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就是現場》淺論LP版位高價現象與音樂欣賞的理性因應

 
 

作者:蘇友瑞                   


  前文『《音響就是現場》以鋼琴演奏LP之錄音正確談音樂欣賞』留下一個有趣的嚴肅問題:『錄音違反音樂欣賞的需要、轉錄硬是削減訊息,結果這種唱片反 而價位更高?』。這個現象己經在前文描述,這裡的重點將放在分析此現象的社會學因素,並提出從音樂欣賞的藝文立場如何理性(有效地)因應這種社會象。其實 原則非常簡單,就是回歸到『音響就是現場』這個最基本的原則。

  LP(黑膠)唱片播放被重新重視之後,以現在的客觀市場價格而論:凡是英國版、英國錄音、英國演奏團或演奏家,很容易就會出現『ED1』或『首刻』的 高價化現象。即使是相同的再版或首版,英國版的價位也一向高過德國版、法國版與日本版。這種高價化現象絕非一般膚淺的『炒作價格』之道德批判,而代表著更 重要的問題。

  同樣的錄音與同樣的播放方式,無論是LP還是CD,通常ED1或首刻的聲音一定比新版更好,這是非常客觀的科學現象;任何測試都可以出現相同結果,聽 不出分別的人反而必需質疑自己的『音』之本能或音響系統的科學水準。

  隨著ED1或頂級版位的高價化越來越誇張,LP界開始出現『不必那麼重視版位』、『輕鬆聽就好』的看法。很可惜這立刻變成巨大矛盾:LP絕對遠比CD 更高價、LP絕對遠比CD更麻煩,既然選擇了又高價又麻煩的LP系統,卻又宣稱要低價又輕鬆地認為高價版位不重要?那麼還浪費時間玩又麻煩又高價的LP系 統幹麻?如此自相矛盾的言論,必定帶出虛偽,虛偽必定帶出古典音樂素養與音響科學水準的限制;凡是自命清高強力主張LP是聽音樂、反高價版位的言論,無一 不是表明他只是拿『玩LP』當成自命清高的手段,當然一定是我再三論證的『偽裝的古典音樂迷』。

  難道玩LP註定走向這種貴族路線嗎?




  不過是幾年前,我在新天新地林主惟先生的影響下,從3B2T走出來,進入法國古典音樂與演奏的崇高聖殿。這下子糟了!我過去不懂所以很少擁有法國古典 音樂的第一版CD,老牌子的法國古典音樂廠之舊版CD極難找到,更有一大堆逸品只有LP沒有CD。當然可以等有志於出版美好老錄音的頂級廠牌(例如 CASCAVELLE 與 Archipel)出版新CD,可是性急的我根本等不下去;所以,我只好乖乖走進LP系統,為的是這些沒有出版或買不到老版位CD的美妙演奏。

  隨著自己的LP硬體系統實力增強,很快地又讓我發現除了極少數像樣的法國小廠外,絕大多數的老錄音都是LP遠勝CD,越是國際大廠情況越嚴重、甚至達 到自我扭曲的地步;『海費茲很冷冽的神話』就是狠狠指控古典音樂迷與音樂發燒友的最佳範例,必需要詳細說明。

  當初人人都說海費茲的演奏很冷冽,以下引自我在《古典音樂雜誌》的舊文:『....海費茲的台風和超技給人一種冷靜無情的印像,但艾爾曼 (Elmam)則被認為較溫暖;如果在實驗室中不告訴受試者目前播放的是誰的演奏,則相同曲目下,評海費茲是冷靜無情的比例不會太大;針對某些特定曲子, 受試者反而會一面倒地主張艾爾曼是冷靜無情的。』

  記得這個音樂心理學的實驗好像是在195X(?)左右,嚴重的問題是,縱使有這個足以嘲笑古典音樂迷的科學實驗,當時的樂評與愛樂者仍然『不敢相信自 己的真實聽感』,只願相信『廣告文宣的形容詞』,繼續堅持著海費茲很冷冽的『謊言』,為的是滿足『海費茲是忠於原譜的演奏』、『冷冽就是客觀忠於原譜』的 廣告文宣,一直延續到198X之後的CD時代。

  CD時代開啟了唱片市場徹底商業化、毫不精緻的『庸俗化』現象,唱片大廠尤其嚴重,連一些我非常喜歡的法國小廠都跟著擺爛(例如Calliope)。 庸俗化的現象是有客觀定義的:就是把原始完完整整的錄音,透過各種加料與扭曲來產生特殊宣傳效果,目的正是為了迎合音響性能不足與音樂欣賞依賴評論的『偽 裝古典音樂迷』。

  為了行銷更多海費茲的唱片,迎合所謂『冷冽就是客觀忠於原譜』的文宣口號,很明顯地讓我發現海費茲的所有CD之音質變得『很冷列』(高明的音響玩家會 發現這是唱片被加料扭曲而不自然)。而且相反的,華爾特被公認很溫暖,所以明明相同的唱片公司,華爾特的CD偏偏與LP一樣溫暖。歸納這些證據,我敢猜測 一定是製造CD時主動幫海費茲的錄音加料,來營造『冷冽的謊言』;反正他們的銷售對象不是我們這種發燒友,而是一大堆沒有信心忠於耳朵又想學習入門古典音 樂的人;這些人就被這種謊言活生生踐踏了,日後會對古典音樂有多少『真誠的好感』實在令人懷疑!

  換句話說,除了極少數像樣的良心廠牌外,新出版(即使是第一版)的CD都是遠遠輸給LP;因為只要是科學的音響系統即使全套不到三萬元,都可以輕易聽 出加料扭曲的不舒服、虛假聽感。很多讀者常質疑我為何忠於推薦新天新地唱片行的唱片?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同樣性能的LP硬體與CD硬體之下,播放『新錄音 的CD』明顯比播放『舊錄音的LP』好聽,這就是錄音藝術進步而不擺爛的鐵證,我就會推薦這種良心廠牌。同樣的,相同的錄音,新出版的CD絕對不能輸姶老 版位,這是轉錄或製版不擺爛的另一重要證據。在這兩個重要判準之下,我只好乖乖地推薦新天新地的那些廠牌了。

  LP在舊錄音的軟體優勢是這麼地明顯,凡是熱愛1980年代之前的錄音與演奏者,都無法避免這種社會現實:出版CD比出版LP更擺爛。當然了,如果那 幾家重視錄音藝術的CD廠商出版這種老錄音的『新轉錄CD』,由於轉錄同樣是科學,新轉錄一定狂勝舊轉錄,錄音藝術高明的『新轉錄的CD』保證大勝『舊轉 錄的LP』。沒有新轉錄CD之前,走向LP有其不得不然之故。那麼,一定得被迫走向前述的貴族路線嗎?




  幸好我從頭到尾堅持著『音響就是現場』的正確原則。

  由於重視『音響就是現場』,我很快地就發現:很多所謂發燒的1950到1980之老錄音,都是因應當年音響重播能力普遍不佳的情況下,『削減訊息』的 錯誤錄音。為何『削減訊息』呢?因為不良的音響系統下,『削減訊息』才不會殺音響,才會讓音響『好聽』。所以這些錄音在當年也許真的很發燒,時到今日根本 只是三流的錄音水準,何必去追著跑呢?(註:雖然仍存在著很多經典『老』器材而且足以高傳真地傲視現代音響,但是回歸該器材出現的時代,往往是貴到沒有人 買得起,所以主導當時音響大眾性能絕對不是這些頂級逸品。)

  我們憑什麼可以批判它們是三流的錄音水準?很簡單,『音響就是現場』!這個標準一出現,所謂的大DECCA、RCA LIVINGSTEREO、六眼CBS......幾乎通通不合格;EMI FRANCE 雖然有非常多六十年代就可以宰殺現代音響的頂級錄音,但是只要是英國版,管你是ED幾就一定造成『音響不是現場』;使用錯誤LP系統可能覺得很好聽,使用 正確LP系統就會發現英國版 EMI FRANCE 非常明顯在轉錄上隨便加料,與 CD 中公認最爛的 GROC版之走向一模一樣。

  有趣的是,先前我的LP硬體水準很差,所以覺得 EMI FRANCE 的英國版很『好聽』,但是仍然以聽出它不是那麼像現場。等到LP硬體大幅升級後,不但聽出英國版的『好聽』是因為『削減訊息』,更可反以聽出它的走向與現 場完全相反。也就是說,就算LP硬體很糟,只要堅持著『音響就是現場』,最後終究會發現『當時不夠好聽』的LP唱片『才是夠正確的LP』。




  堅持『音響就是現場』這個重要原則,我馬上發現LP的軟體界充滿著更多更離譜的扭曲神話;公認的好錄音,其實都是1960年代的落後科學水準;到了現 代,LP明明可以得到更接近現場的高傳真科學水準,但是發燒友與愛樂者不敢相信自己誠實的聽感,反而自我欺騙去迎合1960年代的落後水準。結果,下場就 是硬把自己擁有百萬元性能的好LP,調整成只有十萬元性能的次等LP,去播放只有五萬元性能的落後老錄音,最後得到五萬元左右的低級音響水準,再自我催 眠:我會欣賞LP耶!......

  1960、1970年代當然有極少數高手,錄下了足以痛宰現代百萬音響頂級錄音。但是在以上社會學式的論述中,它一定是『當年』覺得很難聽的唱片!因 為當時的音響硬體跟不上這種頂級的唱片。所以它絕對不會是當年『公認』的好唱片,而需要擁有現代科學水準的發燒友不拘泥老教條地發掘出來。這些唱片因為不 被公認,所以價位相對低很多,放是造成有此眼光的LP族幸福無比!只要花200元,就可以買到比第一版CD更佳的LP,然後輕易把數千元、數萬元的公認發 燒LP之最佳版位打得七零八落。

  很多人以為我只是講錄音,請注意,連演奏家的聲音你都無法正確聆聽的劣等錄音,你是憑什麼認定他是大師?憑人云亦云?憑媒體廣告?前文那張轉錄地亂七 八糟的DG之阿姬麗希,過度的數位殘響加料下根本『完全聽不到』阿姬麗希的音色變化,只聽得她的速度變化;這樣子可以聽出阿姬麗希是鋼琴大師?這麼一來, 隨便一台midi都可以模擬一個阿姬麗希,要幾個給你幾個。再說英國版DG的吉利爾斯,那種音質被柔化的LP那有可能聽得出吉利爾斯具有『鋼鐵般的觸 鍵』?是用『聽』得還是用『猜』的?明明是被柔化的鋼琴聲還聽不出來,還要自我欺騙聽到了『鋼鐵般的觸鍵』的吉利爾斯,還有花了極高價的LP與極麻煩的 LP調整來強調這個神話......

  千萬別以為你自認為是『聽音樂的』就可以躲掉上述批判。我的確相信即使是三流音響也可以聽到『音樂』,但是,既然打算使用三流音響,卻要辛苦地使用又 貴又麻煩的LP?再追逐又難買又雜音處處的二手唱片?自我欺騙永遠是音樂與科學雙重墮落的開始。再者,即使像我當年採一萬張唱片與數千本總譜來躲避三流音 響的困境,最後還是流於忽視音色藝術的下場。所以『只聽音樂』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高調,放在玩LP更是令人嘆息的矛盾。




  因此,服膺『音響就是現場』的愛樂者或發燒友,玩LP才是幸福的。因為老錄音的優點在於很多大師與夢幻樂團己經過去,熱愛音樂的我們忍不住很想好好欣 賞;老錄音的另一個優勢就是『不值錢!』:頂級的錄音因為曲高和寡而誇張地低價,可以得到遠比CD更好的播放效果。在這樣的雙重優勢下,我成為一個快樂卻 吝於分享的LP族,因為萬一我發現的頂級LP被炒熱就死定了......

  不過我很清楚,只要版權時間一到,就會有眼光獨到的頂級錄音藝術小廠幫忙出版正確轉錄的CD,到時這些LP知識無論多麼正確,終究會淹沒在歷史洪流之 下;這真是可怕的宿命,不過也是福音;萬一我找到的這些超低價LP被炒熱到高不可攀,那就可以等這種正確轉錄的CD就足夠對抗了。

  我手上的LP資料隨時可以舉辦『殺LP的音響分享會』,看看是我這些一張200元的LP比較高傳真?還是市場上高價版位的LP比較高傳真?這都可以當 場見真章的。不過,鑑聽的音響系統一定要滿足『音響就是現場』的高傳真原則,不然就會像我在『殺音響座談會』所展示的:好聽與難聽將會因為音響錯誤而完全 顛倒。其實我根本一點都不懂LP硬體,也不必懂......:P 我只要到處去LP高手家訪,把他們自豪的發燒LP唱片使用我的一張200元唱片打得體無完膚,他們就會心存感激而好好教導我、幫忙我把LP調整完善了。而 我如何知道調整後有無完善?當然還是以『音響就是現場』來鑑識調整結果。於是,這麼難入門的LP音響硬體,就在『音響就是現場』的原則中輕易達到極緻。

  其實LP一直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音響就是現場』的原則與應用,它可以輕易地使用在音樂與音響的各種領域,其他應用就等待大家一起發掘了。雖說認識了 這社會學現象可以使用誇張地超低價買到一大堆演錄雙絕的頂尖LP,同樣的理由也造成我實在不敢太明目張膽地分享這種LP資訊;否則二手市場可能輕易地出現 變化......不過,只要是『仔細看過』我一系列『音、樂分立』與音響家訪文章的網友,應該都可以輕易猜出80%的LP是那一種...:)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