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音樂美感的經歷(二)
從『現場』談『音場』的音樂意義
蘇友瑞

  透過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啟迪,我開始重視錄音的藝術,隨及開始重視音響的科學水準;結果是對『音色』的敏感度與記憶運思能力大大提升,一下子就開啟了很多重新審視古典音樂的新世界。

  2006年在台灣的國家音樂廳聆聽了鄭明勳與德勒斯登樂團布拉姆斯,這是台灣極為罕見的未經炒作且演奏家不混的至高水準。除了音樂之外,讓我更確認了音響科學有助於音樂素養的思考;相對的,音樂素養當然也直接關聯音響科學的水準。於是,兩者對話最後,產生一個走向客觀化的音響調整方法,從而使音樂美感的經驗更加豐富起來。

一、從『現場』談音響的科學:

  很多人說音響不能重現現場,這句話只對了一部份;如果再接著說音響不能獲得現場的感覺,那就很可能犯了嚴重錯誤;如果說音響與現場完全不相干,那就可以篤定是徹底錯誤的反科學之音響觀念了。音響當然不等於現場,但是無論音響或現場都『只是』為了達到音樂美感而工具;目的既然相同,當然一定可以相互辯證而提高音樂美感的建立。

  這次聽鄭明勳與德勒斯登,該樂團的水準夠高、演奏不混、音質音色的表現一致而不混亂,於是成為一個穩定的音源,可以進行夠水準的音響科學之觀察。

  我首先坐在三樓面向舞台最左邊的位置。在該位置感受到的『音場』:小提琴聲的定位點就落在小提琴手的位置,中提琴也一樣,但是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定位點就明顯偏移原始位置而落在偏左邊。不過,左右定位雖然不準,但是前後深度定位卻是蠻準的。這說明了對音響科學來說,『深度定位』是還原現場感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二、從『音場』鑑聽到『音質』:

  下半場,我改坐到三樓正中央貴賓室包廂旁邊重新感受。結果發現整個音場完全開闊起來,左右定位馬上正確無比,前後深度定位當然也一樣準確。但是,這種情況會出現很精準、嚴苛的『鑑聽取向』。

  在現場聽小提琴合奏明顯發現:如果小提琴合奏水準極高,會出現一種和諧共鳴的整體美聲(自由傾聽部落格網友wayferer稱為一種『緻密而光輝的力道』,也就是《交響情人夢》中所謂的『合奏的精髓在調和』),那麼小提琴發聲將會混合成一片整體色塊,無法分辨單隻小提琴的定位。如果合奏不夠整體和諧,全體小提琴就會各自獨立發聲甚至聽出來自不同定位點。也就是說,小提琴一個個分明,反而是樂團表現太爛的結果;或者是多隻麥克風混音時,錄音工程師無法理解合奏精髓而錯誤混音的結果。

  要鑑聽出這種小提琴合奏的現象,只有在三樓正中央才能清楚鑑聽,在三樓左邊明顯無法清楚區辨。

  再者,小提琴本身合奏產生的『音質』:如果坐在三樓左邊聆聽,可能因為聲音經過太多重的反射,不管合奏地成不成功,通通都很好聽。但是坐在三樓中央這種嚴苛的鑑聽位置,合奏失敗就變得難聽;合奏成功,就出現可通天堂的天籟。當天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可能在指揮的音色考量下,第一小提琴出現的是比較粗糙的合奏音色,展現了上述現象。而最令人感動的第二樂章慢板,出現『第二小提琴』聲部獨奏主旋律時,不知何故出現了當天最美麗最精彩的小提琴合奏音色,如黃金般的光輝硬是把我在任何千萬音響系統聽到的法國樂團正確錄音通通打趴下去!

三、音響科學的『相對』與『絕對』:

  科學是談『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要讓音響完全重現現場當然絕對不可能,但是,要把音響調整成如上述現場經驗一樣:無論聆聽位置在何處都要有完整的深度感、左右定位不可能任何位置都完美無缺、成功的合奏會是一片音色塊狀而不是粒粒分明、皇帝位具有精確的鑑聽取向......那麼,這種音響系統就可以獲得別種音響系統所沒有的『相對之現場感』,讓唱片聆聽可以獲得如臨現場的滿足。

  這種『如臨現場』,不是為了要『像現場一樣』這種絕對的客觀;而是要『聽到』只有在現場才容易聽到的音樂訊息,這是一種相對的客觀。

  音響科學,應該可以植基在這種科學性的原則。事實上,我聽過那麼多套音響系統,無論價位高低,上到千萬系統小到我自己的三萬元系統,只要有上述特性並且播放正確錄音的唱片,通通可以獲得如臨現場的快感。差別只是越高價的正確音響系統越好聽、越像現場........相對的,如果沒有這種特性,再高價的系統,聽起來永遠是『好聽而不真實』,甚至完全喪失分辨演奏家技術水準的能力,當然就不可能得到多少音樂素養了。

  唱片製作是另一個問題。當天經驗美好的鄭明勳演奏之後,買下他一張唱片好好欣賞。不料,該唱片非常非常糟糕的錄音方式,基本上就是多麥克風加上後製混音亂修飾高低頻,結果完全聽不出鄭明勳有什麼美好的指揮功力....。

四、暫時的結論:『音場方法論』

  林主惟先生曾經寫一篇詳細的文章討論音響的調整,方法是從音質的聆聽去調整。但是我以個人經驗打算走出一條不同的方向,是從『音場的聆聽』去調整。我的看法曾受到員林黃醫師的影響,他認為『音場正確,音響調整就正確了』。我演申出進一步的原則是:所有音響播放的問題,通通會表現在音場上。這個原則在我近幾年的音響調整、或者評價別人的音響系統,都有準確而快速的成效。

  這個意思絕對不是說音質不重要,而是說我們極難學會全面注意最多量的音樂訊息,那不如只專注一項訊息,才能成為有效的鑑聽工具。


下篇文章先會以我第一套『三萬元』音響系統為例,呈現這種『音場方法論』來幫助音樂欣賞的提升。
 

 (END)

註:三萬元的音響系統約略如下:

CD唱盤:PHILIPS CD740(二手價不到2000元),請菲爾音響醫院的羅啟良先生強力改裝4000元。
訊號線:1000元。
KENWOOD 8881V AV擴大機:同等級日系擴大機,二手價約在3000元到6000元。
喇叭線:電子材料行買的最粗最多蕊之喇叭線,六公尺1500元,自行加四個香蕉插300元。
主喇叭:ORTOFON 105,15000元。
從擴大機的喇叭輸出,用最便宜的喇叭線,連接到重低音的hi-input。
重低音:KLH ASW10(4500元)

以上大約在三萬元上下。

 

回目錄 回【音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