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隱少女的閒聊雜談

作者:TI

1.神隱少女是一部好看的動畫嗎?

 神隱少女當初首映會時,我買了魔女宅急便的DVD抽到了兩張票,於是我們版主倆就一起去看首映會,看完首映之後,我發覺我的心情很奇怪,和一般看完「一部精采的好萊屋式電影」的感覺不同,後來也有一些朋友學長之類的問我「到底好不好看?」,我一律用一個「炒翻天」裡的情節來回答。

  『秋山等五番町飯店內的人有一次比賽「春捲」,秋山和楊都做出了讓評審一吃就「哇!這春捲真好吃!」的作品,等到霧子的作品上場,評審們吃了以後毫無表示,似乎在仔細思考什麼,秋山得意地說道:「看吧,妳做出讓人困擾的春捲了。」然而秋山馬上驚異地發現,評審們雖然不發一語,卻一片接一片地吃下去...』

  神隱少女和一般好萊屋式的電影,甚至是宮崎駿以前的電影,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一般好萊屋式的電影,如果最後不放個大魔王,或是讓劇情進入前所未有的高潮,絕對會被觀眾痛罵,就連宮崎駿自己以前的電影,紅豬要弄個大決鬥,魔女宅急便要讓琪琪去救汽船上的蜻蜓,魔法公主要讓山獸神失控,連龍貓也要讓小妹妹走丟,更別說是天空之城和風之谷,所以我們看完了電影,會說「哇!這電影真好看!」。然而,神隱少女卻讓我覺得,最後面的情節真的是高潮嗎?

  但,更讓我驚訝的是,我在懷疑的同時,心中有一個聲音「我想再看一次」...

  秋山問了評審霧子的春捲到底好不好吃,評審的回答是「並不是好吃或難吃的問題,而是這就是霧子風格的春捲」,原來霧子的春捲吃起來別有風味,並不會讓人驚艷,但每吃一口滋味都不太一樣,而且口味精緻,讓人想一口接一口地吃下去,最後的結論是,平手...

  老實說,我所看過最刺激我的感官,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真好看!」的電影,叫做「駭客任務」,但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差點不想看下去,再刺激看一遍就知道了,看第二、第三遍的時候只覺得這我都看過了,還有什麼好看的呢?

  但是神隱少女並不是這樣的作品,我看首映時心裡也有許多疑問,有些情節也覺得「轉得是不是太硬?」,然而收集了一些情報,也看了各種前輩的文章,有的我很認同,有的不太認同,但在了解了一些東西後,回頭看看這部片,才發覺「原來宮崎駿是這個意思!」,也解開了原本的一些疑惑,更進一步地發現了神隱少女的迷人之處,直到現在我了解,神隱少女是一部相當不錯的片子,而且我看了第二第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體悟,就好像吃了霧子做的春捲,會讓我想一口一口吃下去,有些人看了神隱少女,發現裡面竟然是沒有最後高潮的,無臉男吃人事件不是應該要有個交代嗎?去找錢婆婆時應該要發生魔法大戰啊?背離了一般看電影的期望─刺激腎上腺的大高潮,就覺得這部片不好看,彷彿是沒吃到重口味食物就喊著「這家店的菜真是爛」。當然要怎麼想是個人自由,不過這麼一來,就失去了原本欣賞這部片該有的樂趣了。

2.觀看神隱少女時的陷阱

  在前一篇心得裡我有提到,神隱少女是一部沒有什麼最後大高潮的作品,這多少和宮崎駿製作本部作品的觀眾設定有關。宮崎駿本身有提到,這部作品是拍給十歲的小女孩所看,如果今天這部片是拍給十歲的小男孩看,主角也許會利用河神給的道具,甚至還會學到一些魔法,然後在白龍的幫助下和湯婆婆大戰一場來救出自己父母。然而神隱少女畢竟是宮崎駿作給小女孩看的,所以片中描寫的重點是放在千尋本身的成長,這點以後再加以詳述。

  那麼,在觀看神隱少女時,有什麼陷阱呢?與其說是陷阱,不如說是自己會一開始就被自己所誤導,所以看不到真相。

  話說當初我去看首映會,心中欣喜莫名,心想這是宮崎駿的最新力作,大師作品耶,大師耶,我一定要好好看看,然後寫一篇心得,貼來版上與眾人分享...

  影片開始了,影片結束了,我心中留下滿腹疑問走出電影院,直到我後來弄清楚神隱少女所要表達的內容,疑惑總算「啪」一聲解開...

  在神隱裡面,包含了許多內容,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次要的,有些甚至只能算是花邊一樣的點綴,然而,心中有著先入為主觀念的觀眾,便會一腳踏入迷宮之中,忽略了這部作品是給十歲的小女孩看的,它的主線與訴求其實清楚無比,完全在千尋身上,我當初在看的時候卻因為胡思亂想而踏入了迷宮,不得已整部電影切成一個個小部份,看到這幕時覺得導演一定在表達什麼,那一幕導演一定是在對觀眾說教某個觀念,好好一部電影被弄成大家來找碴,然而這些自己所推想出來的意義頭尾卻搭不上邊...

  看到千尋的父母被變成豬和不敲門就被教訓,就覺得導演在強調禮貌(完全忘了湯婆婆是什麼狠角色); 看到千尋不拿無臉男的金子就覺得是在表達不貪心的觀念(她拿無臉男給的牌子可是毫不手軟);看到被污染的河神就知道宮崎駿要重彈環保老調(結果只有那裡和環保有一點關係);看到錢婆婆給千尋織護身髮帶就覺得那一定有某種功用(問問拳志郎神社領的護身符有什麼功用?而且那根本就不是魔法物品);看到千尋辛苦工作就覺得導演強調阿信奮發向上的偉大,(偏偏後半段完全和辛苦工作無關);把整部看完了,主劇情也忘了一大半,腦袋從頭到尾動了不少,除了好好欣賞整個劇情以外。那麼,會覺得整部作品「內容斷裂、主旨隱晦、劇情破碎」,一點也不讓人驚訝。

  事實上,宮崎駿要作一部給小女孩看的動畫,那麼他就不會像EVA一樣弄一堆連成人也看不懂的橋段,也不會如押井守一般在作品裡找某角色長篇大論表達導演心聲,更不會指著觀眾的鼻子說教,要讓小女孩懂自己的觀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她們毫無心機地和千尋一起在電影裡體驗一段歷險,不是嗎?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保持單純的心情去觀賞,那麼自然看不到導演安排的內容,看影片時心態愈做作,所看到的自然就愈被我們本身扭曲掉。

  所以,當我聽到我許多朋友討論神隱少女,重點放在片中離散的道德觀或刻苦精神時,我一點也不訝異,也許宮崎駿這個名號實在太大了,讓我的朋友們,和我一樣在看影片時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在看作品之前就先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尤其有日本第一的票房保證),裡面有著無比崇高的內涵,等到他們發覺自己所推測的「內涵」沒有什麼連接時,懷疑或批評的聲音也隨之而來,反倒是一些非動漫迷的朋友,卻比較能沉迷其中。

  神隱會拿到日本票房第一純粹是因為大師名氣高嗎?小孩子是最沒有名牌觀念的人,我們小時候不也一樣嗎?對他們來說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管他是不是宮崎駿呢?

  以上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感想,神隱在我眼中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動畫,我不奢望有人會因為看了這篇心得而對神隱改觀,但是若是有人看了不才的感想後想重新審視一遍神隱,我會相當感激,以前覺得神隱不好看的人,在下希望這次能夠排除複雜的思考,很單純的想想,若我是千尋,這時我該怎麼做?也許您能看到我看到的東西。

3.神隱一片的主旨──「生存之力」?

  在「烙印勇士」這部名作單行本第17集中,劇情發展到了主角凱茲為了確認喀斯卡的安危,回到了老鐵匠柯特的房子,發現已瘋的喀斯卡居然已經走丟了,凱茲為了這件事斥責了李開爾特一番,但是後來將死的柯特和凱茲的一番對話卻頗令人深思。

  「與那些妖怪為敵,確實不是一般人辦得到的事,不過,理由雖然是復仇...你在逃避嗎?戰爭...仇恨...」

  「什麼...」

  「聽好,這是臨死老頭的意見。仇恨這玩意是...無法面對悲傷的人所逃進的一個場所。復仇就是讓你那把生鏽的劍沾滿更多的血,悲傷就是讓受傷的心沉浸在血池裡。每砍一刀,刀刃就會生鏽,接著拿去磨,最後剩下的是隨風飄散的鐵屑。」

  「喂,老頭,怎麼一反常態說起教來了?難道你要我繼承打鐵店嗎?」

  「也難怪你會想那樣子做,你的心已受到重大的創傷...恐怖這個名字,已經在你心裡產生龜裂。」

  「你不懂...你不會懂的...在這種暖烘烘的地方,沒有任何牽掛,即將逝去的你是不會懂的!任何人...對人類來說...那些玩意...沒人能搞懂。全死了!一個人都不剩!沒有任何脈絡...很突然、違反常理...就像害蟲一樣! 什麼事都不知道!每個人,都很年輕...如果還活著,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然而,一瞬間...對我來說,那是不可取代的...」

  「你丟下不可取代的東西,自己一個人出去。兩年前的那一天,你丟下最後一個不可取代的東西,自己一個人跑出去。待在不可取代的人身邊,一起沉浸在悲傷的氣氛裡,你因為辦不到...所以,你一個人...逃進自己所憎恨的世界裡,對不對?你有資格責怪留在這裡的李開爾特嗎?你丟下那位小姐跑出去,有資格說要替同伴報仇嗎?在重要關頭...你選擇自己一個人,置身於戰場。你是一把...出鞘的劍...一把劍身沾滿血跡,有無數個缺角、漸漸生鏽...已經產生致命性龜裂的...即將斷裂的劍。」

  凱茲無言了,而當凱茲看到這兩年間李開爾特學習鑄劍技術,把練習的成果一把一把插在大地上,當作是鷹之團團員的墓碑,心中也不禁感嘆:

  「兩年...足夠讓一個人改變,在我憤世嫉俗的時候,李開爾特做了這些...他接受同伴死亡的事實,並弔祭他們...他找到新的生存方式...這小子變得更堅強了。」

  既然是討論神隱少女,為何要提到烙印勇士的這段情節?因為個人覺得,在「生存的力量」這件事上,兩者所提到的有些微共通之處,凱茲雖口口聲聲說「衝鋒隊長的職責就是衝入敵陣」,但是早就脫離鷹之團的他也很清楚這只是自己的藉口,在他成為「黑之劍士」,四處獵使徒的兩年間,李開爾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當初李開爾特的同伴也突然被使徒殺光,但他已經接受了事實,從悲傷中站了起來,我們可以說在得到「生存之力」的方面,李開爾特是遠勝過凱茲的。(當然蝕之刻的震撼程度遠超過李開爾特所遭遇的情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可以記得,和神隱少女相似的搬家場景,在宮崎駿之前的作品中也有出現過,就是龍貓的開場,而這兩個場面雖然都是搬家,氣氛卻完全不同,在龍貓中一家人和樂融融,在神隱少女中,媽媽抱怨著買東西要去隔壁鎮,千尋則是無精打采躺在後座,當父母叫她起來看她的新學校時,她對新學校吐了吐舌頭,說:「舊的比較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也許有人會覺得,搬家本就是有人快樂有人不快樂,兩者之間未必是要表達什麼,但是如果說龍貓一作是宮崎駿本身理想化的產物,神隱少女則是描述千尋本身的成長,如果說宮崎駿要藉著神隱一片來為10歲小女孩「補完」(新一代動漫迷特別喜歡用這個詞),那麼進入異世界前的千尋一家人是「補完前」,必定顯現了宮崎駿眼中現代人的某種缺點,千尋一家的氣氛確實和宮崎駿以往作品人物有些不同,父母親對於孩子的內心想法毫不關心,小孩對於改變絲毫不想接受,相較於龍貓內「宮崎理想中」的和樂融融,差異自然大,至少你看不到主角們抱怨「為何媽媽要生重病?」(如果我沒記錯,龍貓內的搬家是為了讓母親出院後能靜養?)

  那麼「補完」是要補完哪些東西呢?當我看到千尋不想接受新環境時,我感覺到那時導演要講的是「啊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要不然是要怎樣?」也許大人們要搬家必定有不得已的理由,本就不是小孩能改變的,也許小千尋不想接受這個事實而悶悶不樂,但這樣就能改變現況嗎?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思考要如何讓以後更好才是正途,現實生活不也是如此?有許多事情或變故是我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過的,當事情發生了,有些人能很快站起來,有些人裝做好像沒發生過這回事,其實只是在逃避。就好像烙印勇士中凱茲口口聲聲說鷹之團還沒全滅,但只剩下代理的團長和衝鋒隊長以及一位團員,倒不如接受事實好好過活。也因為如此,宮崎駿把千尋丟入異世界,讓她的父母被變成豬,做出一個「沒人能搞懂,沒有任何脈絡,很突然、違反常理,像害蟲一樣」的狀況,和異世界比起來,搬家只是區區小事,但是異世界可不是吐吐舌頭就可以過得去,不承認事實,不想工作的人會被變成動物,這裡有極為霸道無視人權的統治者,阿諛奉承的主管,大家排擠妳的環境,別說逃避了,連工作不力都會要妳的命,連接受事實都不願接受的人,在這裡活得下去嗎?

  所以千尋從一開始說著「這些都是假的」、「消失吧」,到後來接受白龍的幫忙要湯婆婆讓她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成長了,也是我所看到「生存之力」的其中一個部分。


4.名字在本片中的地位與代表的意義。

  在神隱少女的世界之中,名字,或是說「真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設定,在劇情之中,湯婆婆在簽契約時,把千尋的本名剝奪了,千尋只剩下一個叫「千」的小名。而觀眾也到後來才知道,這是湯婆婆的手段,為的是讓在油屋工作的員工從此無法回家。白龍也向千尋說:忘記名字的人會從此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是這麼說的:「念舊的人,並非是懷念那些老舊的人與物,他們真正懷念的,是過去的自己。」

  舉例來說,當一個許久未見的事物,勾起我們懷念之情的時候,我們究竟是懷念這個事物本身,或是過去與這個事物發生各種關係的「那時候的自己」? 答案顯而易見,一個與過去的自己沒有任何關聯的舊事物, 只會讓人單純覺得很老舊而已。

  相同的道理,在名字身上也能發現。

  也許有人會覺得,名字不過就是個代號,怎麼稱呼並不重要。但是,名字本身就是別人稱呼自己的方式,換言之,也就是別人,甚至於世界與自己發生各種關係時,自己的代表,稱呼別人時也許沒什麼差別,但用在自己身上可就完全不同。因此,也不難理解湯婆婆為何要利用這個特性,藉著把旅館的員工通通改名,來讓他們回不了家。

  正因為名字代表了整個外界與自己在互動下的關聯,因此,改名的用意,就是要讓員工處在一種暗示之下,暗示員工已經完全屬於這個世界(油屋),與過去的自己和世界再無任何關係。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忘了自己的過去」,白龍的說法是「忘了回家的路」。千尋才不過睡了一個晚上(或是已經過了幾天,我看過不同的說法),就發現自己已經快忘了千尋這個本名,若非看到同學給的卡片(過去世界與自己的關聯),再過幾天,恐怕連救出父母的想法都要消失掉了,而白龍也是因為千尋講出他的名字,才能想起過去的種種。而為何這個暗示會作用會如此明顯,恐怕是因為處於魔法世界,只要訂了契約就會被湯婆婆的魔力影響,否則訂契約有何用?難不成毀約會有警察來抓?

  由此觀點視之,我們不難看出千尋的振作,在那個世界中,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在旅館工作的初衷,千尋的最後目標,就是要救出父母,離開這個世界,若是不振作起來,提醒自己是誰,最後的結果就是忘了一切,永遠在油屋工作下去。在前一點中我們提到了「接受既定的事實」的重要性,但這只是「生存之力」的第一步,若是只有接受既定事實,隨波逐流,那千尋也就只剩忘了初衷,永遠工作的未來。

  宮崎駿在神隱少女之前的一系列「為了自己而作」的作品中,魔法公主是一個結論性的成果,而在魔法公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聲嘶力竭的結論──活下去。但是活下去之後呢?活下去就好了嗎?是不是除了活下去以外,更應該要「好好活著」呢?像白龍那樣,忘了所有的過去,在油屋中生活著,他的確是活下來了沒錯,但是這樣的生活,並不能說是好好活著。事實上,神隱劇情雖然是發生在異世界,卻都是現實生活中真真正正的情況,只不過異世界的結果快速而直接。而現實生活也和異世界一樣,除了必須接受既定事實才能存活外,更要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努力,努力才能改變現狀。不只為了「活下去」而努力,更要為「好好活著」而努力,平常人不會走在路上就掉到異世界,也不會好端端忘了自己的名字,卻常常遭遇不如意的事,在這個時候,只有真正堅強的作為反應,才會了解「好好活著」的真正意義。

5.從龍貓與神隱少女的異同,看待宮崎駿眼中的兩代問題

  事情大概發生在三年前,我回家去參加一個親戚的筵席,筵席上剛好跟我某個表姐同桌,這位表姐雖與我同輩,但那時已經過了三十大關,有夫有子,而我剛入大學,若說五年一代溝,那時她與我的代溝足足差了兩屆以上。

  在筵席中,我恰巧與她聊起了「神隱少女」這部電影,沒想到她甚有興致,便連珠砲般地發表了不少感想。除了喜歡電影中的某些橋段之外,更對片中的親子問題有許多心得:

  「片中的父母,大概跟我們同輩,小時候是苦上來的,就跟我們看著你舅舅打拚把我們養大一樣,所以可以看得出他們較有冒險心,做事也比較勇敢。至於千尋是在講現在的小孩子們,經濟富裕了,從小嬌生慣養,也比較不懂得禮貌,這部片其實是在責備現在的小孩子。」

  聽了這番話之後,我沉吟了一下,問道:「所以,妳認為宮崎駿拍這部片的用意,是在於批評現今的小孩這輩嘍?」

  「你說得沒錯。」

  我再度陷入沉思,不久後我提出一個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宮崎駿其實是舅舅、外公他們那一輩的人,他拍這部片的用意,有沒有可能不是在批評現在的小孩輩,而是在批評小孩的父母那輩?也就是說,他其實是在批評父母沒有能力把小孩子教好?」

  這個問題頗為有趣,所以也令我表姐沉思了起來,後來又扯到了別的地方,所以一直到散會時,這個問題沒有作出結論。

  其實我提出來的問題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從庵野秀明對神隱少女的感想而來,當初有節目訪問庵野對神隱一片的看法,他說:「當我看到千尋的父母被變成豬,我所想到的是,宮崎其實是在表達:『你們已經沒有能力把小孩教好了,就把你們變成豬,讓我來負責教育吧。』的觀念。」

  我曾經把「龍貓」中的搬家場景和「神隱」一片中的搬家場景作了比較,我認為:雖然是同一個場景,但龍貓中所呈現出來的,是宮崎駿理想化過後的劇情,是那個為了自己而製作動畫的宮崎駿的理想;在神隱當中,是宮崎駿眼中看到的當下社會,在結束魔法公主的製作後,宮崎駿宣稱自己所要表達的已經結束,之後是為了別人拍片。因此我們可以說神隱中的現象情節,是他跳脫本位後的旁觀視點。在神隱開頭中的千尋,乍看之下是個無論如何也對現況不滿足的少女,對著小學吐舌頭,抱怨著之前生日拿到的花不夠多,給人的第一印象的確頗為白目,但如果我們細細觀察劇情,其實不難發覺裡面有著更深的意義。

  在旅行車中,不難發現瀰漫著違和與冷漠的感覺,一開始千尋向小學吐完舌頭之後,向父母抱怨著第一次收到的花束就是離別花束,之後母親冷冷地回答千尋之前生日有收過花,千尋便抱怨著那只有一朵花而已。

  在這短短的劇情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千尋那句抱怨「第一次收到的就是離別花束」,對小孩子來說這句話的重點究竟在哪裡?是花束嗎?還是離別呢?

  其實從千尋對新環境吐舌頭的動作來看,我們可以馬上察覺這個小孩其實是很寂寞的,她會對新環境吐舌頭,其實是對於離別的反動,對她來說,是這個新環境害她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小學與朋友,所以她的心中其實充滿著寂寞,才有著「第一次收到的就是離別花束」的抱怨。

  然而,車上的母親,又是怎麼對待這句話呢?

  我想也不用我提醒了,車上的母親完全沒有感覺到小孩子的寂寞,卻拿「你生日不是有收過花了?」來敷衍。所以才會有後來千尋的「那又不是花束」的回答。

  事實上,後來的劇情證明了,讓千尋回憶起自己名字的,正是花束上的卡片,而非被變成豬的父母,更證明了這張離別卡片和那束花對小孩子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到,千尋在下車時還不知不覺拿著花束,卡片更是因為被塞到口袋中,才救了千尋一命。我在之前的閒聊中也說過,名字是一個人與世界的聯繫,讓千尋打破魔法,將自己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的,竟是以前的同學而非父母。

  家庭功能薄弱的敘述,莫過於此。

  在我表姐的眼中,現在的小孩子經濟無乏,其命之好,令她難以想像,也因此,會變成開頭千尋的白目樣子,當然是本身的問題了。

  其實在神隱一片當中,過著好命日子的小孩還有一個,那就是湯婆婆的小孩,從小被養在溫室中,擁有無數玩具,兇起來連湯婆婆都怕,但卻連自己會走路都不知道。這,就是宮崎駿眼中當下的小孩與養育他們的父母。

  宮崎駿說過,這部片其實是要拍給他認識的一個12歲少女看,我們可以知道對他老人家來說,這部片子的教育意義之重,不言而喻,而他所要教的,又是什麼?

  我們看看他的理想化作品─龍貓吧,既然之前提到了搬家場景的比對,不如再看看車子到達新家後,龍貓中的父女們做了什麼事。

  兩個女孩一開始就被爸爸叫去開門、開窗,找樓梯,去取水打水,擦地板,她們在遊戲歡樂的氣氛下完成這些事,而父親也忙著搬家具,最後,大功告成,和搬家工人、鄰居的老婆婆一起坐在走廊上,悠閒地喝著茶、吃著點心。

  而在神隱少女中的搬家又是如何呢?

  「搬家公司的貨運車應該到了喔。」
  「無所謂啊,我鑰匙早就給他們了,他們會幫我們弄得好好的。」

  在宮崎駿的眼中,對於現在的小孩子來說,經濟的確是富裕了,吃穿不缺,然而在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面,並沒有比起以前更好,甚至更為疏遠。生不如養,養不如教,也許宮崎駿認為,現在的兩代關係,令人滿意的只到「養」的方面,「教」的方面,倒是比以前更不如,教導有所謂言教、身教,其中對小孩子影響最深的是身教,這要花的功夫甚大,因為那是要親子互相陪伴才能培養的,看看湯婆婆,整天追逐權與利,她兒子卻連自己會走路都不知道,倒是跟著千尋到錢婆婆家織織布、勞動一下幫個忙,回來就成熟了不少。這不是片中最明顯的例證嗎?

  也許對於宮崎駿來說,目前家庭教育的癥結,其實是在父母那輩,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失去了某些東西,正如神隱片中的爸爸仗著自己有了錢包和信用卡,就開始吃神明的供品,或是將鑰匙交給搬家公司,讓他們去打理自己的新家等等。現實生活中的金錢,就好像虛幻世界中的魔法,一切似乎那麼方便,但,虛幻世界中的錢婆婆在編織髮帶時也說了:「用魔法做出來的東西,一點用都沒有。」事物畢竟還是經過自己的打點,才顯現其價值,教育小孩更是要親力親為,才會有其功效。

  那麼,親子間的教育問題有解決之道嗎?

  請多去看看龍貓吧,畢竟,那是宮崎駿的作品中,親子關係的極致理想。

 

----

Top

[   回 企畫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