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雷(Marcel Dupre)/管風琴作品選

 
 

許松源/編譯                   


FY/SOLSTICE FYCD020


1. 三首前奏曲與賦格 Op. 7
2. 遊行儀式與連禱 Op. 19
3. 一首古代聖誕頌歌的主題變奏 Op. 20
4. (Symphonie-Passion) Op. 23



對有心一探法國現代管風琴音樂的人,這會是一張令人驚艷、而且深具意義的唱片。在聆聽了這樣熱情和細膩、光輝和深沈交織的樂風,寬廣、綿密、充滿張力的和聲,錯綜的節奏和速度變化,強烈與極度延伸的韻律,我們實在很難不為之折服。從中我們也可以深刻認識到,法國管風琴交響學派在1910-20年代自浪漫主義蛻化之後的重大轉變;而位居關鍵的人物,就是杜普雷(1886-1971)。

這張唱片選錄他四首作於1910-20年代的作品,雖不敢說是總覽了他的藝術,不過我們相信,也足以反映其複雜而絕妙的多樣曲風。

《三首前奏曲和賦格》作於1912年杜普雷26歲時,是他第一個時期的典型之作。在他自巴黎音樂院畢業的數年前,就一直代理其師魏多爾(Widor)在聖蘇比斯(Saint-Sulpice)大教堂擔任司琴。在那五層鍵盤的大管風琴上,他顯示了驚人的即興演奏天賦,並在那裡獲得構築宏偉聲調結構的意識和喜好。《三首前奏曲和賦格》就是由這樣的即興演奏記譜而成。這些作品的出現開啟了全新的觀念,就像流星那樣讓人驚異不已,議論紛紛。當時甚至有人預言它會被遺忘,因為它的技巧艱難到無法克服。但時至今日,它已確立於管風琴的經典曲目中。杜普雷在對位中所導入的和聲開展手法,不但完全更新賦格在表達情感上的意義,而且這也是繼李斯特(大名鼎鼎的鋼琴家李斯特,在管風琴上一樣出神入化,可惜鮮為人知)、法蘭克、魏多爾之後,對於鍵盤技藝一個決定性的革新。

1921年杜普雷首度到美國,展開長達兩年的演奏旅行。他在這趟旅程中接觸了無數以電子氣力學所造的管風琴;這個經驗對他的美學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交響受難曲》就是在這當中的一次即興演奏上,突然由幾個葛利格聖歌的主題得到靈感,臨場揮灑而成,然後在返回法國的途中才據以譜出。這首交響曲為四個樂章,依序為「世人在等待救世主」、「基督的誕生」、「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和「耶穌的復活」。這首作品無論是在杜普雷的美學發展上,或是在管風琴的音樂史上,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這位大師此時最終掌握了他的樂器;他賦予了管風琴一個全新的表現方式,將它從宗教的戲劇風格,轉變到交響化的範疇。

對於詮釋杜普雷的音樂而言,此一認知格外重要。杜普雷的美學趣味傾注於極致交響化的管風琴。這張唱片是由公認足以師承杜普雷風格的Cochereau所演奏。他在某些樂段用了明顯比樂譜指示還快的速度;這是有爭議的。然而,如果我們確認《交響受難曲》是一首以管風琴演奏的管絃交響作品,比將它當成是一首特別為管風琴而寫的曲子更為適合的話,那麼Cochereau所做的更動就不違反杜普雷的旨意。這種全新的交響化精神,便是Cochereau所要表現的杜普雷。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