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芭蕾音樂的遺珠─皮爾奈的《西達利斯與牧神》

 
 

                  


TIMPANI 1C1059

法國的芭蕾音樂一向是該國古典音樂中的一項獨特產物。其中雖然經歷了1830到1870間四十年的沒落期,但之後由於德利貝(Delibes)所創作的《柯佩莉亞》【Coppelia】大型芭蕾舞劇的成功再次將芭蕾音樂的風潮帶回古典音樂的主流殿堂。當然,法國作曲家在這方面的長才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現在這些浪漫時期的芭蕾音樂為眾人所熟之的除了亞當(Adam)的名作《吉賽兒》【Giselle】以及德利貝的《柯佩莉亞》和《西兒薇亞》【Sylvia】之外,其餘的作品都鮮有機會在音樂廳一現芳蹤。(相反的,柴可夫斯基和普羅高菲夫等俄國人的芭蕾作品卻在今日大行其道。)事實上,到了二十世紀法國本土的音樂革命也順便將這種背負著傳統華麗曲風卻罕有實質音樂內涵的音樂型態做了大幅的變革。於是拉威爾以他充滿官能美和神秘主義氣息的《達夫泥與克洛依》力掃沉痾,開創了芭蕾音樂的新頁﹔史特拉汶司基則以他的《彼得洛希卡》再創新世紀芭蕾音樂的魔幻寫實樂風,並進一步奠立了芭蕾音樂也可以言之有物的典範。在兩位大師的曠世傑作引發的改革效應下,芭蕾音樂逐步揚棄了裝飾音樂的窠臼和一味典雅抒情的呆板身段,搖身一變成為真正和舞蹈情節密切配合的敘事音樂。但儘管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先例讓後輩作曲家群起傚尤,仍然有一群人希望以結合傳統和現代的折衷做法替這個源遠流長的音樂型態賦與新詮釋,像本文的主角加百列。皮爾奈(Gabriel Pierne,1863- 1937)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這部生前的名作《西達利斯與牧神》【Cydalise et le Chevre-pied】中我們可以一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音樂風格成功塑造的新時代芭蕾音樂典範,向來致力於在古典音樂中挖掘滄海遺珠的法國小廠Timpani此次又以這張CD【該曲的世界首次全曲錄音(CD編號1C1059)】讓我們有機會欣賞一部傑出的芭蕾音樂創作,藉著這次難得的機會筆者就以愉悅的心情向大家介紹這張動聽的專輯吧!

音樂神童


本文的作曲家皮爾奈和許多知名的作曲家一樣式不折不扣的音樂神童。他於1863年生於法國北部梅茲(Metz)的一個音樂家庭。他的父親對聲樂有高度的熱忱和傑出的才華,然而他放棄了成為一名聲樂家的大好前程,自甘平淡地選擇在當地的一所音樂學院教授聲樂。小皮爾奈的音樂啟蒙教育由他的母親一手包辦,媽媽就是他生平第一堂鋼琴課的老師。然而,普法戰爭的爆發迫使皮爾奈一家放棄他們在梅茲的住所舉家遷往巴黎定居。這個本為逃難的遷徙卻也意外地開啟了他日後叱吒巴黎樂壇的音樂天才。皮爾奈進入巴黎音樂院後成為德布西的同學(他終其一生都是德布西音樂的忠實擁護者,並首演了多首德布西的作品。),並且開始展露他全方面的音樂才華。他師從當時和迪梅齊名赫赫有名的音樂院鋼琴教育大師朱利安。法蘭西斯。馬蒙泰(Julien Francois Marmontel)【瑪格利特。隆的老師】學習鋼琴﹔從艾密爾。度蘭(Emile Durand)學習合聲﹔和法朗克學習對位法、賦格以及管風琴演奏﹔並和馬斯奈學習作曲,在音樂院的畢業典禮上他得到了以上諸項課程的首獎並成為當時巴黎樂壇最受人矚目的後起之秀。皮爾奈也不負眾望緊接著在1882年獲得羅馬大獎,他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遊學羅馬的麥迪奇別墅(Villa Medici),而這三年的異國生涯也為他日後的作曲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在皮爾奈的回憶錄中提到這三年是他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三年,他學會和文人雅士一起去沙龍聽音樂會,從而認識了葛利格、李斯特等當時的音樂大師。羅馬時期的管絃樂創作─管絃樂組曲、序曲和交響詩《小精靈》─都是他忠實反映這段快樂時光的音樂產物。

展翅高飛


回到巴黎的皮爾奈在父母開設的音樂學校任教。他在那兒認識了日後的人生伴侶─露易絲。貝岡(Louise Bergon),這位高級公務員的女兒不僅氣質高雅,對音樂的品味尤其獨到,咱們年輕的皮爾奈不由自主地為她傾倒,在他熱烈的追求下兩人終於在1890年共節連理。同年,偉大的法朗克過世,皮爾奈繼承了大師在聖。克勞帝德(Sainte- Clotilde)教堂的管風琴師頭銜,這個人人覬覦的管風琴界寶座一直到1898才交給查爾斯。杜那米爾(Charles Tournemire)接手。回到巴黎後他也認識了當時一些著名的文藝界朋友,比方說他和聖桑就是交情匪淺的好友(他們曾經住在同一棟公寓裡。)﹔和畫家陸克。奧利維。梅森(Luc-Olivier Merson)也有深刻的友誼,皮爾奈常常到梅森位於不列塔尼的鄉間別墅去渡假。因為他的關係皮爾奈成功的打入巴黎的文人社交圈,這點有助於日後他在寫作芭蕾音樂或是歌劇時能夠輕易地找到適當的寫作題材並且找到合適的劇本作家。
從1903起皮爾奈有幸能代理當時法國的指揮大師愛德華。柯隆納(Edouard Colonne)指揮他著名的《柯隆納音樂協會管絃樂團》,在大師於1910年辭世後,皮爾奈被任命為該團的音樂總監正式接掌了這個當時法國最有實力的樂團之一。(當時柯隆納和帕杜盧、拉穆盧以及學院管絃樂團並稱巴黎的《四大》,關於這四個交響樂團的簡介請參考筆者之前介紹拉穆盧管絃樂團的文章。)從此之後,皮爾奈開始過著作曲家和指揮家的雙重身分。在指揮上儘管他並沒有背離柯隆納所建立的優良傳統,但皮爾奈前衛的時代感讓他廣泛地開拓了樂團的演出曲目。在柯隆納時代,該團是以演出傳統浪漫派大師的作品而著稱於世的─貝多芬、白遼士、華格納以及法朗克都是他們的招牌曲目。皮爾奈在上任後開始大量推廣當時一些法國新銳作曲家的作品─聖桑、夏邦提耶、丹地、夏布里耶、德布西以及佛瑞﹔甚至一些更年輕的作曲家諸如拉威爾、胡塞爾、舒密特、史特拉汶司基(他在!910年於巴黎歌劇院狄亞基列夫的《俄國芭蕾舞團》的演出中首演史氏的成名作《火鳥》。)、李察。史特勞斯、米堯、奧乃格、普羅高菲夫等人的作品。這種大膽引介新作的決心和勇氣的確令人佩服,但是也無可避免地遭到眾人非議,例如他在首演米堯的《第二號管絃樂組曲》時就因該曲在當時過於離經叛道的新潮曲風引發了樂評和群眾的爭相詆毀。他的好友聖桑在當時寫了一封著名的信表達了他嚴正的抗議,〝我很遺憾你竟然為那些低俗的創作大開方便之門,讓它們有機會在巴黎的樂壇上現身。尤其是一個從精神病院出來的瘋子信筆塗鴉的音符也被你呈現在一群不友善的聽眾面前。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調子絕不可能構成音樂,充其量只是一群令人生厭的不和諧音罷了!〞儘管遭遇了種種的阻力,皮爾奈這些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的首演卻成為日後大家公認對法國古典音樂界復興運動居功厥偉的推手,因此《法國作曲家協會》也決定在1924年邀請他為該會的榮譽會員以表揚他在推廣法國音樂上的卓越貢獻。

兼容並蓄


皮爾奈的作曲家身分並沒有被他在指揮界的聲名所掩蓋。相反的,他總在指揮別人的作品時汲取寫作的靈感,沒有指揮的空檔他就埋頭作曲,所以終其一生他也稱的上是一位作品等身的音樂家。皮爾奈的作曲風格深受他眾多老師和同儕的影響,但是他自己優越的音樂性往往能將這些不同的音樂風格鎔鑄為強烈的個人色彩,例如從馬斯奈的影響中,他承繼了對戲劇及歌劇方面的敏銳感受﹔法朗克在管絃樂法的嚴謹結構和合聲技巧上的明晰自持又啟發了他視作品為整體的宏觀視野﹔同期的好友聖桑則讓他領受了傳統法國古典主義純淨的生命力。皮爾奈就在眾家的薰陶下一點一滴的成辦了他個人多采多姿的音樂世界。

豐富的創作


皮爾奈的作品不但質量俱豐而且涵括了各種的音樂類型。在藝術歌曲上,他的耕耘有目共睹,大部分的創作皆取材於著名的詩人泰菲爾。高堤耶(Theophile Gautier)和維克多。雨果﹔連篇歌曲集則從尚。羅杭(Jean Lorrain)的作品《短篇小說,昔日的夜晚》【Contes,Soirs de jadis】以及保羅。福特(Paul Fort)的名作《六首法國敘事曲》【Six Ballades Francaises】中獲得創作靈感。在鋼琴作品上他只寫了一些練習曲和小品,其中以《音樂會練習曲》【Etude de Concert】最為著名。他在中年以後才涉足室內樂的創作,一些動聽的作品諸如《小提琴奏鳴曲》、《鋼琴五重奏》、《大提琴奏鳴曲》、《鋼琴三重奏》、一首為鋼琴、大提琴和長笛所寫的《室內奏鳴曲》【 Sonata da Camera】以及一首《弦樂三重奏》【獻給法國著名的帕司基(Pasquier)提琴兄弟檔】都完成於1900年他三十八歲之後。他的管絃樂創作也不甚豐富,但是這些作品都展現了高度的音樂性,較知名的作品有《聖方濟修會的面貌》【Paysages Franciscains】以及《音樂廳的印象》【Impressions de Music-hall】這兩部作品揭示皮爾奈晚年的創作,儘管如此音樂中散發的活力和他早年的創作相比絲毫不顯遜色。皮爾奈在協奏曲領域留下了四部作品,包括了現在豎琴界的經典曲目《Concertstuck》以及《鋼琴協奏曲》、《為鋼琴所寫的交響詩》【Poeme symphonique avec piano】和一首《為小提琴所寫的巴斯克狂想曲》【Fantaisie Basque avec violon】。皮爾奈走在時代尖端的敏銳觸角讓他的創作領域巧妙地延伸到當時新興的戲劇配樂上。他在1894 年替尚。羅杭的戲劇《Yanthis》譜曲,其後又分別替愛德蒙。侯斯坦(Edmond Rostand)的兩齣戲劇《遠方的公主》【La Princesse lointaine】和《撒馬力亞人》【Samaritaine】以及皮耶。洛替(Pierre Lotti)的《Ramuntcho》作幕後配樂的工作,在這個領域他稱的上是最早的先鋒之一。皮爾奈受他的老師馬斯奈影響也寫了幾齣音樂喜劇和喜歌劇,這些充滿活力的創作展現了他獨特的幽默感,這些作品是《迷人的酒杯》【La Coupe Enchantee】、《金鈕扣》【Bouton D’or】、《塔巴罕的小姐》【 La Fille de Tabarin】、《別和愛情開玩笑》【On ne badine pas avec l’amour】、《蘇菲。亞諾》【Sophie Arnould】以及一部抒情戲劇《旺代》【Vendee’】(法國的一個省)。皮爾奈在神劇上的耕耘卓然有成,他的幾部作品皆是當時同類作品的典範 ─《一千年》【L’an mil】、《幼童十字軍團》【La Croisade des enfants】、《貝特蘭的孩童》【Les enfants a’ Bethleem】以及《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 Saint-Francais d’Assise】都是當時享譽樂壇的傑出作品。在他廣大的創作領域中,最後的一塊空白就是由芭蕾音樂來填滿。在他五部作品中最為人稱道的當然就是本文的《西達利斯與牧神》,其他的四部則是《薩菲的項鍊》【le collier de Saphir】、《印象》、《快樂的巴黎長舌婦》【Les Joyeuses commeres de Paris】以及《旋轉》【 Giration】。

關於本曲的創作背景


這部芭蕾舞劇的劇本是由佳斯東。亞蒙。德。卡亞維(Gaston Arman de Caillavet, 1869-1915)以及羅伯。德。佛雷赫(Robert de Flers,1872-1927)兩位劇作家共同撰寫的。當初他們在建議皮爾奈使用這齣劇本的時候曾教皮爾奈躊躇良久,因為該劇雖然有濃郁的浪漫氣息但是整體的連貫性卻顯得有些鬆散,為此他們三人費了一番功夫對劇本一再修改才成功地完成現在的版本。這部芭蕾音樂的創作始於1914年並在翌年的二月就順利的完成,但樂曲的首演則遲至1923年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季才在卡密爾。薛維拉(Camille Chevillard,當時拉慕盧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也是二十世紀初期巴黎古典樂界最傑出的指揮之一。)的指揮下進行。薛維拉和皮爾奈是多年好友,本身也是一名作曲及指揮雙棲的狠角色,他在接到指揮本曲的邀約時興奮地立刻寫了封信給他的好友:“親愛吾友,總算有一個依然在世的法國作曲家邀請我在歌劇院指揮他的作品,在那我通常只會和死人的遺作打交道!”薛維拉當時的熱情也的確感染了這場首演,皮爾奈在首演後難掩興奮地對歌劇院的藝術總監賈克。羅赫(Jacques Rouche’)說:“ 薛維拉為他克服萬難令人激賞的新潮詮釋強裝一副筋疲力竭的樣子,但無論如何透過它的指揮我多少感同身受了自己作品所能誘發的樂趣,至少對我來說這是妙不可言的喜悅!”在同一場音樂會中也安排了雷昂卡伐洛的義大利寫實歌劇名作《丑角》在下半場演出,但是聽眾當天完全忽略了它,為此事皮爾奈還對羅赫表達了遺憾之意,他說:“這樣對它實在太殘酷了!”首演當天的編舞由雷奧。史達斯(Leo Staats)負責,主角西達利斯與牧神分別由女芭蕾舞家卡洛塔。贊貝莉(Carlotta Zambelli)以及艾伯特。阿維林(Albert Aveline)擔任演出。這場首演受到樂評和聽眾的一致好評,他們對整體音樂的豐富樂思、清新洗鍊的樂句以及卓越的作曲技巧都回報以高度的肯定,甚至連音樂院的音樂教授們也對這部作品的言之有物不落俗套給予同類型作品少見的高評價。的確,筆者在聽過這張CD後也深覺那些稱讚絕非溢美之詞,這部芭蕾音樂的確是動聽的佳作,尤其它的第一組曲更是筆者的最愛,最近每天品嚐仍舊興味盎然。接下來就為大家描述全曲的內容,筆者會以實際CD上的曲碼順序作解說,希望大家可以透過聆聽來了解全曲的真正內涵。Here we go!

第一幕,第一景:凡爾賽的公園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背景是一個人工湖,旁邊有一個岩洞。公園中央有一些大型的大理石花瓶,一個邱比特的雕像豎立在公園中,他的手拉著弓,身體一半被藤蔓所覆蓋。此時夜晚悄悄來臨。


1. 序曲


月亮緩緩地升上夜空,它柔和的光線遍照了整個大地。(背景是看不見的精靈們在森林中高聲合唱)在這個芭蕾舞劇的序曲中結合了人聲和定音鼓,巧妙地塑造了有如神話故事一般詭秘卻充滿靈性的開場白。這個嘗試明顯地揚棄了之前的芭蕾音樂偏向明快綺想的曲風,從而創造了日後啟發拉威爾《達夫尼與克洛依》的新形態芭蕾音樂,這種音樂就是重新擁抱人與自然的主題,將希羅神話對天地神衹的尊敬和怖畏摻入傳統浪漫派的糖蜜中。皮爾奈在此展露了他令人佩服的音樂洞見,這些當時稱的上新潮的嘗試將在接下來的第一組曲中有更明確而深入的發展。

2. 精靈和小仙女的舞蹈


當月光灑落樹梢,森林中的精靈和小仙女們就不約而同地從樹枝和灌木叢背後跑出來,他們都口渴了,於是伸長了雙手向岩洞方向乞求。這個樂章的風格和上個樂章有些許不同,在由弦樂奏出古老而略帶憂傷的序奏引領下,長笛和單黃管在續奏結束前出現替接下來的這闕精靈之舞鋪陳了迴異於上個樂章的活潑曲風。由這兩個木管樂器所構築的主旋律揭示了作曲家不只要為我們敘述一個神話故事還要以幽默的童話口吻令我們沐浴在無憂無慮的兒時回憶裡。這個融合了兩種音樂理念的旋律是交替出現的,就在木管看似為所欲為地大跳淘氣之舞時,弦樂就會適時地以莊重的姿態出場,曲末象徵天地神靈的人聲再次出現,整個樂章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氛圍。

3. 噴泉現身


此時在岩洞口出現一個噴泉,這個魔法噴泉緩緩地移動它龐大的甕形身軀,將甘泉分給每一個口渴的精靈們。此時傳來一陣動聽的笛聲,精靈們聽到笛聲趕忙跑開而魔法噴泉也再次回到了岩洞裡。這個樂章藉著魔法噴泉的出現重申了序奏時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曲子一開始以法國號奏出縹緲而悠遠的旋律,人聲在背景烘托整個主旋律並逐漸和法國號及弦樂融為一體。其後這種人天一體的合和達到了短暫的高潮,緊接著樂曲回到開頭時的基調準備迎接下一個主旋律的出現。第二主旋律是精靈之舞的延續,透過這種重現的過程,本劇象徵各個年輕牧神的長笛獨奏在曲終以靈動的姿態驚鴻一瞥地登場。

4. 牧神的學校


原來剛才的笛聲是年老的牧神所吹,牧神的學校就是由他主持的,他負責教育所有的年輕牧神。牧神們通常以兩個人為一組,照身高順序排列,排最後的就是最矮小的牧神。這段的主旋律就是進一步發展上一段的牧神主題,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題可以讓聆聽者毫不費力地將音樂和牧神善於吹奏排笛的形象作完美的結合。加上小號及手鼓的活力和動感,使這個齊聚牧神的樂章成了一個意氣風發的進行曲。

5. 牧神的長笛課


年老的牧神讓它的學生們圍繞著他坐下來並且開始傳授他們牧神的絕技─潘神笛。此時其中一位牧神犯了錯,他馬上被年老的牧神糾正。這位在眾多學生中被糾正的年輕牧神就是本劇的主角─史堤瑞斯(Styrax),他因為不守規定被年老的牧神罰站。史堤瑞斯不久就失去了耐性,他不想再罰站,嘴巴開始不由自主地嘟噥著,年老的牧神為此又把他教訓了一頓。之後,老牧神再次召集了他的學生們,要他們向先前一樣地環繞著他坐下來。這個樂章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音樂卻綻放了精采紛呈的巧思。在本段音樂中咱們的主角史堤瑞斯首次出場,想當然皮爾奈對於劇中第一男主角的首次現身必是禮遇有加,他特別使用了短笛和單簧管兩種音高較高的木管樂器來詮釋史堤瑞斯不受拘束的頑童性格。曲子一開始先尾巴松管吹出一段和緩的旋律象徵老牧神慈祥地向他年輕的徒弟們諄諄教誨。緊接著短笛和單簧管就已不馴的姿態為原本平靜的氣氛帶來一場騷動,只見史堤瑞斯開始以這兩個樂器為化身活靈活現地跟老牧神的教戒唱反調。不久弦樂和銅管也以急促的樂句回應了這個越演越烈的搗蛋行為。整首曲子的氛圍像是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圍繞著以史堤瑞斯為主的淘氣打轉。

6. 仙女的學校


接下來登場的是仙女們的學校,她們的隊伍也是以身高來排列的。學校的〝校長〞─一位年老的仙女─和老牧神把他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因為這段出現的主角是充滿靈氣的仙女,所以整個曲子的氣氛就顯得格外的寧靜和優雅。皮爾奈在此利用木管和弦樂撥奏相結合成功地塑造了仙女們脫俗的氣質,曲終單簧管和小號的旋律再次出現,預告了下一樂章愉悅的氣氛。

7. 舞蹈課


他們要聚在一塊兒上舞蹈課。調皮的史堤瑞斯又開始搗蛋了,他偷了老牧神的酒葫蘆並把裡面的酒一飲而盡,這下可好,他在接下來的舞蹈中就因酒醉而東倒西歪了。史堤瑞斯就用這種醉拳一般的雜亂舞步和仙女奈西拉(Mnesilla)跳舞,他蹣跚的步伐和恍惚的神態立刻引起其他牧神們的反感。這個樂章的主題是舞蹈,所以樂曲開頭就以長笛、短笛和手鼓引出一段類似古代宮廷舞蹈的復古旋律。弦樂再第一個主旋律結束後加強了這個優雅宮廷之舞的氣氛。以上可說是這個樂章的第一主題,緊接著本劇最令筆者難忘的優美旋律於焉出現,這段象徵第二主題的曲調以木管樂器繁複而靈動的序奏搭配弦樂在背景的不和諧音開始,接著在豎琴的陪襯下,象徵主角史堤瑞斯的單簧管獨奏就以和之前大相逕庭的自信柔和舒徐地為我們娓娓道來史堤瑞斯和仙女奈西拉在起舞前所醞釀的浪漫氣息,弦樂也在此時巧妙地在這平靜明晰的樂音上投射了綺麗的倒影。但是,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優美旋律結束後(事實上,筆者希望它永遠不要結束,因為這段旋律真的太美了。)整個樂曲的氣氛突然轉趨激烈,這個類似進行曲一般的旋律實際上代表了史堤瑞斯酒醉後不由自主的狂舞。這個狂放又優雅的戴奧尼索斯之舞在曲終達到了高潮。

8. 場景


年老的牧神為了懲罰他,無視於奈西拉的求情,叫一名史堤瑞斯的同學用藤蔓編的鍊子把他綁在大樹上。此時天剛要破曉。牧神和仙女們在集會後就相繼回家去了,他們竟然忘了史堤瑞斯還被綁在大樹上!可憐的史堤瑞斯正在傷心大夥遺忘了他,一隻小鳥出現了,牠的叫聲馬上讓史堤瑞斯忘了孤獨並且拿出笛子模仿牠的叫聲。此時奈西拉出現了,他幫史堤瑞斯鬆綁並且打算把他拖走,但史堤瑞斯深深地被早晨的氣息所吸引,於是他拒絕了奈西拉。現在他要嘗試自由的滋味,他要冒險。奈西拉無奈地離開。這個樂章重現了第五樂章時的主旋律,不過相同的旋律在此卻讓人聯想到老牧神對史堤瑞斯的責罰而非之前史堤瑞斯無法無天的行止。緊接著這段旋律,弦樂帶出了一段有些淒涼的序奏,然後象徵史堤瑞斯的活躍旋律短暫出現,之後整個樂曲又掉入意興闌珊的慵懶氣氛中,這大概是史堤瑞斯被綁在樹上後沮喪的懺悔吧!但是誠如之前他屢屢展示了自己狂放不羈的本性,我們在此也可以毫不驚訝地接受這個低調樂句的短暫,果不其然,樂曲又回到了之前愉快的曲調,然後由長笛在此奏出一段莊嚴的序奏引領整個氛圍巧妙地模擬了史堤瑞斯看到日出時升起對大自然的誠摯詠嘆。這個象徵自然界對史堤瑞斯的媚惑逐漸增強,直到整個樂章在物我兩忘的妙境中水乳交融。

9. 史堤瑞斯


獲得自由的史堤瑞斯恣意地採擷花朵享受他們所散發的清香,他也隨性採摘樹上的野果品嚐它們鮮甜的滋味,甚至盯著太陽瞧上大半天對他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趣事。從一株柳樹樹枝的縫隙中,他不經意地發現了一個邱比特的雕像。於是他撥開樹枝讓整個雕像露了出來。當他看到整個雕像的瞬間,因為恐懼而後退,但不久他就鼓足勇氣再次接近它。起先他只敢靜靜地端詳它,後來他壓抑不住好動的天性,竟然開始在雕像前跳起戲謔的舞步。接下來他更大膽地向雕像扔松果和橡實,其中一個果實正巧碰到了邱比特的弓。箭掉了下來。史堤瑞斯端詳著它,在它周圍繞圈子,遲疑了一會而又更加地接近它,然後終於抵不過好奇心用手指碰了碰箭頭,儘管仍有些許的害怕,但是他還是抓起了箭並且高興地跳起勝利的舞蹈。接著,他開始情不自禁地把玩著邱比特的箭,一不小心就被箭頭給刺傷了,史堤瑞斯頓時升起一種奇特的感覺。就在他準備要帶著箭去大肆享受自由時,他看見一部馬車向他駛近,拖車的馬匹和牠們身上的鈴鐺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史堤瑞斯滿臉驚奇地看著它,馬車從他身旁經過向上方的山坡駛去。這輛馬車從裡到外都散發著古怪的異國色彩,馬車裡有一些女生身著舊式女裝﹔其他的人甚至穿著破布縫製的上衣,她們都不約而同地把頭伸向窗外。這是一部載著芭蕾舞伶和戲劇演員的馬車,他們是因國王的召集而來的。史堤瑞斯帶著艷羨的眼神注視著他們,然後迅雷不及掩耳地跳上馬車後的行李箱直到馬車和他一塊兒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這個樂章的開頭又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麗和絃,這個緊接著上一樂章結尾的管絃樂齊奏充分體現了皮爾奈傑出的感性情懷。但是,這個以史堤瑞斯為主的樂章想當然爾是不可能有過多的浪漫情節出現,所以在這個旋律結束後,樂曲又回到了小品般細緻詼諧的風格以一小段一小段相接續的單簧管、長笛、銅管以及弦樂撥奏重現史堤瑞斯發現邱比特雕像時那種交融著好奇心和一絲絲恐懼的滑稽模樣。但曲終這種輕鬆的曲風就變為之前第七個段落宮廷舞一般的莊重旋律,這個再次出現的旋律是以較嚴肅的角度描寫史堤瑞斯在意外得到邱比特的愛之箭時洋洋自得的雀躍神情。第一幕也在這種華麗隆重的氣氛下結束。

第二幕,第二景:凡爾賽迷宮花園的一個角落


傍晚在凡爾賽迷宮花園有一場芭蕾舞劇正要演出。在右手邊花園的空地中舞台被架設在涼亭的斜對面,左手邊則有梯型的樹木和大理石雕像。


10. 芭蕾舞伶進場


舞台的布幕升起時場務人員剛在劇場總監的指揮下為演出的場地搭好頂棚。只見劇場中出現如下的告示。
          芭蕾舞劇:蘇丹的妻子
           由西達利斯小姐擔任主角
芭蕾舞團的團長來到了會場,她的演員們也僅隨其後。裝滿道具和戲服的籃子被台到了舞台背後,演員們匆忙地抓起自己的戲服。一套〝蘇丹〞的戲服留了下來,它被人放在舞台後方的一個角落等待飾演它的人。團長帶領著她的演員在場地進行排演。在一番試驗後團長暗示她的演員們穿起戲服進行最後一次的排練。場務人員利用空檔到前面去喝點飲料並稍適休息。此時舞台上空無一人。皮爾奈在這各簡單的場景中令人訝異地使用最華麗流暢的管絃樂語法來表現舞者們的進場,這個略顯誇大的音樂設計,卻在聽覺上收到了有如短篇交響詩的悅耳功效,成就了另一次扣人心弦的音樂饗宴。

11. 史堤瑞斯進場


史堤瑞斯此時從藏身的樹叢中悄悄地窺視著外面的情況,當他看看四周發現外面空無一人時就大著膽子從樹叢中走了出來。他看到了〝蘇丹〞的戲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拿起了這件衣服並大膽地把它穿在身上。眼見眾人就要回來了,史堤瑞司機警地躲進了裝道具的空籃子裡。這首曲子的開頭以短笛重現了象徵史堤瑞斯的主旋律,之後這段主旋律就以雙簧管和弦樂的齊奏方式進行變奏,但是整體的音樂效果還是延續了之前史提瑞斯出場時活潑而充滿靈氣的氣氛。在這個樂章中木管樂器又以另一種詼諧的角度來描寫這位古靈精怪的年輕牧神。

12. 西達利斯進場


此時團長正心急如焚地等著主角西達利斯,如果她不出現整齣劇是絕對沒法開始的。還好這時候西達利斯就在她的僕人陪同下趕到。她火速脫下大衣,穿上蘇丹妻子的戲服。雖然鬆了一口氣,但是團長還是忍不住對她的愛將數落了幾句。西達利斯要求給她一些時間作準備,只見她以華爾茲般的優雅身段從一名僕人手上拿起胭脂,從另一名僕人手上拿起鏡子,再從第三名僕人手中拿起香粉,如此輕鬆寫意地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打點好了自己的行頭。此時,史堤瑞斯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籃子的蓋子,並且數次唐突地關上它。不久,西達利斯的愛慕者─農場主人和警衛隊隊長相繼來到會場,他們對女主角大獻殷勤期望可以早日贏得首席芭蕾舞伶的青睞。西達利斯在盛情難卻下接受了農場主人送給她的手袋,當她親吻她的手已是回禮時卻悄悄地把它拿給了後方的警衛隊隊長。表演即將開始,團長要全部演員排成一列,再她依照傳統舞動三次手杖就表示節目要正式開始了。這場芭蕾舞劇的指揮也是由團長擔任。在本樂章中西達利斯首次出場。皮爾奈在此刻意地為她塑造了和史堤瑞斯完全不同的音樂性格,首先讓單簧管和弦樂以慵懶的姿態出現,之後整個旋律以華爾茲的優雅曲風強化了西達利斯的舞者形象,在樂曲的終段小號奏出了象徵芭蕾表演開始前萬眾矚目的盛大場面。
芭蕾舞劇:蘇丹的妻子

13. 進場


這個象徵芭蕾舞劇開始的序奏以復古而流暢的巴洛克式宮廷樂曲風替接下來的表演揭開序幕。

14. 啞劇


話說有一個生了重病的蘇丹覺得人生無趣,於是他去尋訪一個名醫希望他能治好自己的病痛好重拾生活的樂趣。巴松管在這個樂章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藉由它低沉的獨奏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蘇丹因病而鬱鬱寡歡的情景。皮爾奈用這段旋律模擬了蘇丹焦急又莫可奈何的孤獨心境,作曲家再次以簡短的旋律突顯了她在配器法上深湛的功力。

15. 醫師之舞


然而蘇丹的病情並沒有因名醫的診治而好轉,這種情況令他十分的沮喪。此時宮廷外響起了嘹喨的號角聲,原來是一群海盜帶著他們在各地擄獲的戰利品要獻給蘇丹,這些戰利品中包含了各種膚色的奴隸,西達利斯就是他們的一員。這個樂章可說是復古曲風的再現。曲子一開始以長笛奏出主旋律,大鍵琴則在一旁適時地為樂曲奏出富有濃厚古典氣息的裝飾奏。弦樂在不久後出現,它流暢的身形為整個樂章增添了真正的律動感。皮爾奈對巴洛克時期的緬懷之情在此又一次得到印證。

16. 奴隸之舞


這個樂章承繼了上個樂章的曲風,只是在風格上顯得更為活躍。弦樂俐落爽朗的下形音階讓這個奴隸之舞既沒有野蠻的野性場面也缺乏低調的哀傷氣息,反倒是一種皇室班的堂皇在樂曲中自然流露令人聽來心懭神怡。

17. 西達利斯的變奏曲


蘇丹立刻被西達利斯的美貌所吸引,他走向這個美艷的女奴。但西達利斯不等他走近就用手上的扇子打了他一巴掌!這可是褻瀆君主的大罪!眾人都跪了下來深恐蘇丹一怒之下把眾人都殺了,然而出人意料的,蘇丹赦免了西達利斯。從此,西達利斯就待在了蘇丹的身邊,最後也終於成為他的妻子,由於愛情的力量蘇丹的病也不藥而癒了。這段由木管齊奏和木琴獨奏相結合的旋律和之前西達利斯出場時的音樂風格有些許的差異。在此呈現的是一種吊詭的輕快曲風以東方式的迴旋舞曲形式呈現,西達利斯在此搖深一便成為令蘇丹為之驚艷,令眾多大臣捏把冷汗的奇女子。

18. 芭蕾舞劇的結尾


皮爾奈用他貫有的壯麗管絃樂語法來表現這部芭蕾的結尾,整個樂章在弦樂的高音齊奏下用一種明快的風格為這個盛大的芭蕾劃下句點。

19. 史堤瑞斯之舞


警衛隊隊長和農場主人在演出結束後向團長道賀。西達利斯在後台卸妝時向她的兩位愛慕者說她覺得冷,農場主人趕忙掀起道具籃想要拿見大衣給她穿。當他掀開蓋子的剎那,史堤瑞斯一躍而出並一舉衝向西達利斯在她的臉頰上輕輕一吻。警衛隊長當場目瞪口呆。團長質問他是何許人也,但史堤瑞斯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不吭一聲地跳起了豪放的舞蹈,西達利斯最後也加入了這場狂野的獨舞。在場的每個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給嚇呆了,當西達利斯和史堤瑞斯在舞蹈的過程中漸漸地把兩人的身體向對方靠近直到緊緊地交織在一塊兒,隊長和農場主人再也耐不住心中的妒意趕忙把西達利斯拉開。在他們被迫分離的那一刻,西達利斯把她腰間的玫瑰拋給了史堤瑞斯﹔史堤瑞斯則把自己從邱比特雕像上取來的箭留給了她。史堤瑞斯揮舞著玫瑰像是在炫耀戰利品,他並且再度跳起勝利和歡樂的舞蹈。所有在場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模仿他。每次只要有史堤瑞斯的場景,音樂上絕對是精采可期。所以這個樂章也不能免俗地將狂放和柔情兩種極端的音樂元素作結合。這種感覺很像胡塞爾在他著名的芭蕾音樂《巴卡斯與亞利安》【Bacchus et Ariane】第二組曲中巴卡斯和亞利安一起舞蹈的場景。兩人的音樂所傳達的都是一種沸騰至頂點的激情,而巧合的是兩位作曲家也都將之前出現過的旋律以變奏的方式揉合在音樂難以扼抑的狂狷裡,皮爾奈在此是把第九個段落開頭的浪漫旋律加入此樂章中。這是一個令人大呼過癮的樂章,極度外馳的音樂張力帶給我們充分的聽覺享受,不時穿插的優美旋律又可以滿足我們內心渴望浪漫情節的遐想。

第三幕,第三景:凡爾賽的一處閣樓


一處為西達利斯準備的閣樓已經整理妥當,閣樓的後方有一扇很大的窗戶,從那可以眺望遠方公園的景色。屋頂有一扇天窗。

20. 西達利斯進場


西達利斯在她樂迷們的簇擁下回到了住所。她的女僕趕忙脫下她的外套。西達利斯十分的疲憊此時她只想一個人獨處。她支退了她的女僕,但是農場主人和警衛隊隊長仍舊留在她的房間不捨離去。因為他們堅持要留下來,西達利斯只好把農場主人帶到隊長身邊﹔之後又把隊長介紹給在場的一位金融專家,如此一來她才能一個人安靜的休息。這個樂章可說是第十樂章的重現,雖然這個音樂和西達利斯進到閣樓的場景顯然毫無關聯,但是可以再次聆聽那浩浩湯湯有如江水滔滔的華麗曲調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收穫。

21. 女僕和小黑人進場


就在她剛從令人窒息的人叢中逃出,她的女僕抱了一大把仰慕者送的鮮花來,一個小黑人則提著裝滿情書的籃子交給她。當她趁著晚上的空閒用髮捲燙髮時順便看了其中幾封情書。又一個類似小不舞曲般細緻優雅的樂章,整體的感覺很像是歌劇中的過門樂段,在這個樂章我們可以聽到一小段由長笛、手鼓和單簧管齊奏的過門,耳尖的朋友大概可以發現這段旋律是由馬斯奈的歌劇《維特》中脫胎而出。皮爾奈對恩師的感激之情大大地豐潤了整個樂章。

22. 情書之舞


在女僕離開後,她應聲把那些情書都撕碎,絲毫不沉溺於仰慕者對她的讚美中。她把這些情書的碎片一股腦兒拋向窗外,只見碎紙片像白雪飄零般在夜空下舞蹈。大家如果想到信紙紛飛時腦海中浮現的音樂是什麼呢?在此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假想和皮爾奈的創作是否符合,因為可不是每個人都會將這種場面用輕快柔美的華爾茲來表現。您也自己想一段音樂吧!

23. 史堤瑞撕的進場和舞蹈


此時西達利斯注意到她腰間史堤瑞斯留下的箭,她走到窗邊,在那佇立良久,她的思緒短暫的凍結,之後她關上窗戶回到床上,眼睛睜睜地盯著天花板出神。史堤瑞斯在此刻出現了!他從窗戶跳了進來,反手輕輕的又把窗戶帶上以免驚動了西達利斯。他看到了西達利斯,於是緩緩地接近她,眼睛還盯著他送給西達利斯的箭。調皮的他用箭尖扎了西達利斯的手臂。西達利斯被驚醒並且開始和史堤瑞斯跳起舞來。西達利斯開始對他調情,史堤瑞斯面對她的舉動顯得不知所措。雖然他並不了解化妝品的用途,但是緊張卻讓他開始把玩梳妝台上林林總總的瓶瓶罐罐﹔他把香粉灑了滿地,對化妝箱中琳瑯滿目的各式化妝品也充滿好奇。史堤瑞斯的出現是一個令西達利斯訝異的場面,所以本樂章的開頭是一連串由弦樂所奏出帶著驚恐的下行滑音,短笛接著引出代表史堤瑞斯的主題,然後音樂的氣氛突然變的分外寧靜,像是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夜空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正悄然地誕生。豎琴和大提琴在此充分地發揮他們為浪漫場景加分的功能,不久激情的場面再度出現,第九段落的主旋律在以變奏的形式出現,曲終史堤瑞斯的淘氣又佔據了整個樂章。

24. 終曲


他把玩這些之前從來不曾見過的稀奇物事,一不小心卻將裝滿情書的籃子給打翻了。西達利斯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玩心大熾地要他也寫封情書給她,他交給了史堤瑞斯一隻筆。但史堤瑞斯從沒學過書寫,於是西達利斯要他唸籃子裡的情書給她聽,但史堤瑞斯也不會唸,那他能做什麼呢?只見史堤瑞斯拿出了他的排笛,在西達利斯面前吹了起來。西達利斯聽到笛聲開始不由自主地隨樂起舞,史堤瑞斯也逐漸地加入她,這個獨舞慢慢地變成一支愛的雙人舞,整個舞蹈最終成為狂野的愛情禮讚。西達利斯深情地要求史堤瑞斯發誓,說他會永遠愛著她。他對著西達利斯給她的玫瑰立誓,承諾對她的愛將永雉不渝。他們走向舞台的後方然後將彼此的肉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一番激情的巫山雲雨之後,天色已亮,西達利斯憑窗而立呼吸著大清早的新鮮空氣,此時在遠方的花園深處傳來森林精靈們的呼喊。史堤瑞斯被這個聲音所震聶,他深深地被它吸引了。西達利斯試著把史堤瑞斯從窗戶旁拉開,但是史堤瑞斯卻不願離開,西達利斯生氣地用雙手遮住了他的眼睛。史堤瑞斯發現他的內心再度因自然之聲的呼喚而甦醒。此時從窗戶的縫隙中,當光線從粉紅色的天空中透出,牧神和仙女們的面孔開始出現在遠方的森林裡。有些牧神和仙女跳進了屋子裡,另一些小牧神和仙女們從天窗下掉了下來,其他的則在屋子裡雀躍地翻跟斗。他們帶走了屋子裡的玫瑰和其他愛慕者送給西達利斯的花朵。他們手捧鮮花熱情地和史堤瑞斯擁抱並要史堤瑞斯聞聞花朵的香氣。史堤瑞斯知道是他重返山林的時候了,他懇求西達利斯的諒解並把她帶到床上。史堤瑞斯從一名同伴手中接過一束罌粟花,西達利斯在聞到花香後就緩緩地進入了夢鄉。史堤瑞斯此時站在窗邊,他在西達利斯的額頭上輕輕一吻然後輕巧地躍出窗外回到他生命永恆的歸宿─大自然─ 的懷抱中。這個芭蕾舞劇的終樂章可說是一個統攝了之前所有音樂元素的大型變奏曲。他的旋律主軸仍是以之前第九樂章的旋律為底,加上木管樂器的點綴以及曲末合唱的加入,替這部融合了詼諧和靈氣的大型管絃樂創作下了最完美的註解。
筆者在此建議有心的朋友不彷跟著解說一步步地聆聽整齣芭蕾舞劇,相信這樣的嘗試必定會讓您發現更多皮爾奈在管絃樂上的過人成就。

巧奪天工的靈性之作

這齣充滿古希臘神話綺想曲風的芭蕾舞劇就在史堤瑞斯的離去下結束了。皮爾奈在這部作品中的確呈現了多元而細緻的樂思,他不僅巧妙地結合多種的音樂形式─變奏曲、啞劇以及全音階調性和法國的民謠,在聲響的層次變化和配器法上也下了許多苦工。這些無疑都是為了呈現給聽眾一齣截然不同的音樂饗宴而費心設計的。皮爾奈在此劇最大的成功莫過於他為整曲的每個角色賦予獨特的個人旋律,這種類似華格納《主導動機》的做法讓聽眾可以馬上貫串全劇的內容並喚起前一幕的記憶。例如,他用巴松管詮釋老成持重的年老牧神﹔用長笛詮釋活潑好動的年輕牧神﹔主角史堤瑞斯則用短笛和單簧管來代表﹔西達利斯的出現用不同的弦樂烘托她顛倒眾生的迷人魅力﹔魔法噴泉登場時就用小號來增加它的神秘感。此外,皮爾奈在全劇也用音樂塑造了多處美麗的場景,例如夜空中出現一輪明月﹔黃昏和史堤瑞斯心靈的甦醒﹔芭蕾舞者聚集在凡爾賽花園前的盛大儀式﹔模仿宮廷芭蕾的場景,種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氛圍就再皮爾奈的獨具匠心下一一實現。這些集溫柔、抒情、強烈、怪誕等多重風格於一身的場景巧妙地和傳統的芭蕾舞劇相結合,這種融合營造了足夠的空間讓皮爾奈大展他抒情間奏曲的寫作功力。不論是CD第九軌中所洋溢浪漫恢弘的管絃樂,或是第十九軌中史堤瑞斯出場後管絃樂猛烈而激情的戴奧尼索斯之舞,都具體呈現了這部作品是結合技巧和詩意的經典創作。

法蘭西的落日餘暉


《西達利斯與牧神》的成功可說是法國七月革命之後傳統藝術美學抬頭下的產物,這股復古的循根運動儘管在第二帝國的崩潰下旋然瓦解,但是它對法國音樂和文學界的影響卻難以言喻。這部作品在法蘭西重生的榮光下誕生,在整個法國人民緬懷舊日《優雅節慶》【Fetes Galantes】的十八世紀大帝國的奢華風格下釋放一個民族對自己國家的驕傲以及對美感獨特的癖性與執著。皮爾奈的這部作品事實上觸發了這種潛藏的憧憬,以至於後世的許多法國作曲家都受到了這股民族主義樂風的感召,像夏布里耶的鋼琴作品《快樂島》【L’lle heureuse】、德布西的《貝加馬斯克組曲》【Suite Bergamasques】、《優雅節慶歌曲第一、第二集》、鋼琴曲《快樂島》以及佛瑞的藝術歌曲《月光》、《面具和貝加馬斯克》等都是這股潮流之下順應而生的音樂產物。藉著這個作品我們可以一邊遙想那處處講求優雅精緻的美好時代,一邊重新品味芭蕾音樂所能帶來的感官衝擊。當我們不耐現實的冷酷,企求一處心靈的樂土,皮爾奈的《西達利斯與牧神》早已竭誠的歡迎我們一探大自然的奧秘!這是一張值得反覆品味的CD,筆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藉著它趣入古典音樂的廣大領域,讓我們一起享受美好的音樂吧!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