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 目錄

巴洛克時期的美學思想

                

書  名:西方美學史教程
作  者:李醒塵
出 版社:淑馨1996
書摘整理:陳韻琳
 

藝術上的巴洛克時期,也是哲學史上的理性主義時期。發展於歐陸。

它繼承文藝復興以來所反對的中世紀的盲目信仰、禁欲主義與經院哲學,提 倡理性科學,將古希臘羅馬的文藝作品當作典範,但日後卻又將理性教條化規則 化,導致之後反教條理性的啟蒙思想產生。

這時期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基礎上,進一步重視人的研究,強調理性和經驗, 形成兩大主要派別,即理性派和經驗派,理性派成為巴洛克藝術時期的美學基礎 ,經驗派,則成為隨後古典主義藝術時期(音樂)、洛可可主義藝術時期(繪畫 )的美學基礎。

哲學研究的重點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這對美學發展有重大影響,也為美學 逐步成為獨立分支作了理論上的準備。

此時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正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封建貴族和資產 階級暫時勢均力敵,封建貴族跟穿袍貴族(上層資產階級)相互妥協。此時君主 專制達到顛峰,高度中央集權。隸屬於國家的學院也於此時產生。

繼承文藝復興以來反對中世紀的盲目信仰、禁欲主義與經院哲學,但另一方 面,卻又將理性教條化規則化,導致之後反教條理性的啟蒙思想產生。

提倡理性科學,將古希臘羅馬的文藝作品當作典範。

1.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

被稱為近代哲學的開山鼻組,因為他把認識論的問題提到首位,創立理性主 義哲學,在哲學史上造成哲學研究由本體論向認識論轉移。主張物質精神並存, 是二元論者。

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世界上一切都是可懷疑、不真實的,只有理性的正 在思維的存在是無可懷疑的。思維、理性是存在唯一可靠的依據和標準。他認為 理性是一切知識的基礎或泉源,來自上帝的天賦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判別是 非、善惡、美醜的良知良能。每個人的理性都先天的包含一切不言自明的公理( 如數學公理),人類全部的知識體系都是由這些公理演繹出來的,只有符合理性 的知識才是真理,真理必然是清晰的、清楚明白的。

這觀點也就是他的美學觀點。藝術的美在於合乎理性的文辭結構,整體與部 分的和諧。藝術也是遵循理性規則的。

儘管如此,笛卡爾無法避免矛盾的,必須將美的感受放在感性上,例如說, 美就是愉快。這就導致美不能只是審美客體的屬性,也含有主觀客體和感官、判 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因而也肯定了審美主體的主觀心理。於是,他也不得 不承認美的相對性了。

2.布瓦洛(1636-1711)

一樣高揚理性,藝術家固然需要天才,但更需要的是理性。他儘管說文藝要 摹仿自然,但是不是只反映客觀現實生活,而是主張表現普遍永恆的人性或理性 ,他否定感性、個性。他一直想制作出一套合乎理性、萬古不變的規則,只要合 乎理性一定是美的,如果合乎理性卻看不出美,那一定是瞎了眼沒有鑑賞力。

3.萊布尼茲(Nicolas Boileau-Despr' Eaux,1646-1716)

萊布尼茲反對洛克的經驗論的白板說,人心不是白板,而是有紋路的大理石 ,感覺經驗不可能提供所有的知識,人的心靈先天就包含了一些概念和學說的原 則,外界的對象只是靠一定的機緣才把這些原則喚醒,因此,他肯定天賦觀念, 把先驗理性看做認識的根本來源。在他看來,審美趣味和鑑賞力實際上就是「混 亂的認識」,因為它是通過情緒、感性與直覺,而不是理解力。不過,審美儘管 低級,卻仍是趨向理性的一種認識形式。

至於音樂的諧和本質,就在於數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