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斯汀,與米開朗基羅相遇

 

 

作者:陳若漪


  在羅馬,當然不能不說藝術。

  其實這次的歐洲行,真的有許多許多的藝術衝擊震撼,而且每一種又都那麼的不相同,以致於要在心中消化完全,去清楚區隔與描述,分外需要時間。(不過這應該是一種幸福吧:)

  所以,先談西斯汀吧。(其實卡拉瓦喬已經先寫,但還需要整理一下)

  看西斯汀,有兩種震撼一直縈繞我心中,一個是對於關於空間,一個是對於心靈的。




  老實說,真實的西斯汀禮拜堂,是一點都沒辦法神聖的,它永遠人滿為患,永遠有人潮一波波的湧進去要一睹大師傑作,擁擠到四周的守衛幾乎每個數秒便得出聲提醒大家安靜,才能稍稍減緩無數人竊竊私語累積出來的音量。

  然而,這樣的擁擠紛雜卻神奇的絲毫無阻於這個空間帶給我的悸動。尤其是當我終於沿著狹小樓梯跟著人群走進小堂裡,仰頭的那一瞬間,我深深感覺自己是何其幸運,能夠在一個完整的空間裡,與一個曾經以為已經熟識的心靈,再度重新相遇。

  (我曾經有陣子為了要更新心靈小憩活動要用的圖片,沒日沒夜的整理重要畫家的作品,米開朗基羅當然是大宗之一,好幾天晚上天天都在看西斯汀的圖,看到整理完後,我幾乎要覺得自己熟到從此將不會特別想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是智障。)

  頭仰到酸麻卻不願意低下頭的那一刻,我驚覺過去所看到的,都太近了,這樣與整個建築、空間深深緊密契合在一起的作品,一旦被彼此剝離,不是那樣的角度,不是那樣的觀看距離,其差距何止千萬。

  你將看不到米開朗基羅如何讓每個人物,表情和姿態,自空中立體且垂直的推到眼前,直接撞擊過來,恰好與你的眼神交會;過去被自己暗自嘲笑為畫畫像在雕刻一樣的過度剛硬的人體又是如何的「非如此不可」;並且你也無法感受到,他如何完美的讓你的整個視覺空間被巧妙完整的包圍,並且最後再轉回到最後審判中......

  不再只是片段的,局部的,被裁切的「構圖」、「人物」、「故事」。而是一個完整而偉大的心靈。數百年前有一個心靈曾經傾注了他的理想、信念、熱情、痛苦,於這個空間中,而你幾乎在當下還可以感覺到他仰躺在那裡,內心充滿了最誠實的掙扎咆哮,卻將之轉換成每一個道筆觸與色彩,毫無保留的向你訴說。直到如今。

  那一刻,我深深的敬佩這個作者。不是因為大家說他偉大,不是因為他是劃時代巨匠,而是在這些頭銜與後世名聲意義之前,他是這樣在他的工作中,將他的燃燒與追求誠實無偽的攤在一個空間之中,而我們因此僅僅是有幸,與之相遇,並且被其震撼、提升。神聖,是在那相遇的瞬間。

  十分鐘哪裡會夠,恍惚中被催促出小堂時,我內心甚至深深羨慕起這些梵蒂岡的守衛們,他們能夠隨時隨地的,甚至在觀光客都還沒有進來的時候,抬頭觀看。

  最後,西斯汀教堂內是禁止拍攝任何的,所以試著在網路上找一張全景,但其實照片還有點廣角效果,實際在裡面空間感覺是更小的。當然,這種「無人」之景況也是相當的「特例」。(圖片出處





  這個廣場邊豎立一整排的西斯汀壁畫圖解,因為進西斯汀不能解說,因此所有導遊都得在此講解完畢


  影響米開朗基羅至深的勞孔父子雕像(因為人實在太多,我們一行人又僅只是經過,只能搶拍如此)



 回【art & history】藝文交會 回旅行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