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音樂中的梅非斯特 |
||||
陳韻琳 | ||||
李斯特的《浮士德交響曲》對於梅菲斯特「徹底否定的精靈」的處理法也很別緻。李斯特不似白遼士或古諾陰沈幽暗的音色處理法,他繼續用著浮士德主題,只是將之開了大玩笑的,全部變奏成愚弄嘲笑的感覺,他像白遼士,以短促跳躍不安定的音符造成輕浮之感,並讓這種愚弄嘲笑感糾纏全曲,甚至當馬格麗特夢想的、溫柔可愛的主題出現,他也以嘲弄手法進行此樂段的高潮,還將弦樂器音符下到上的滑走,製造嘲笑感。這完全吻合梅菲斯特「徹底否定」的屬性。 我非常喜歡李斯特這部分的處理法。 李斯特另外一首〈梅菲斯特圓舞曲〉,這首曲子寫於《浮士德交響詩》之後,靈感並不是來自歌德的《浮士德》,而是勒腦(Lenau)的詩作〈在鄉下農舍的舞蹈〉(DerTanz in der Dorfschenke),這首詩描述浮士德與梅菲斯特去參加鄉下舞會,為了幫助浮士德勾引少女,梅菲斯特用小提琴,奏出野性、充滿感官性慾的音樂,使少女被音樂蠱惑,對浮士德投懷送抱主動獻身。(難怪帕格尼尼會被人傳說有魔鬼附身,原來古老傳說早已有此說法。) 這首曲子有鋼琴、管弦樂兩個版本,李斯特在這首曲子中用上鄉間舞曲傳統的三段曲式,透過轉調、上下遊移滑動、以及跟浮士德交響曲中的梅菲斯特一般短促跳動的音符,表現梅菲斯特的嘲弄,但更強調了把愛情變成性慾的暗流,以及官能的結局。當然,管弦樂版的弦樂器比之鋼琴版,更達到了官能色欲的效果。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李斯特這一生一直渴望從事神職退隱成為修士,卻一直活在情慾衝動中,這種靈肉不兩立,讓他對浮士德主題這麼的有興趣,而歌德《浮士德》中感官肉欲部分比例嫌少了些,李斯特還用勒腦之詩,為浮士德梅菲斯特的肉欲官能作了完整淋漓盡致的補充。 與李斯特相較,同樣都是渴望神職,卻花了很多時間創作歌劇的古諾,其音樂就很明顯的不怎麼強調官能肉欲,連他的歌劇《浮士德》,音樂中都充滿了神聖感。古諾和李斯特後來都譜寫宗教聖樂,很明顯感覺得出古諾的宗教音樂樸實神聖的多。 |
||||
回【主題音樂】 回【文學天地】 回本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