(一幅幅聖像按一定順序和要求排列在一起的聖像組畫)。大部已毀壞,保存下來較好的兩幅是使徒保羅和天使米海依爾。基督像保存較差,形象雖不完整,畫家風格渾厚抒情的特點卻依然可見。  

大天使海依爾

使徒保羅


基督像

   魯布列夫最成熟的創作為1423年的「三聖像」,畫中描繪的是聖經中向亞伯拉罕與其妻薩拉顯現的三個青年天使。作者並未被故事的題材所吸引,反倒把焦點集中在天使身上。三個天使坐著的身姿在構圖上是一個圓形,其頭部、手和翅膀則圍繞著這個圓形,線的節奏造成統一和諧的畫面。在色彩的運用上,魯布列夫以柔和、輕盈的中間色做統率,除了天使翅膀為較深的金色外,其他部份都極為淡雅樸素。


三位天使(三位一體)


  天使兩兩低頭輕聲交談,充滿了至深的人性和愛的莊嚴,漂亮的臉頰瘦削,富感情而優雅,也證明了莫斯科在當時社會文化的高水準。這些面容表達了各種微妙的人性表情、由衷的溫柔和內在力量。構圖的奔放、情感的豐富傳達了崇高的理想:人類如兄弟般的團結、愛與和平,這對當時的俄國是很切身的,因為封建荼毒妨礙了俄羅斯的統一。

  15世紀被稱為古俄羅斯的黃金時期,莫斯科畫派即以魯布列夫為首,技法熟練,構圖講究,形體飽滿,色彩和諧,超越了同時代其他地方畫派。
 

逃往埃及途中

登山變相

 

回[ 藝術家 ]  回[ 議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