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典音樂好多年了,從來沒有過的感動,在最近如泉湧出,而且開始瘋狂進補採購新唱片,雖然荷包大大失血,但來自這些音樂的震撼卻讓我內心翻騰不已,幾個晚上都睡不好覺,一直在想著:我先前幾年的古典音樂真是白聽了!
是什麼讓我這麼著迷呢?不要以為我這個半調子的發燒友換了什麼Hi-end器材,所以才以「發現美聲」深受感動,更不要以為我有通天本事拿到江澤民傳給我的紙條。我不過是發現了幾個歷史錄音廠牌,開始對歷史錄音感興趣,不應該說深深的被這些歷史錄音給吸引住了。
在與身邊幾位對錄音與音樂相當熟悉的朋友多方討論下,讓我在聽這些歷史錄音的時候,除了專注於對音樂詮釋的理解外,更刺激我去思考這些唱片的錄音與音樂的關係。
在最近幾期「音響城邦」雜誌中陸續刊載數篇關於歷史錄音的文章,似乎唱片市場又要掀起一陣歷史錄音風潮。
是這樣嗎?
也許風頭就這麼一陣子,過些時日也就煙消雲散了。買氣,終究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可是,那一頁頁精彩的錄音歷史卻始終在那裡供人回味。
最近看到網路上看到一些老資格的樂友和發燒友分享手邊絕版多年的經典錄音,包括西格提(Joseph Szigeti)與哈絲吉兒(Clara Haskil)等具有傳奇色彩的音樂家所遺留的錄音作品。這些人錄音作品的黑膠唱片(long-playing disc, LPs)首刻板在知名拍賣網站eBay上也常常出現令人驚訝的成交價格。(想到這裡,就慶幸自己還沒跳進這個火坑,不然,被人坑了還洋洋得意地在坑裡跳舞!)
雖然沒能親耳聽見記錄在LP中的歷史,但是,CD世界的歷史錄音寶藏也夠豐富的了!此處休說CD、LP音質優劣的論戰,那僅僅是一個如同在爭論手排車好還是自排車好的愚蠢問題,這裡只談歷史的保存與音樂的流傳。
歷史錄音CD中所承載的是讓人難以否認的人文精神與音樂傳統的延續。但在這樣巨大的文化使命下,歷史錄音的轉錄便成為極其重要的關鍵:錄音轉錄能不能承載這樣的人文與音樂的精神及傳統?
一般而言,歷史錄音的後製作業約可區分為兩大流派:「壓縮動態派」與「不壓縮動態派」。
壓縮動態派為求「聲音好聽」,會把母帶資料作訊號篩減並做動態壓縮。因為歷史錄音的母帶或早期78轉LP可能已經受到傷害,又或者存在初期錄音技術所難以避免的高頻嘶聲,歷史錄音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充滿『炒豆聲』」。在這個講求高音質、高傳真度的錄音年代,聽眾怎能接受花錢買一張不論曲目為何都編制有糖炒栗子小吃攤的唱片呢?如果母帶受損情況嚴重,可能還會有突起的噪音和破碎的聲音資料,誰又會願意掏錢買這種擺明了告訴你是瑕疵品的唱片錄音呢?為了讓大家聽起來好聽,不至於痛悔當初白花錢,一些唱片公司在出版歷史錄音時便使用錄音技術重新做了修正。如此一來,歷史錄音會變的很好聽,例如保有豐富歷史錄音資料的EMI、DG等大唱片公司,而近二十年來逐漸走紅唱片市場的NAXOS旗下出了一系列珍貴的錄音資料,也可視為該派代表。
這些唱片公司在轉錄時將努力對母帶進行所謂的「噪訊篩減」,經過這個過程,歷史錄音好聽多了,糖炒栗子小販從此被樂團解雇,至於資料破毀的部分,在電腦上皆可做出修正。由於把高頻的部分篩減掉了,雖然除去了噪音,讓背景安靜無比,但也破壞了樂音的泛音結構。至於在低頻與大動態的部分,或因錄音麥克風的關係,或因母帶受損之故,歷史錄音也可能有失真現象。因此,不僅高頻需要篩減,低頻處也需要調整,掐頭去尾之下,整個動態範圍就被壓縮了。在重新修正之後,修復工作還可能會動到大量的EQ調整,好使被壓縮頻率範圍內的音樂呈現同比例的動態變化。經過這種等化處理之後,歷史錄音會聽起來很好聽,但整個樂曲的原始風貌盡失,演奏家與指揮家的音樂素養與技巧也被修裁得面目全非。NAXOS花了很大的功夫找到許多老錄音的名曲名盤,但是在他們費盡心力修補之後,錄音是好聽,但音樂不見了。
另一派是不壓縮動態派,該派求的是「歷史紀錄的還原」,他們的製作目的跟現代錄音一樣,簡單講就是求「傳真度」,在最可能的範為內,保留最完整的聲音動態。此外,該派也不願為了讓聲音好聽順耳而過份借重科技力量去修補錄音失真或母帶受損的失真。因此,當我們在聽這些歷史錄音時,當時錄音技術所難以避免的高頻嘶聲並未被刻意篩減,這對保存音樂的泛音結構有極重要的意義。這派的代表包括了法國的Malibran Music、德國的Living Stage,以及英國的Pearl等。他們企圖以最真實的聲音還原錄音現場的音樂,如果真有必要對母帶進行修補,他們不以製造出討好聽眾耳朵的聲音為目的,而是藉重具有音樂素養的錄音師以「不修改演奏家原始音色」為原則的方法進行必要的修補。也許嘶聲和一些未被修補的失真聲音不一定討喜,但當聆聽者能夠很精確的掌握到樂曲細節以及整個曲子的動態變化時,直接來自音樂本身以及音樂家詮釋的感動,則正是該廠製作人的音樂理念:你聽到了嗎?這就是布魯克納,這就是古諾,這就是福特萬格勒,這就是提博......。
從歷史錄音轉錄製作的不同取向,我們可以這麼說:歷史錄音背後承載著的是音樂與錄音的極致美學,這種美學觀是建立在人文精神與音樂傳統之上。假使一個唱片公司或製作人,又或是錄音師對於對於古典音樂製作不抱持人文主義精神並尊重音樂的文化傳統時,他們的「好心」,反而成了間接殺死音樂的毒藥。
[回企畫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