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log 8: Thou shalt not bear false witness 在聽過老師電影播放前,對故事背景的解說,以及電影一開始的描述,本來以為這是一部有關於宗教認同,或著是宗教精神、內涵的探討。但隨著劇進的延伸,卻發現這是一個”Dellma”的抉擇問題,劇中的教授並非真的為了受洗與否的問題而不接受救助女孩,而是擔心掩護女孩會不會使得整個組織被德國的蓋世太保所查獲,造成更大的災難。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救一個人」,還是「救許多人」的抉擇,但仔細思考,生命的價值是否可以相加甚至比較的呢?好萊塢總是喜歡這樣子的題材:美國政府為了要保護他們所謂的「國家安全」,因而必需殺掉知道祕密的男主角,接著我們可以看至主角一人對抗整個政府,最後主角大獲全勝的老掉牙故事。重點不在於電影中的動作場面,而是它們之中都傳達出對於「犧牲一人以救眾人合理化」的反彈。 長久以來,這一直是具爭議性的話題,就如同心靈之罪中,教授面對的可能是一個「救多」與「救少」的決擇,但對於小女孩而言,卻關係到生與死。生命具有獨特性的,是否能以數量的多少來決定其意義或是「值不值得」呢? 我認為教授的決定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因為價值無法衡量,所以對錯的判定也沒有意義。教授不必對當時的決定有所愧疚,而女孩也沒有必要怨恨教授。當然大部分的人可能推崇那種犧牲「小我完成大完」的精神,不過如果你是那個「小我」呢?我想,如果不能「完成大完」,也不應該受到遣責吧。 另外,我也注意到了,奇氏總是安排一個相同的神祕路人,穿插於電影之中,我無法知曉大師真正的用意在那裡,不過我自以為,透過他,似乎可以讓我們可以如同這個路人一般,跳脫出整個故事,以一種第三者,路人般的角度來看故事裡發生的一切,是不是也代表著,我們也應該用這樣子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人生,去找尋人事物之間真正涵意的存在。 不過搞不好,奇士勞斯基大師根本沒有這個意思,都是我自以為罷了,哈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