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界『庸俗化』現象的省思 蘇友瑞


一、古典音樂界流行的『庸俗化』現象:

  從小就是看著邵義強先生的古典音樂編著解說長大的。邵先生的貢獻毫無置疑,但是當年我卻發現一個詭異現象:在貝多芬交響曲的版本介紹中,他明明認定福特萬格勒是最好的版本,為什麼介紹到卡拉揚時卻使用三倍以上的華麗文字用力推薦?一個厚黑學的觀點當然立刻心懷惡意地認定那是商業掛勾,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我看到了這特殊立場:他認為卡拉揚的演奏唱片適合入門,入門的古典音樂欣賞者是不容易去欣賞福特萬格勒的,只能欣賞卡拉揚,所以寫給入門者的書理應大力推薦卡拉揚.........

  我這個觀察到了國中時期又得到確認。當年的音樂月刊第一次進行版本比較研討會,曲目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結果又出現一位當紅的樂評家,直接說出類似下列意思的字句:『我認為卡拉揚適合入門,所有入門的人我都推薦他一定要買卡拉揚。』

  直到現在,不管是以前的連線古典音樂板,現在的各大WWW古典音樂討論區,這種所謂『入門者應該如何』的觀點總是纏繞不去的幽靈。也會有人說入門者可以聽聽甘乃迪、可以聽聽陳美、可以聽聽三大男高音、可以聽聽馬友友.....我並不認為上述的演奏家都很差勁,但是,請問有誰能誠實告訴我:到底有多少古典音樂愛好者,因為這些所謂的『輕鬆的入門方法』,而獲得真正的古典音樂欣賞樂趣?

  所謂適合入門,究竟是不是古典音樂老手認定『新手只配接受較低級的音樂』之庸俗化現象?

  因此我仔細去觀察歐美地區是否也有這種把戲,結果我發現卡薩爾斯幫助貧苦的礦工辦音樂欣賞活動與刊物,礦工們卻能寫出貝多芬後期弦樂四重奏的賞析文章;所謂入門者只能從最低級的開始,真的有這一回事嗎?

  於是我改變我的音樂生活方式,我不再認定入門者只能接受『庸俗化』音樂意見。我介紹貝多芬給入門者,不再只認定入門者只配接受貝多芬的《月光》、《命運》,我還會主動分享我對貝多芬後期音樂心靈的深度感動。音樂素養,是一種無可明言的自由意志選擇。當你選擇了它,你就是深刻的音樂素養者,你就是能隱含地抓到最深刻的音樂水準。我的意思是,貝多芬後期音樂心靈是我『個人主觀』在古典音樂欣賞中獲得的最高境界之藝術,我不會因為你是入門、嫌你菜鳥不配接受我發現的偉大的音樂心靈;我會很懇地跟你分享,看看你我是否能直接不帶階級差異地音樂共鳴。如果你不喜歡貝多芬後期音樂呢?沒關係啊!那只是我主觀的音樂心得,任何人都可以有個人的主觀心得呢!

  什麼音樂是最高水準的藝術境界,這是個人的自由藝術取向。但是,當我獲得主觀上最高的藝術境界,我應不應該嫌入門者不配接受這種藝術?一但認為『新手只配接受較低級的音樂』,勢必造成古典音樂界對庸俗化演奏與庸俗化音樂的過度推薦,因為它們被認為是最適合入門的。於是,『藉由庸俗化古典音樂以達成普及化目的』成為一個美麗的口號,振振有詞地認為這是對入門者的一種博愛與幫助,從而養成古典音樂界低劣的樂評水準、用簡單的星星數目取代深入描述音樂的文字、鼓勵收集唱片而排斥認真反覆聆聽唱片....都形成了種種水準低落的現象,卻永遠承載著美麗的口號:『聽音樂,輕鬆就好!』。



二、從抗拒商業走向『庸俗化』的現象:

  一種直觀的想法是,商業化就是有利益考量;爭利是小人行逕,當然對音樂素養有害。在傳統華夏文化獨尊士大夫的『聖俗二分』價值觀中,這種想法有先天上的習慣。但是,至少西方文化就存在反對『聖俗二分』的價值系統,例如 Max Weber揭示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就明白顯示西方社會現代化的過程,是從把工作與宗教『聖俗二分』的價值觀,轉變成現實工作可以榮耀上帝的現代化價值觀。商業化隱含著音樂素養低落,只是我們傳統東方文化的價值觀偏見而己。

  正因為抗拒商業隱含的是一種『知識份子比較高貴』、『商人比較低賤』的聖俗二分價值觀,於是抗拒商業的人,從來不會走向尊重專業能力的『專業取向』行為,反而走向形同大賣場購物的『價格取向』行為;不打算在古典音樂唱片行花錢請專業的老闆幫我們挑選最適合我們藝術水準的唱片,反而讓古典音樂市場變成你殺價我抬價的價格殺戮戰場。結果造成走專業取向的古典音樂唱片行反而無法生存,這樣的社會實在大有問題。

  我在經典雷射唱片行看到的一些現象,很可以為這種抗拒商業的庸俗化問題下註腳。『聽音樂,輕鬆就好!』是個過度美化的口號,既然『輕鬆就好』,為什麼要去經典唱片行買貴了10元的唱片?不去其他拼價格的商店購買?反正輕鬆就好,即使我再三告訴你經典唱片行為了提升專業水準勢必無法拼價格,你總是笑笑告訴我:『人生那麼累幹麻?』。結果,家財萬貫的古典音樂欣賞者,在經典唱片行探聽到好唱片、再跑去拼價格唱片行買便宜貨;窮得好可憐的學生,老師教他們到經典唱片行抄貨號再請其他唱片行進貨,保證便宜10元....這種踐踏專業人格的比價態度,足以扼殺任何有理想有水準的唱片行。

  抗拒商業本來是追求深度的心靈成長,為什麼會淪落成庸俗的比價策略與價格取向?依我看正是因為聖俗二分的價值觀,我們絕對不願意去相信、去尊重賣東西的商人有其專業素養是值得多花錢的。我們先天就是看不起商人,所以能夠理性地殺價、用便宜的價格買到相同的商品我們就會覺得賺到。結果,抗拒商業的自命清高君子,卻成為竊取他人智慧而忝不知恥的小人,這就是從抗拒商業走向庸俗化的嚴重問題了。

  我並沒有說唱片賣得越貴越好,我只是要強調這種『不尊重專業』的庸俗化社會。表面上我們是理性的決定用最少的價格獲得最多的商品,實際上卻根本是踐踏專業的幫兇。



三、結論:擺脫庸俗化現象的價值思考取向

  這個世界上存在完全不同於『新手只配接受較低級的音樂』與『從抗拒商業走向庸俗化』的價值觀,這是我稱為『救贖觀』的價值取向。簡而言之,今天我有幸成為高水準的古典音樂欣賞者,那只是上帝的恩賜而己,不是我個人的修煉努力成果。換句話說,我既然獲得這種禮物,我就更應該幫助入門的愛樂者,唯有真心支持入門者的態度才配獲得上帝恩賜的禮物。

  相同的,選擇進行古典音樂唱片的販賣(事實上任何商業行為都一樣)絕對不代表人格修養的次人一等,他的專業與知識都要得到平等的尊重。當我在某間唱片行因為老闆的專業知識而了解許多唱片的高水準值得購買,那麼任何唱片行、二手交易區、網路販賣區有多麼便宜的資源我都絕對不會去購買。價格究竟貴不貴一點都不重要,『尊重專業』才是我們擺脫國內古典音樂界『價格取向』個性之重要良方。

  雖然只談古典音樂社會的現象,但是同樣的文化價值觀偏差,在其他人文、社會與科學領域會不會有相同的問題?其他領域是不是同樣存在老手製造庸俗資訊來迷惑入門新手的現象?是不是隱含聖俗二分判斷導致無法走向專業而只能拼價?這值得我們繼續深思。


回【主題音樂】 回【音樂社會文化省思】 回【趨勢文化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