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 目錄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

                

書  名:西方美學史教程
作  者:李醒塵
出 版社:淑馨1996
書摘整理:陳韻琳

文藝復興時代標誌著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根本改變,即從神學到人學、神性到 人性,它主張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以人為萬物的尺度和最高價值,反對神的 權威,反對宗教神秘主義、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來世主義,它鼓吹以人性取代 神性,以人權取代神權,讚美塵世生活和歡樂,歌頌人的偉大和理性的創造精神 ,提倡思想解放、個性自由、全面發展,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要求打碎教 會和封建統治的桎梏,為資本主義打開了道路。

此時自然科學有很多發明,文學藝術打破了中世紀神秘主義和象徵寓言的藝 術手法,表現出生動活潑的現實主義精神。重視現實生活的美、自然美和人體美 ,把自然科學結合的十分緊密。

1.薄迦邱(Boccaccio,1313-1375)

中世紀神學認為文藝不能表現真理,它憑想像虛構故事、是說謊,詩人是騙 子。薄迦邱企圖駁斥,表明詩和神學一樣能表明真理,這種辯護並未否定神學, 反而是從神學立場為文藝辯護,他還認為,詩是出於神示,導源於上帝的胸懷, 詩的任務就是要使人們時刻不忘上帝實現的目的。這還是中世紀的神學觀點。

2.阿爾倍蒂(Alberti,1404-1472)

熱情肯定頌揚人和現實生活的美,痛恨中世紀教會壓抑美。對美的辯護是建 立在對現世生活和人的肯定和自信基礎之上的,他說:「你要堅信,人生來不是 為了過碌碌無為的淒涼生活,而是要從事偉大壯麗的事業。

在他看來,美存在於自然之中,不因人而轉移,美是和諧,不只在形式,更 在事物本身和本質之中,美是各個組成部分各在其位的一種和諧與協調,它們要 符合和諧,即大自然的絕對要素和根本要素所要求的嚴格的數量、規定與佈局。 美是所有各部分之間的嚴格勻稱的和諧,而這些部分又是被它們所屬的那一事物 結合在一起的。這意思就是說,美是客觀的,根源於自然,是物體固有天生的。

藝術的原型是自然,主張藝術是自然的模仿,高明的藝術不只是模仿自然, 還會表現理想的美,藝術就是把分散各處的美集中起來加以理想化。因此藝術要 捨棄醜、遮蔽醜。這種理想美是大小適中的尺度、數學標準的平均化。他廣泛談 到繪畫藝術的數學基礎,構圖、透視、色彩配置,他肯定虛構的美,反對傳統的 刻板臨摹範本的主張,強調藝術家的使命是發覺新的形象和題材,反映生活現實 的豐富多彩和特色。

3.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達文西非常重視感覺經驗和實踐,他主張文藝應模仿自然、再現現實,所以 提出鏡子說,把文藝比喻為反映現實的一面鏡子,他肯定自然與客觀現實是文藝 最根本的泉源,主張師法自然。也重視藝術和自然科學的結合。會利用光學、解 剖學、數學、空間透視、線條、比例、明暗、色彩等繪畫理論,繪畫其實是科學 和自然的合法兒女,他甚至認為繪畫高於數學,因為數學不關心自然之美,而繪 畫再現自然的作品和世界的美。

美是客觀事物的和諧比例,是客觀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美感來源於比例 ,是以美為基礎的,建立於神聖和諧的比例之上。繪畫,應表現人物動作背後的 精神狀態,如慾望、嘲笑、憤怒、憐憫....甚至其思想意圖。

簡而言之,中世紀認為,美在天國,上帝最美,現在卻認為,美在人世,人 最美,人文主義堅決肯定了美的客觀性,美是現實世界最深刻的本質,完全不是 神的、超驗的本質,它就存在於現實事物本身的性質和規律之中。

人文主義者大多把事物的外表形式看成美的基礎或本質,這就是比例、對稱 、和諧、整一等等;他們普遍相信,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找出最美的線、形,最美 的比例,把它們定為公式供藝術家應用。透過數學公式,可以把原已存在的美找 出來,從而可以更接近完美這個目的。美就是一個整體中各部分之間的某種協調 一致,這種協調一致符合和諧所要求的那種嚴格數量、限度和佈局,這也就是自 然界絕對的和首要的原則。認為美在物體形式,這是一股自畢達哥拉斯以來很強 大的美學思潮,至今仍有影響。

當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重視人體美,特別是女性美。愛是美的基礎、肉體 美是精神美的標誌、女性美是美的理想。

至於美的標準,當時多數人把美和普遍人性的概念結合起來,認為人性是永 恆不變的,所以美也是絕對的。

17世紀以後,文藝復興運動衰退,人文主義鼓吹的和諧受到懷疑,反映到藝 術上就是巴洛克美學的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