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
一隻蝴蝶在北非拍動翅膀,可能在地球另一端掀起颱風。
影片開宗明義地告訴觀眾「渾沌理論」,彷彿暗示觀眾坐在銀幕前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免得引來一場災難;氣氛中也瀰漫著詭異的寧靜,雙眼正視著前方的光源反射區,屏息等候可能即將展開的重大變故,因為不容許自己錯過引起變故的線索,聚精會神地不漏網絲毫動靜。影片除了以視覺效果來震撼你所看到的現象,音效提供的效果已非輔助二字能以形容了。這樣繃緊觀眾的神經,不知道有沒有達到導演的目的?就其故事內容本身所要表現的,是一位「失去記憶,因而活在自己所創造的記憶中」的人。影片之初,觀眾就跟劇中主角一樣,面對許多事件發生,然僅有堆積而無解,像是一道一道的數學題目快速地從眼前閃過,始終未曾公佈答案,下一道題目又迅速地逼向你。
主角伊凡(艾希頓庫奇飾)有著完全仁慈善良的心地,但卻沒有完整的記憶。起初我們跟著他的遭遇並試圖查明真相:為何年幼的他會有令人戰慄的舉動?他的父親究竟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他的朋友湯米為何性情如此暴戾?……醫生曾經建議伊凡的母親培養他寫日記的習慣,雖無把握治癒伊凡停留的失憶狀態裡可能犯下非理性的毀滅行為,但是對他多少會有改善的可能。於是伊凡開始寫日記,卻仍然應著某些不明原因的事件發生,而不得不帶著許多無解的題目搬離童年的住處,同時也遠離孩童時的記憶。七年後的伊凡成了學校的高材生,並且研究關於記憶的學問,自信是個健康正常的大男孩後,他翻開過去的日記,決定回頭去尋找自己失去的那一段記憶,可是找回來的竟是不堪的往事,以及造成他童年時的朋友悲慘的現況。
突然間,放映在我們眼前的像是另一部新片,我們與伊凡一樣對於身處的世界感到困惑,身邊的面孔依舊,但是他的身分已改變,他與週遭人物的關係也完全不同了,甚至到最後就連寫了七年的日記本,可能原本就不曾存在過,那也許是主角看到電影《SEVEN》一片中罪犯留下大量的日記檔案,而存進自己的記憶中。隨著劇情向後推展,我們逐漸明白伊凡有種「操控命運」的能力,那就是回到過去的一個時間點,並且改變當時的轉捩點,如此一來,之後每個人都將因著這小小的變動而使命運翻轉,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這便是導演欲傳達蝴蝶效應的理論運用在人生中的精神。
《蝴蝶效應》中試圖改變結局的能力,來自於主角伊凡「失去記憶」,因此他所改變的是他記憶中的事實,積極改變命運的動力則是源自於他的善良。全片放映到中段,對觀眾而言,查明事實的真相已然不是重點,因為我們已身處在伊凡的記憶世界中,與他一起「創造」他的人生。由起初回到記憶中的時間點去改變事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到後來是為了成全他人,甚至於影片結尾時,我們看見他表現出自始至終令他鍾情的女子全然的愛──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5節);他回到兩人初識的孩提時代,終止兩人日後可能交往的機會,使得他所愛的女子在未來的生活、記憶中都不再有他。伊凡失去的不止是心愛的人,還有種被遺棄、孤單包圍著的失落感,但是他給予了對方最大的幸福,他的心是滿足的!在身體上飽受腦部病變的摧殘,喪失記憶、得不著真相,使他的心靈亦不斷歷經人生的各種痛苦,而至最終我們看見他因為恍悟真愛的意義,使得在其自身的記憶世界中獲得解脫和釋放。
過去便有不少電影講述人們這類內心的渴望──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及事實以期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比較像要的樣子,例如《回到未來》、《穿越時空愛上你》、《時光機器》、《未來總動員》等等,不勝枚舉。這正是由於我們無法控制人性中對未知或神秘的事物感到恐懼卻又充滿好奇,希冀自己能夠超越人類必然的有限、能夠擁有無限擴大的能力,並且足以影響未來、挑戰永恆。於是,我們因著自己的需要發展出「泛靈」的觀念,明的肯定世間萬物存在的價值,暗的便是要成就自我的虛榮,支持每個個體有一所謂的磁場的說法,經過某種儀式可以使自己的「命盤」變得不平凡;因此,對於想了解自己的命運而去算命及討論星座的讀者,我向你提出一個挑戰:你看重自己的使命和價值嗎?你為的是滿足自己,還是像伊凡一樣即使在重病中,依然懂得用愛去成全他人?因為天生我才必然有用,特別是在這「人權」消滅神權、君權虛設的世代,我們或渴望成為延續人類性命的挪亞,或成為代言上帝頒布十誡的摩西,但若不是出自於愛和成全他人的緣故,恐怕與你也是無益的。(參考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1-3節)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