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之死(一)
 
陳韻琳


[音樂]: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


  古諾《浮士德》歌劇中,只處理了馬格麗特死後被接引升天,至於浮士德呢,就在馬格麗特受死刑帶給浮士德永遠的愧疚懊悔中,得到了永遠的天譴,至於浮士德日後之事,就不作說明了。

  或許白遼士覺得僅只處理《浮士德》之第一部,馬格麗特死了,浮士德卻不作說明,就劇情的完整性而言,是有所欠缺的,所以白遼士儘管看完了歌德整部《浮士德》,但他決定將浮士德作一些改編,好讓劇情能交代的完整一點,所以白遼士讓浮士德墜入陰間。

  關於浮士德的傳說,的確很長一段時間是論斷了浮士德跟魔鬼定契約,是一定墜入陰間的,在歌德之前的萊辛,是第一個決定浮士德不應承受墜入陰間的刑罰的,主要原因是,萊辛相信魔術師浮士德、讀遍哲學的浮士德,不過是在追求科學與理性,而科學與理性是一定會帶人進入良善與進步的,這充分顯明萊辛所置身的理性主義時代,開始翻案中世紀以降神聖宗教與俗世世界的對立二分。

  萊辛之後的歌德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完整詮釋浮士德追求的精神心靈,把他詮釋成古典到浪漫時代交替之間,一個心靈巨人的理想完型。

  馬勒《第八交響曲》與舒曼的《浮士德場景》音樂,都用很長的宗教音樂段落,處理浮士德的升天,但白遼士的歌劇,卻以非常戲劇的方式處理浮士德墜入陰間。

  我非常喜歡白遼士《浮士德》Act Three SceneⅩⅤⅢ這一幕,這一幕是浮士德知道馬格麗特殺嬰坐監即將受刑,趕快奔馳救援,整場管弦樂的處理精彩萬分,光以管弦樂製造出來的馬蹄聲、馬蹄奔馳的節奏感,就非常有圖像的戲劇感,我幾乎都可以「看見」呼嘯而過的樹木、田野,以及在田中錯愕的農民。



  此外,隨著浮士德與梅菲斯特策馬奔馳,他們途經的祈禱的農民,農民祈禱對象是先Santa Maria、而後是Santa Magdalena,最後是Sancta Margarita,這時,Margarita的發聲,已經無法不讓人聯想到白遼士是在暗示馬格麗特是聖女的受難,可是當農民喊到Margarita,恰好浮士德與梅菲斯特快馬飛鞭經過,嚇到這些祈禱的農民,婦女孩子們因此驚聲尖叫,這也讓人聯想到馬格麗特的不詳結局。

  這一段充分表現出白遼士透過配器色彩營造出來的戲劇感、圖像感,其音樂方向已經是獨豎一格了。

  最後白遼士是讓大地裂開,浮士德墜入陰間,而死後的馬格麗特,靈魂升天獲得拯救。這兩種不同的結局,白遼士將色彩對比的非常鮮明。處理浮士德之死,白遼士是以低沈的男生合唱、與精彩的打擊樂器,營造著對罪惡的審判結局;而後出現豎琴與清純女高音、小提琴樂音,把來自天堂的拯救形塑出來。




回【主題音樂】 回【文學天地】 回本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