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到底在追求什麼?
 
陳韻琳

  [音樂]:白遼士歌劇《浮士德的天譴》與古諾歌劇《浮士德》

  我相當留意白遼士與古諾的歌劇中,浮士德是怎樣出場、又怎樣和梅菲斯特相遇的,我想知道,他們怎樣用音樂鋪陳浮士德跟梅菲斯特簽契約前的心境。

  古諾的《浮士德》,序曲後第一曲詠歎調「Rein!En vain h'interroge」,就寫出浮士德渴望自殺的心情:In vain....I know Nothing!I see nothing!Nothing!Nothing!然後他聽見年輕姑娘們和農夫們的歌聲,他更感覺自己了無生趣,他開始咒詛自己的生命,在咒詛聲中,梅菲斯特突然出現。

  而白遼士的《浮士德的天譴》,在浮士德遇見梅菲斯特之前,有兩首浮士德的詠歎調很值得一提,一是「Le vieil hiver a fait place au printemps」再是「Sans regrets j'ai quitte les riantes campagnes」。

  白遼士透過音響製造大自然景致的色彩感,實在是高明,在「Le vieil hiver a fait place au printemps」這首曲子中,樂器與人聲應和、吟詠在大自然當中的愉悅,尤其是人聲一出的匈牙利民謠感,馬上把他置身匈牙利平原的味道顯出來了。在這首曲子吟詠的神聖莊嚴感中,使白遼士音樂中的浮士德,明顯是熱愛大自然的,(這也的確符合歌德原著中的浮士德個性)。因此白遼士在浮士德與梅菲斯特相遇之間,便有很多首膾炙人口的曲目,諸如農人合唱、匈牙利平原等,把他最擅長寫景的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

  直到「Sans regrets j'ai quitte les riantes campagnes」,浮士德從大自然走回書房,從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回到死氣沈沈的書堆中,他才開始感嘆他人生虛度。浮士德在書房中,感嘆之餘決定自殺,卻因聽見「基督復活了」的合唱,又放棄自殺的念頭。這時,梅菲斯特出現。

  



  跟梅菲斯特簽約不是件輕鬆平常的事。但是,是誰更能掌握浮士德簽約前的心情呢?

  白遼士強調了浮士德面對大自然生機、與書房沈悶的對比,兩首詠歎調抒情風味的殊異,以及置身大自然豐富的音響色彩,把浮士德置身大自然的怡然自得、與書房的鬱悶黑白對立出來。

  可是哪有人從大自然回家就想自殺的?

  白遼士強在他一向擅長之點:大自然的寫景,但他沒有用音樂說出浮士德真正想自殺之心靈成因。

  古諾倒是在一開始的詠歎調中便音樂與歌詞齊飛的一語中的:In vain....I know Nothing!I see nothing!Nothing!Nothing!

  在古諾的樂與詞中,的確可以看出一個端倪:浮士德是個極端入世者。他不甘心I know Nothing!I see nothing!Nothing!Nothing!,因為他已經老了。浮士德這時已經幾歲了呢?按換算,他已經是現代男人約莫七十歲左右的人了。

  浮士德置身知識堆中,他幻滅的是真知之不可得。這邊已經顯示浮士德的異於常人,他不是喊著沒有錢、沒有女人、沒有地位....,他狂喊的是I know Nothing!

  你想,梅菲斯特聽見這種狂喊,他出現,他跟浮士德訂約時,他會給浮士德什麼餽贈?

  研究德國由歌德帶起的狂飆運動,一定會提浮士德是心靈的巨人,理由在此。

  



回【主題音樂】 回【文學天地】 回本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