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目: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演奏:杜南伊指揮克里夫蘭管絃樂團
錄音:1986
|
杜南伊的大名,音響派的樂友會比音樂派的樂友更為崇拜;如果依照我在前幾期中對「音響性」的重新定義:音響性的追求不單是錄音發燒,還包括追求音樂本身的悅耳動聽,不要求心中產生情緒的共同參與和負擔,那麼可以說喜歡杜南伊的樂友全是音響派的了。能夠緊緊抓住音響的怡人效果,應該不單是錄音極發燒就可達到;以這張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而言,不但錄音極優秀,我們更能從中理解杜南伊如何掌握音響的口味。
要深入這種口味是如何達成的呢?第一點,所有樂器間的聲部都必需異常清楚才能滿足「由音響看樂團」的渴望,在這杜南伊讓拿總譜聽音樂的人有最大的滿足。但是他是一種「靜態的平衡」,對比克倫貝勒,你可發現他少了那一種在各聲部間自由變化來讓音樂內容更突出的能力,只能說是非常清楚的多聲部罷了,幸好這無關於音響性的建立。
第二點是他的節奏感常清晰而活潑,這不只表現在每個小節上嚴格地遵守節奏,更增強的是,他讓樂器發出的斷奏有額外的尖銳狂熱,而連弓的歌謠段仍然加上極明顯的音量強弱變化來造成節奏律動。
第三點是他在演奏主要樂段時總保持最流暢的速度,不太快也不太慢,只有樂段間的過門才變慢;這意思是如果你願意用機器計算各樂章的速度,你將會發覺各樂章的速度都差不多,當然實際聽起來很難發覺,所以我建議用機器測量。
這樣的作風下,本來具有很濃厚遲疑不安樂風的第一樂章變地明媚動人,第二樂章「莊重的行板」變成和煦的田野風光;布拉姆斯本身己決定風格的第三樂章剛好對了杜南伊的胃口,雖然在樂章的中段有過度表現幽默曲風的缺失,卻不失為一相當符合樂旨的精彩演奏;由中段轉成的結尾不再過度沉溺,更有消失在遠方的意象,可說是成功的結尾。而第四樂章的壯麗音響效果本來就非常動人,杜南伊徹底排除了樂曲所有的內容,所有的樂句轉折全都以輕輕鬆鬆如唱歌般處理,讓這樂章表現了音響外其他一無所有、令人輕鬆接受的典範。
我們理解古典音樂在現實社會裡扮演的角色,是多樣化地各自滿足不同種類人的不同需求,站在純粹音響性享受或當成背景音樂的立場,這又是一次美麗的享受;只是我聽完這片CD後,心中彷彿失去了什麼。
回〔布拉姆斯〕 回〔音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