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文談到『音響就是現場』是一種『方法學上的唯名論』,那麼它得如何應用才能有助於增進我們的音樂與音響素養?在此先以一堆鋼琴錄音的LP(傳統黑膠
唱片)為例,勾勒『音響就是現場』這個方法論對於音樂欣賞的重要性與意義。其實,若能從中理解此一方法論,無論是面對什麼唱片、任何媒體,通通可以一體適
用。
這陣子因為生活形態劇烈改變,所以把原先獨立的中壢音響室之頂級音響系搬到新竹住家客廳;當然音響效果絕對比不上先前,不過,採用先前『音場方法論』
的調整方法之後,雖然整體鑑別力比不上先前的獨立音響室,但是鑑別力的方向完全沒有問題;所以我一直覺得我提出來的並不是一個『高級』的現象,而是一個很
基本的『方向』問題。一但方向不同,後面就會差異大到無法想像的地步;方向相同,即使音響便宜、空間很糟,『錄音正確』的感受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感覺強
度之高低而己。
LP播放系統與我偷學自wecare的超低針壓密技與小紙團神功:
鋼琴演奏的『現場』是什麼?當然我們絕大多數都是坐在鋼琴與鋼琴家的側面,鋼琴上蓋打開、開口朝我們;高音琴鍵與琴弦在近處,低音琴鍵與琴弦在遠處。
換句話說,像現場一樣的正確音響與正確錄音,播放起來一定會產生與上述完全相同的音場與聲音舞台。如果聽起來是鋼琴音高由高到低會由左到右的明顯定位,這
當然是亂七八糟的多軌混音與後製結果;不符合現場,當然絕對不正確,就不可能得到進階的音樂欣賞與音響科學了。
以下是這次簡單評論使用的LP:
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第一張是非常便宜的:VOX,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BALINT
VAZSONYI演奏。結果完全符合上述的『現場感』;不過感覺高中低頻有些相位錯亂,應該還是再製加料過;但是比起其他更糟的LP,這張己經是正確太多
的好唱片了。於是當錄音夠正確,就可以顯示
VAZSONYI這位我完全不認識的鋼琴家的演奏實力:基本技巧不錯,民謠風格的詮釋很明顯,不善長音色藝術;可以大膽推測他可能是匈牙利當地或鄰邦的本
土鋼琴家。這麼高品質的LP我買不到200元,懂錄音藝術的人玩LP才會幸福...:)
再來是知名的季弗拉,只買到小宋唱片行的日版,比較相同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錄音。首先當然 EMI FRANCE的錄音一定贏過 VOX一截,比
VOX更像現場(高中低頻不會錯亂了)。於是可以明顯聽出季弗拉的『超技』傾向:前者如果是民謠風格,那麼季弗拉簡直是狂風暴雨,形塑的旋律線條銳利無
比!但是音色變化多彩多姿,這是被法國鋼琴學派影響下必然的純音樂水準優勢。
再來是不知道什麼品牌的
IPG(後來查資料好像是法國的DECCA)之女鋼琴家Clidat,高中低頻的正確性大過VOX,但是音場的表現卻輸了一截,會出現高音偏左而低音偏右
的問題。這應該還是有一點點加料後的錄音,有點像MONO時期DECCA錄音之風格(我矇到了)。而鋼琴家
CLIDAT則是高手中的高手,傳奇中的傳奇;季弗拉居然完全被打好玩的,除是特別偏好季弗拉的詮釋,否則以音色的多樣變化、不同音色標示不同聲部的演奏
功力,Clidat非常明顯贏過一大截,如果錄音更正確一點就會變成傳奇唱片了。
最後一張是我聽到目前為止、演錄俱最正確的貝多芬奏鳴曲NO.31、NO.32,CALLIOPE 的女鋼琴家 Inger Sodergren
之鋼琴曲集;以前己經在
MY-HIEND網站偷偷推到爆,現在一比之下仍然是錄音最正確的LP。再次提醒讀者,這家唱片公司己經遠離了錄音藝術,這意謂著越新的錄音越不夠正確、
越新出版的版位越有問題;所以它的第一版CD鐵定贏過新出版CD,即使是第一版CD也會遠遠輸給LP;這些事實都是我手上的唱片告訴我的。
第二排第一張是 EMI FRANCE
法國版的舒伯特四手聯彈,音場完全正確,只可惜應該是原始錄音本身有點乾,造成可怕無比的殺音響效果。第二張是布倫德爾與另一鋼琴家的
Turnabout
VOX之錄音,這簡直是錯誤錄音的最佳示範!明明是一台鋼琴二人四手聯彈,卻可以聽到兩位鋼琴家一個在左一個在右?難道有兩台鋼琴?所以這是故意把高頻定
位在左邊而把低頻定位在右邊的後製加料,乍聽之下音場很寬,其實完全是錯誤的。結果在這種後製加料之下,布倫德爾聽起來簡直是三流的鋼琴家,音色難聽到
爆,這種誤解一直到隔壁的 LP才消除。
真好玩,同樣是 Turnabout
VOX之錄音,這張布倫德爾的舒伯特樂興之時與D.946三首即興曲(偷偷八卦一下,首度在《古典音樂雜誌》力推D.946這作品的可是本人在下,只是本
人太沒有名氣......),錄音之佳完全可以追得上 EMI FRANCE,並且一點都沒有上一排李斯特那張
LP如此嚴重的相位錯亂問題。結果,布倫德爾在此成為音色藝術超絕的偉大鋼琴家,比起法派鋼琴高手一點都不輸。別忘了,Fazioli首席調音師
Giovanni
Bettin,可是在訪問時公然說:『米凱蘭傑利好像很懂鋼琴的音色,其實他一點都不懂......只有布倫德爾最了解鋼琴......利用踏瓣改變鋼琴
的音色......』(引述自《音樂月刊》91期,1989,12,p.32,《用耳朵吃飯、用手說話:Fazioli首席調音師喬凡尼•貝汀
Giovanni Bettin》)。買到這張LP,完全賺翻了;如果知道我買這張不到100元,又保證 A B TEST
錄音水準遠遠高過絕大多數數仟元的首版LP,可能很多LP族會吐血......
再旁邊是DG的吉利爾斯,價位相當高的英國版。DG的吉利爾斯錄音實在是『爛中之爛』,鋼琴的音質乾到令人捉狂,這還是公認比較豐潤的英國版(所以比
較貴)。其實,跟DG的德國版相比(我忍痛花900元買下了吉利爾斯與約夫姆的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集之德國版),一下子就可以發現英國版的好音質,固然黑
膠本身品質可能好一點,但是更明顯的是高低頻都少了一截,所以在錯誤音響系統會感覺中頻變佳、相對好聽順耳許多。可是我的音響系統毫不留情地讓加料轉錄死
得非常難看......就算不比轉錄的版位,DG的錄音真的是比爛的。
第三排是比較的蕭邦鋼琴曲。第一張是超級殺音響的 CASSIOPEE LP,演奏 Eva OSINSKA 是超級鋼琴高手,讓我把她在
CASSIOPEE 出版的所有 CD 通通包了下來。不過這次真的踢到鐵板,因為 CASSIOPEE 的 CD 之轉錄大勝 LP
之轉錄,相同錄音的 CD 狂電
LP。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家唱片公司非常重視錄音科學,轉錄技術當然會越來越進步。也就是說,LP使用舊轉錄,一定遠比不上追求進步後使用的新轉錄技術之
CD,這時保證聽CD遠遠勝過聽LP。再者是,雖然 OSINSKA 是超級美女高手,但是遇到下一個蕾菲布級的絕世男鋼琴高手......
第二張是 EPIC的
MONO錄音,DOYEN是何方高手現在大概罕為人知,但是對於挑剔的耳朵可以輕易聽出他有多麼偉大。EPIC雖然是MONO,而且老錄音當然有高低頻偏
少、中頻過多的缺陷;但是它極度不後製不加料,跟現場極為相似的鋼琴矗立在眼前,這才是正確錄音與正確轉錄。有正確的唱片才能方便享受正確的演奏,
DOYEN實在是太偉大的鋼琴家了!我己經不動聲色地把他的 LP 全包起來....:P
不只鋼琴音色變化多端,而且論及詮釋,更是把蕭邦的歌唱氣氛使用最典雅的線條表現地令人贊嘆不己。我個人不算喜歡蕭邦,但是我被
DOYEN說服地熱愛聽『他的蕭邦』。男性鋼琴家終於又讓我找到一個可以跟蕾菲布相提並論的高手了,真是替男性揚眉吐氣....:)
再來是PHILIPS的阿勞,聲音雖然比DG豐潤好幾百倍,但是可以輕易聽出全頻段加料扭曲地非常嚴重;聽不出來?沒關係請服用『現場等於音響』:這
台鋼琴高音時往極左邊,低音時往極右邊,而且低音的深度平面與高音完全相同,這太明顯絕對不是現場。所以,這種LP讓我完全聽不出阿勞有什麼音色藝術的演
奏技巧;要不是我有法國INA出版的阿勞CD,憑這種LP(或PHILIPS的CD),我一定會斷言阿勞根本是沒有音色技巧的三流鋼琴家。這種問題多多的
LP還要花我三百多元買?為什麼前面的正確錄音之LP反而一張不到200元?LP族真的比較懂音樂、比較懂音響嗎?
最後是約196X的DG之阿姬麗希,原始第一版LP如何我沒聽過;但是在這張『後來出版』且『經過數位轉錄』的LP中,明顯可以聽出為了彌補
DG向來音質太乾的問題,數位轉錄時加上了非常多『數位殘響』,導致音質乍聽之下是豐潤好聽的。當然,採用『現場等於音響』的立場,馬上發現鋼琴的『形體
感』死得非常難看,完全『看』不到任何具體實在的鋼琴形體,好像被劈碎的鋼琴東一個音、西一個音,這就是數位殘響加料後聲音變得嚴重不正確。結果,照樣聽
不出阿姬麗希是什麼等級的鋼琴家。這種MP3還糟糕的數位轉錄LP,一張市場售價竟然超過300元?
最後還是拿出一張要八仟元的蕾菲布LP,當然是最正確的錄音、最正確的轉錄、最殺唱頭的LP與最偉大的鋼琴家。這張唱片是極少數售價被炒翻天、偏偏是
正確演奏與正確錄音的頂級唱片;一但愛上了,只有咬緊牙關買下來......當然了,FY/SOLSTICS
是錄音最正確的唱片公司,所以蕾菲布的CD一點都沒有輸給LP;我花這一大筆錢買LP,只是想證明看看這種世界第一名的錄音藝術,會不會保證CD贏或LP
贏......結果我無論怎麼測試,最後的答案永遠是『錄音(轉錄)科學決定一切』與『唱片公司是否堅持錄音藝術是唯一關鍵』。
懂錄音藝術的愛樂者是幸福的:相同的錄音、相同的轉錄之下,LP的第一版位一定最好聽、最高傳真,這幾乎是絕對的事實。當別的LP族體驗該事實而追逐
高價版位時,我們早就使用錄音藝術的原則另謀他路;管他是什麼版位,造成『音響不等於現場』就是有問題、沒必要浪費時間與金錢的唱片。結果,我們找到的唱
片絕大多數都在『錄音水準』遠勝市場流行的高價版位,價位更是因為無人識貨而便宜到爆。就算談到演奏水準,這種涉及主觀的感受最容易當成媚俗流行的藉口,
但是真誠的愛樂友一定可以輕易破解這種『偽裝的古典音樂迷』現象:錄音水準要求嚴苛的唱片,怎麼可能不會要求最嚴苛的演奏水準?於是,利用『音響就是現
場』這麼簡單的方法,我們輕易找到了大多數 LP族完全不懂的好唱片,當一個有真正的音樂素養與頂級音響水準的 LP族。
這只是從個人的自我實現來談而己,這麼詭異的現象:『錄音違反音樂欣賞的需要、轉錄硬是削減訊息,結果價位反而更高?』發生了,值得好好使用社會學思
考思考,這將在下一篇文章論述。
[回
企畫首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