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唱片是郎格雷斯於1975、1977、1981年在聖母院三次的音樂會上,分別首演其三組作品的實況錄音。對於欣賞與喜愛郎格雷斯的人來說,這是一張極為特殊的唱片。它不單只是在音樂上、演奏上的一個紀錄,更是郎格雷斯個人的寫照,可說深刻見證了其人的性格及其創作的本質,和他擅長傳達音樂訊息的藝術才華。
郎格雷斯(Jean Langlais, 1907-1991)以管風琴和宗教聲樂作品聞名當代,是二十世紀法國宗教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聖母祈禱彌撒》、《莊嚴彌撒》、《樸素彌撒》(Missa in Simplicitate),尤其廣受好評和喜愛。他擔任聖克洛狄德教堂(Sainte-Clotilde)的管風琴師長達42年(1945-1988)。有人把他歸類到以這個大教堂為名的一個學派──聖克洛狄德學派;它的歷任管風琴師Franck,Pierne,Tournemire,Langlais構成了這個學派(法蘭克和杜涅米爾均長期任職於此:Cesar Franck, 起1858訖1890,Charles Tournemire, 起1898訖1939;從而締造了聖克洛狄德教堂在法國管風琴界崇高的地位。)他們雖都有相當不同的性格,但仔細比較,卻也能發現其中微妙的連結性。
郎格雷斯說他自己是個喜歡好旋律的人,他的旋律主宰了他的音樂,其泉源就來自不列塔尼。所謂不列塔尼風,其實就是時下擄獲人心的居爾特傳統;英國的居爾特傳統,還是由這裡傳過去的呢!朗格雷喜歡自稱為「信仰天主教的布列塔尼音樂家」;他自述《八首布列塔尼之歌》之作,「在本能上就是回到了我居爾特人的本源,是對我的出生地與同胞的一種禮讚。」終其一生,在他面對外部世界的刺激時,布列塔尼扮總演一個節制平衡的角色。
郎格雷斯善於融合中古和現代的和聲手法;《三首中世紀采風》之作,取材於格雷哥里聖歌,卻以二十世紀的和聲語言,重新營造中世紀的和聲與色彩。這是他在美學上不斷追求的一種理想。
在《布列塔尼之歌》甜美、質樸,有時卻曲折、隱晦的曲風中,郎格雷斯也暗示了他長久以來不斷的關注:那是每一位真正的信徒都長懸心頭的,即人的死亡。最後一首《悼祭亡妻之靈》,緣起於他的第一任妻子,Jeannette,在1979年去世,他希望在悼祭式中以追思彌撒的方式安放其墓碑,故有此作。他忠實地遵循格雷哥里追思彌撒的儀式程序,從亡靈升天的兩個中心觀念:「走向光明之城」(Towards the Light)和「在光明之城」(In the Light),引出各個象徵元素來作為主導動機。在他的管風琴音樂中,這首作品的演奏時間格外地長,難道不正是意在傳達他對死亡的詮釋與信念?
[回企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