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蕾菲布演奏的舒伯特 D.960 審視『音色營造』的藝術旨趣

 
 

作者:蘇友瑞                   


● 前言:

  這陣子透過幾位音樂素養深厚的愛樂友不遺於力地推廣蕾菲布之鋼琴藝術,在台灣網路上最大的音響音樂網站 MyAv進行了非常熱烈的蕾菲布之討論,同時也透過新天新地唱片行舉辦網友會分享蕾菲布的藝術價值。然而由於我們的古典音樂環境過度輕忽德布西、拉威爾等 法國音樂巨匠,因此網路上的蕾菲布討論很明顯偏向她的貝多芬與舒伯特,她最偉大的拉威爾與佛瑞之音樂藝術成就反而很少被提及;影響所及,甚至對蕾菲布演奏 的巴哈、貝多芬與舒伯特也未必能指出演奏藝術的重點所在;這真的是很可惜的現象。

  本來我在網路上的古典音樂界素以3B2T((B)巴哈、(B)貝多芬、(B)布拉姆斯、莫札特(T)、舒伯特(T))專精者而聞名,也是輕忽法國古典 音樂的偏見製造者。但是最近越來越發現法國音樂藝術的精緻,直可以並列3B2T;有趣的是,音響的人文感動往往透過法國音樂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或者說, 法國音樂可以輕易暴露你的音響系統好壞與否,在這種情況下,以音響愛好者為主的古典音樂媒體更不應該輕忽法國古典音樂傳統。

  於是我發現,習於所謂德奧音樂(或我這種3B2T)的愛樂者,很容易忽視『音色營造』在音樂欣賞上的藝術美感;因此我寫出文章,藉由對蕾菲布的舒伯特 D.960鋼琴奏鳴曲的賞析,重新審視我們心目中的古典音樂藝術方法,期許更多人真正了解法國古典音樂的價值。其實,我己經變成3B2T1R,現在全力欣 賞拉威爾(Ravel)與聖桑(Saint-Saens),希望能寫出更多法國音樂的精緻分享文章。

● 音樂的『聲音持續感』:

  在我曾經瘋狂迷戀傳統國樂時,注意到國樂器對『音色』的講究:以古琴而言,右手撥弦後,左手的揉弦就有一堆不同的手法,再加上演奏者隨心所欲的變化, 幾乎可以組合出無限組『聲音的持續感』。琵琶也一樣,左手推弦或左手拉弦,『聲音持續感』就是完全不一樣,用隨身聽都可以輕易聽出來。

  而鋼琴,把琴鍵按下去發聲之後,再來鋼琴家要如何進行『聲音持續感』?當我的音響水準不夠、唱片的錄音水準也不夠時,我完全沒有『鋼琴的聲音持續感』 之辨認能力。理由是,古典音樂幾乎極少只有單一音符持續走完一段旋律,通常至少有伴奏或和聲,這就造成錄音水準太差或音響系統不良的情況下,無法輕易發現 『鋼琴的聲音持續感』之好壞。相對的,小提琴、木管或銅管本身發音就是持續的,當然很容易就能辨認『聲音持續感』的好壞。所以無論我們個人多麼喜歡海費 茲,大概都不敢認為他的琴音美過葛魯米歐,這是『聲音持續感』對音樂美感辨認能力的重要影響。

  那麼,到底鋼琴有沒有『聲音持續感』?當然有,這是一種極為精緻的藝術;如果你先前不知道,的確很難分辨出來;但是如果你知道了,那麼你對鋼琴演奏的 好壞評價可能會有極為巨大的改變 ── 我就是這樣。

● 蕾菲布營造的『聲音持續感』:

  在新天新地唱片行的蕾菲布網友會中,主講人以佛瑞的OP.63第六號夜曲為例介紹蕾菲布的『聲音持續感』。簡而言之,當你持續按著琴鍵,那琴音只是很 單調地由漸強轉漸弱而己。利用一些複雜技術,例如說,按住琴鍵後隔一小段時間又踩下延音踏瓣,這時琴音的音色就會發生改變;持續按住琴鍵再放開踏瓣,琴音 就會再度發生改變。據我個人測試,持續按住琴鍵時手指力量細微地強弱變化,一樣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音色變化效果;總之,透過種種方式,可以讓鋼琴產生『聲音 持續感』的藝術效果。所以聽佛瑞第六號夜曲時,第一個音到第二個音,不是單純由高音變成低音而己;蕾菲布利用音色的持續變化,讓你的聽感會是第一個高音轉 了好幾折才落到第二個低音。沒錯,就像是書法藝術一樣:豎筆變成橫寫,有『牽絲』就是美上許多,跟『聲音持續感』是完全相同的藝術美學。

  就此立場而言,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個人聽過蕾菲布的D.960之後,對其他版本就通通不滿足了。因為舒伯特的D.960四個樂章通通需要『聲音持續 感』的技巧:第一個樂章的主題本身就很緩慢,但是音符與音符間沒有蕾菲布的音色變化,聽起來就是不夠細膩;第二樂章更是致命,速度那麼慢的音符,沒有『聲 音持續感』實在不夠好聽;第三樂章一開始還好,但是樂章中段如果沒有『聲音持續感』,後果就是無聊到極點的蒼白中段;第四樂章第一聲和弦就決定了一切,如 果沒有『聲音持續感』,你會以為那一聲與後面的第一主題毫無關係,舒伯特在亂放砲.....

● 音樂欣賞的『線條取向』與『音色取向』:

  當然,鋼琴演奏並不是只有『聲音持續感』的要素,音符彈奏速度與力度的變化所造成的情緒渲染、琴鍵彈奏方式造成的音色特性(例如肯普夫與李希特的觸鍵 方式絕對完全不一樣),通通會影響你對鋼琴家演奏的評價。然而,正因為我們的古典音樂視野嚴重缺乏法派的參考點,於是我們過度不重視鋼琴家音色營造的藝術 表現,轉而只能欣賞『不太需要正確錄音』也『不太需要正確音響』的音符彈奏速度與力度,因而我們可以迅速指認演奏家的速度力度造成『音樂線條』的營造。養 成習慣後,遇到蕾菲布的唱片,你將只能使用『線條』來評估她而無法以『音色』來評估她,那實在是對蕾菲布超級嚴重的低估!

  重視『線條』有個巨大的優點,就是『很容易百家爭鳴』;因為鋼琴不像小提琴,要把鋼琴音色彈難聽實在不太可能;於是每個鋼琴家的D.960都有基礎上 差不多的好聽音色,只能比每個人對此音樂的獨特情緒感染:於是我會被許納貝爾在第二樂章極誇張地變化速度感動,因為實在太濫情地令人爽快;所以很多人對李 希特印象深刻,因為如此誇張加重節奏感的第一樂章實在滿足很多人想把舒伯特變成憂鬱症的個人喜好。這是『重視線條』的優點,透過線條的詮釋,產生強烈的情 緒渲染效果。

  反之,『聲音持續感』是一種非常純粹的音樂美感,它當然可以結合線條一併呈現,但是它是一個超高門鑑:考驗唱片的錄音製作水準,也考驗音響系統的重播 水準。雖然有這麼高的門鑑,但是它絕對是一個古典音樂世界中重要萬分的『事實與真相』,可以不重視,但是不能假裝不存在。

● 結語:

  當我從新天新片林主惟先生那裡學會使用『音色』來評估鋼琴藝術後,才發現不只是古典音樂圈排法的問題,連整個唱片製作的錯誤取向、音響設計的錯誤取 向,通通造成這個『事實與真相』被徹底地埋沒,實在非常可惜!

  請注意,我並沒有說從線條取向去欣賞音樂是不對的,我只是提出被忽視的事實與真相而己。

  於是,讓我們再聽一次D.960吧!這次我們要求每個旋律的音符與音符之間要填滿,讓音色的營造給我們最原始的音樂感動,舒伯特的天真純樸就是這樣沒 有多餘的純淨美;因此,我高舉蕾菲布這張唱片,她仍然是我心目中的世界第一。讓我們可以想像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都是人聲似的聲音質感,而伴奏與 對位旋律接近撥弦樂器的瞬間殘響;再想像遠方傳來第二樂章的歌聲,在山谷間不斷繚繞升高;然後是第三樂章輕巧怡人的明媚風光,中間夾著『落花人獨立,微雨 燕雙飛』的低語呢喃;最後,無論是怎樣的情緒擾動,總是被溫和美麗第四樂章之第二主題帶出的寧靜歌聲,撫平一切內心的渴望。

  D.960豐富的歌唱性,還有待更多愛樂者從音色營造的角度去發掘。



 

[回 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