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推薦筆者一張CD,是他在法國的友人送給他的。根據朋友的友人說,這張CD在法國推出時造成廣大的迴響,甚至在部分唱片行出現缺貨的「奇觀」。筆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拿回家試聽,心想這位從來沒聽過的作曲家瑪麗o賈瑞爾〔Marie Jaell〕到底有什麼魔法能讓法國人這般神魂顛倒。當筆者聽完整張CD後先前半信半疑的態度當場消失無蹤,因為已經很久沒有聽過如此煽情又真誠的鋼琴樂曲了,本著這種深刻的震撼,筆者今天就要像大家推薦由法國小廠SOLSTICE所發行的這張動聽的CD。這是一位鋼琴界的女武神最私秘的絮語,藉著CD的推出讓我們有幸了解這位李斯特晚年最信任的秘書過人的音樂才華。
不凡的童年
本文的主角瑪麗出生於1846年八月十七日法國【亞爾薩斯】的一個小鎮Steinseltz。小瑪麗從出生後就展現了高度的音樂才華,她在九歲時就開了她生平的第一場個人獨奏會(李斯特也是在同樣的年紀舉行首次個人獨奏),歌劇大師羅西尼在聽了她的演奏後作了如下的評論:〝這個小女孩演奏了包括莫札特、貝多芬和孟德爾頌等人最艱難的作品,令人驚訝的不是她演出時幾乎完美的技巧,她對樂曲內涵的深入了解以及優異的音樂性才是最叫人讚嘆的!〞於是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小瑪麗頂著神童的光環開始環遊全歐演出。她的出現吸引了當時全歐洲人的目光,他們內心的疑問都是─她會是另一個【克拉拉 舒曼】嗎?答案是肯定的。
找到生命中的歸宿
瑪麗漸漸長大,並且在她頻繁的表演生涯中遇到了她生命中的伴侶─艾佛列 賈瑞爾【Alfred Jaell】,艾佛列在當時亦是名譟一時的鋼琴大師,他並且是安東o魯賓斯坦、布拉姆斯以及鋼琴之王李斯特的摯友。像睥睨群雄的李斯特亦對他高超的《顫音》技巧讚不絕口(李斯特承認連他也沒法像賈瑞爾一般如此頻繁地運用顫音手法),李斯特甚至將自己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題獻給他。瑪麗和艾佛列的結合可說是夫唱婦隨的典範,瑪麗在1866年嫁給他之後也成功的打入當時人文薈萃的《威瑪》社交圈。
鋼琴奏鳴曲
1871瑪麗把她剛完成的大部頭鋼琴奏鳴曲獻給她萬分敬仰的鋼琴大師─李斯特。事實上,在瑪麗隨夫婿來到《威瑪》後,她和李斯特之間就逐漸發展出一種亦師亦友的特殊情誼。李斯特對她的演奏才華推崇備至,並且對她以一個女子的身分大膽嚐試當時被視為男性禁巒的作曲家生涯深表敬佩。尤有甚者,李斯特在他寫給瑪麗的信中時常稱她〝我可敬的瑪麗〞或是〝親愛的Ossiana〞,後者是瑪麗一首交響詩的標題。這種親密的關係讓李斯特在收到瑪麗的奏鳴曲後特別至書感謝她。他在信中寫到〝我懷著激昂的情緒看完了妳寄給我的鋼琴手搞,妳所創作的【綺想曲】、【即興曲】、【抒情短篇】以及這手篇幅長大的鋼琴奏鳴曲都是富有巧思而且作曲手法十分大膽的創作,我個人在此不便發表評論,但是我卻衷心的希望能聽到它們胸懷大志的創作者親自演奏這些音樂!〞
巾幗不讓鬚眉
事實上,瑪麗對她總是被當成〝女性〞名鋼琴的身分感到厭煩,她覺得憑著她的才華她應該可以做更多事而非只被當成一種奇蹟來欣賞。於是她開始跟聖桑以及法朗克學習作曲,目的就是要從鋼琴家的角色成功轉換到作曲家的新跑道。聖桑對他這位深具企圖心和才氣的女弟子作了如下的評述:〝瑪麗o賈瑞爾女士顯然不願意別人再把焦點集中在她鋼琴的才華上,她對此已經深感厭煩,現在她唯一的目標就只有專心的作曲。然而她初試啼聲的創作在音樂內涵上卻顯得異常激動,就像是洪水一般淹沒了所有聽眾的情緒!〞 瑪麗的奏鳴曲確如聖桑所言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感性,筆者以為這可能是她時常親近李斯特耳濡目染下所形成的極端浪漫主義使然。但是這是一種堅毅的感性,絕非那種纖膩的溫柔可相比擬,這種傾向和她的個性也有極大的關聯,因為她對於自己的目標總是百折不撓的去實踐直到達成目的為止。也許就是這種特質,在她的這首奏鳴曲中也反映了她極度頑強的一面,大概能力強的女子個性上也不容妥協吧!對於她的個性,瑪麗的精神導師─李斯特,曾經以十分溫和的口吻對她說:〝也許當妳嚐試將耀眼的才華運用在鋼琴以外的領域時,妳可以選擇用較為含蓄的方式來表達它,而非固執地宣洩所有的情感,關於這點,我希望之後可以用一個朋友的角度再和妳聊聊。〞瑪麗對她自己的個性知之甚詳,而在這首奏鳴曲中澎湃洶湧的熱情確實有難以扼抑的態勢,因此她曾經擔心地對她的姊姊卡洛琳說:〝我時常擔心自己的浪漫主義色彩是否過於強烈。有時候我對某些事物的強烈反應令我震驚,如果有朝一日,我體內這股感性的岩漿溶化了禁錮它的身軀,進一步蔓延我心靈的各個角落,那麼我將如何抵擋這令理性思維決堤的熔岩呢?〞話雖如此,咱們瑪麗女士可一點也不想對她的理性妥協,起碼在這首奏鳴曲中並不想!
李斯特的影響
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就明白揭露了作曲家強烈的企圖心,同時亦十分明顯地呈現了李斯特對她深遠的影響力。這個樂章嚴守著固定的主旋律,其中雖有簡短並且深富抒情魅力的過門樂句,但基本上這個樂章可說是作曲家固執本性的最佳明證。從發展部時鋼琴以同一旋律奏出節節上升層層加重的琶音,到近乎直率的轉調手法,這部作品若未經他人提示作曲家的性別,想必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出自男性作曲家之手。的確,從第一樂章中不只看得到李斯特的身影,就連布拉姆斯的氣質亦依稀可見。在這個充滿陽剛氣息的樂章中,女性的柔情巧妙地隱匿在厚重的音色之下,也許這也是瑪麗企圖一新大家耳目的舉動吧?
樂聖的陰影
第二樂章瑪麗展現了她對貝多芬的敬意。事實上,在這個慢板樂章模仿貝多芬的風格是其來有自,因為瑪麗是第一位在音樂會中完整演奏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的人,這個當時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卻由一位女性來完成的確讓許多自命不凡的異性鋼琴家自嘆不如。也正因為她對貝多芬的熱愛,在慢板樂章的中段,她自然師法貝多芬慣於在慢板中安插一段賦格當作過門的手法。這是一個莊嚴而充滿內省的樂章,作曲家的女性特質在此依舊漫漶,我們只能期待下一個樂章了。
嚴肅的舞蹈
第三樂章的標題是《小步舞曲》,這個樂章在節奏上讓人想起舒曼的《幻想曲》,在作曲手法上也深具舒曼的色彩(急促而緊湊的音群,厚重的大跳等)。這個舞曲似乎在附和舒曼當初組織《大衛同盟》對當時迂腐的音樂環境進行抗議的改革行動,而這也是瑪麗終期一生都在對抗的。
聖潔的火焰
以D小調寫成的終樂章象徵瑪麗作曲生涯一個亮麗的起點。這個樂章的第二主題讓人再度想到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就連調性都是一樣的。這個樂章由兩個屬性截然不同的旋律構成,第一個旋律是肅穆的德奧風格,第二個旋律則是較為柔美的法式風味,兩個旋律交替出現,在其一充分發展後就由另一方接手,直到最後完美的交融邁向結局。這種做法和法朗克在他的名作《前奏、合聲與賦格》中的賦格樂段有異曲同工之妙,顯然她還是沒有忘懷法國浪漫樂派對她的啟蒙。
兼容並蓄
這首作品離真正的傑作顯然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作曲家企圖融貫所學的努力以及曲意連貫的流暢性仍是值得聽眾給予鼓勵的掌聲,畢竟對初出茅廬的菜鳥而言這仍是不錯的表現。這首作品也同時證明了瑪麗極度男性化的一面,從頭到尾就連慢板樂章的抒情樂段也嗅不到一絲陰柔的氣息,沒有感性沉溺倒是有些理性過頭的感覺。此外,這首作品在演出時對力度的要求和音色的層次感也有嚴格的要求,甚至男性演奏家也未必能勝任。但瑪麗作到了,一位樂評在聽完她於1887年舉行的演奏會後有感而發地說:〝普天之下,能寫出這種樂曲並且完美地演奏它的女性怕只有瑪麗o達瑞爾女士一人了!〞
十首音樂小品
緊接著奏鳴曲後出現的是十首音樂小品【Bagatelles】。這些簡短的小品流露出一種異於奏鳴曲的清新感,但是瑪麗的直率仍然沒有絲毫的改變,感性層面則比奏鳴曲多出許多在旋律上也屢有新穎的創見。這組小品集的音樂內涵包羅萬有,活脫就是一部私人的日記本,筆者聽完之後馬上把它們和葛利格的《抒情小曲集》聯想在一塊兒。這些風格互異的短曲彼此相連構成了一個多采多姿的小宇宙,李斯特在看過總譜後也對它們所流露的明暢詩意感作了如下的評語:〝我敬愛的瑪麗,妳的雙手總是媚惑人心的焦點﹔不論是鋼琴或鵝毛筆,只要一經妳的巧手,頓時就成為令人妒忌的完美!〞筆者對這些小品的看法雖沒有李斯特那麼誇張,但是它們的確是十分悅耳的創作,在夜闌人靜時更是伴讀的最佳選擇呢!
清晨的漫步
接下來的短篇組曲《清晨的漫步》【Promenade Matinale】是瑪麗作曲生涯重要的轉捩點。第一首短曲《黎明》【Aube】代表了作曲家對印象主義樂風的大膽嘗試,這首寧靜溫暖的短篇也成為她最愛的一首創作之一。這四個極短篇的小曲集讓我們有如欣賞法國風景畫巨匠《科赫》【Corot】的名作《藍衣服的少女》一般,不僅被畫面中秀麗典雅的形體所吸引,亦對虛實相映的印象手法目眩神迷。從這些曲子中也可以看見一些大作曲家的身影,例如第二個極短篇《一群飛蠅》【Essaim de mouches】中依稀可見巴爾扥克在他的《小宇宙》【Mikrokosmos】中簡潔的音樂特質﹔在第三和第四篇小品《猶豫》【Dans le dout】以及《鍛鍊》【Entrainement】中則可見到舒曼和布拉姆斯對作曲家的影響。
第二號綺想曲
整張專輯最後的一首作品《第二號綺想曲》創作於1871年,這首曲子也完美示現了她身上兼融法朗克、李斯特以及德奧樂風的獨特風格。瑪麗的作曲才華在這首曲子中發揮到極至,她和李斯特一樣對於在寬廣音域間作合聲上細緻轉調的作曲技巧精益求精,曲子中段熱情的《急板》過門樂段中迅捷的琶音更加重了聽眾對她和李斯特交情匪淺的臆度。恰如李斯特在《日內瓦的鐘聲》【Cloches de Geneve】或是華格納在《崔斯坦與伊索得》中達到的作曲顛峰,瑪麗也在這首作品中釋放了長期蟄伏在他體內的象徵主義思想。一種渴望靈性昇華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