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長得像恐龍—電影「Dogflight」的沙文主義批判 |
由Nancy Savoca於1991執導的「Dogfight」,男女主角各有其可言說之處。
男主角艾迪,由River Phoenix飾演,他於童齡走紅,死於拍這部片子後的兩年,死因是磕藥過量,徹底關照他走紅的母親隨即自殺。
女主角羅絲,由Lili Taylor飾演,她並不美貌,但她飾演「射殺安迪沃荷」(I Shot Andy Warhol,1996),那社會邊緣型人格,由她飾演起來,尤其傳神;而在「Dogfight」這部片子中,她把無美貌、無性感身材、卻溫柔善良、能給男人安慰的特質表現的淋漓盡致,是個超級演技派演員。
電影「Dogfight」,主旨是在機諷一場以男人感官為中心、為女人評分的選醜大會,而這「Dogfight」大會的男性優越感,背後實相連於美國大沙文主義的意識型態;因為設計這場Dogfight大會的,是一群即將上越戰戰場的士兵們,為了能打贏仗,他們被部隊文化形塑成徹底認同美國是評審世界是非善惡的強勢中心、也被形塑成處處要證明男性蠻力的優越;因此刺青、蠻力打架、物化女性、性感官的追逐、性能力的誇張,全成為這群士兵理所當然的思考與行動。Dogfight一語雙關,既意指這場選醜大會,也意指這一切男性的、美國的沙文主義,無非只是一場狗打架罷了。
男主角艾迪跟跟死黨們一齊設計了dogfight,要選出最醜、最讓他們倒胃口的女人。這用男性觀點評分女性,一如用美國觀點評分世界一般,是一場文化霸權沙文主義秀;不過,這些即將上戰場的士兵們,徹底認同了這沙文主義並津津樂道,因此面對戰事,他們遮掩惶恐,但求在上戰場前給自己找點樂子,為dogfight party,拼命找那「中意」的人選!
偏艾迪找到的羅絲,卻因她的善良、溫柔、善體人意,讓艾迪不忍執行Dogfight計畫,最後陰錯陽差執行了,又為傷害羅絲深深悔悟。於是艾迪跟羅絲有一段美麗的夜晚時光,那是艾迪脫離同儕、呈現誠實自我的時刻,可能,這是他對同儕唯一的一次「背叛」——他為羅絲放棄了跟同儕一道兒刺青的機會,就這晚上,他不好勇鬥狠、不比那話兒性能力、不只關注著女人的身材;她與羅絲心靈相遇,她讓羅絲以其聰明窺視到自己的內在;這,都構成對同儕、也就是男性沙文世界的背叛。
羅絲以其深愛搖滾,透過搖滾呼喚和平與愛、以搖滾拒斥暴力的癖好,也搖撼了艾迪,讓他深思徵召去打越戰的意義為何?
因此,羅絲成為一種象徵,她象徵拒斥戰爭、暴力、物化女人、追逐性感官、蠻勇鬥狠的力量;在感官的美醜之上,她帶出另一種溫柔和平的力量,這力量讓艾迪無法抵擋,他被迫反省思考。
但艾迪終究得回到部隊,當他一回部隊,跟男性同儕們在一起,他立刻回到男性沙文的文化型態,他傲稱自己上了一位已婚貴婦,以此證明自己的性魅力性能耐。
曾不小心看到他在街頭與羅絲散步的同僚,私下偷偷問他:「你為何說謊?」然後在對話中調侃:算了!整場部隊、戰場激勵士氣的言語,何嘗不是謊言?
電影敘事最後,是那些所謂的男性陽剛之語、與建構這些言語的男性們,紛紛在戰場失去性命、化為血肉模糊,而越戰最後也成為美國自身的一場浩劫,成為美國強勢優越主義的反諷、歷史的傷口。艾迪,受創的回到家鄉;此時他唯一想念的只剩羅絲、與羅絲的「和平與愛」....,他最後是在羅絲的擁抱中得到生命的安寧。
電影「Dogfight」同步譏諷了男性沙文與美國霸權的自我中心,台灣地處以美國、以西方為中心的邊緣地域,固然能理解何為文化霸權,也對美伊戰爭深不以為然;但反看台灣社會,男性同儕一旦遇上,物化女性、將美感官外表化、矜誇性能力,仍是男性之間的強勢語言,要在這強勢語言中掙出珍惜溫柔珍惜內在、表白對女性尊重之語,還是會面臨到其他男性的譏諷;「Dogfight」所批判的男性沙文主義在台灣社會是一直存在的。
而那能讓艾迪反省、轉向嚴肅深刻的思考的羅絲、搖滾,於現今社會,存在於何處、又變換成哪些面貌呢?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