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臉

 

chengi          


•書名:死亡的臉
•作者:許爾文•努蘭
•翻譯:楊慕華
•ISBN:9871316776
•出版:時報文化
•閱讀時間:民90年2月

   近來常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壽險的廣告,死神與壽險業務員同時到某戶人家拜訪。螢幕上出現的是西方的死神,手拿著鐮刀在獰笑,如果換成牛頭馬面不知道效果 會不會更好。死亡帶給我們的感受往往是恐懼,而不是痛苦的解脫。因為一個人只能「真真正正」死一次,在生命的這一頭的我們儘管翹首盼望,也不會有死人張嘴 跟我們說那是怎樣的世界抑或是怎樣的虛無。

   死亡是必然的?至少每一個試圖想要打破這個自然界最高法則的人都失敗了。如果死亡是生命旅程的終點,那到達的途徑接近無限多。每一個人都有自 己獨特的生命之旅,而老化通常代表著旅程接近尾聲。每個人都知道當身體老化到無法負荷這個生命時就會死去,可是死亡證明上的死因絕對沒有「年老」這項。看 到的死因都是某些症狀,如:中風,呼吸衰竭等等。許爾文•努蘭《死亡的臉》「這不只是語意學上的問題。將中風視為一個『末期事件』或將其視為一種死因,其 不同處在於:前者是了解自然生命史無情推進的世界觀,而後者相信在科學範疇之內,我們必須去對抗那滋養我們環境以及文明的自然力量。」把一種自然的過程簡 化成一種疾病會讓人忽略生命的法則,彷彿只要打敗疾病就能不死;也讓人遺忘老化,或許我們根本不想記住。

   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老化是挺不受歡迎的。說的也是,誰不希望年輕有活力?誰不希望青春永駐?有太多科技的方法試圖留住青春、驅走老化。當 不受歡迎逐漸變成一種排斥或是遺忘時,生命也失去了另一半的意義。原始部落為老人逝去而悲傷,因為這代表智慧的消失;文明社會為新生兒的死亡哀痛,因為他 有無限的未來與希望。不同的觀點中有著耐人尋味的價值判斷。

   遺忘的不只是老化,還有死亡。一直記得湯瑪斯•林區《死亡見證》中說的,在文明化的過程中,人把死亡從家中趕出,醫院變成大多數人死亡之地; 把排泄物移入屋內,家家戶戶都有抽水馬桶。面對死亡的次數越少,死亡的意義就更形遙遠。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只有 生,沒有死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與死始終相互涵蓋。

   《死亡的臉》仔細的描述了死亡之際及走向死亡的過程中發生的事,也戳破的「善終」的神話。既然死亡是必然的,那麼死的平靜,死的安詳,死的沒 有痛苦,也沒有牽掛,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願望吧。然而生命離開肉體的過程絕大多數不會如我們所盼望的那樣美好,那樣有尊嚴。在對抗疾病得到生命的迷思下,連 死亡也不再平靜。我無意否定生命的價值,只是掙扎的過程不一定就是生命價值的展現,過遲或過早死亡都是讓人遺憾的。無意義的掙扎只是讓生命的句點畫的更難 看而已。只有了解事實真相,自己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是否要自然地死去。就算任何挽救都不可能,希望仍能存在-完美的結束,如同書中羅伯特最後一次的耶誕 節。

   朱天心《古都》中〈拉曼查志士〉的主角「我」,有著奇妙的死亡觀。因為有幸死得其願,死得其所的人太少,他開始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他認為可 以藉著這些準備避免別人在他死後對他的誤解,甚至可以塑造出遺留在世界上的形象。在離開這個世界前還茲茲掛念著這些,不知道是不是一種荒謬。人死留名,虎 死留皮;如果生命消失的同時,生前一切痕跡也跟著被抹去,恐怕很多人會悵然若失。如果以為生命只是個人擁有而毫不在乎的死去,那也只是任性的傷害在乎自己 的人。死亡是一種藝術,要讓自己走的毫無悔意,讓關心自己的人在自己離去之後因為回憶而得到安慰。

   《死亡的臉》有這麼一段精采的結語「我們在死亡中企求的尊嚴,必須在我們過的生活中去求。死亡的藝術,就是生的藝術。活著時的誠實與仁慈,乃是我們如 何死亡的真正方法。並非在生命的最後幾週或幾天,我們傳達的信息就是以後將被回憶的,後人回憶的將是我們過來所活的幾十年。活得有尊嚴的人,死的也有尊 嚴。」知道如何死之後,才能開始真正活著;現在知道也不嫌晚。

後記:

   關於死亡,總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離二月寫完到現在也兩個月了,現在重新省視有一點想法要補充。

   關於這篇文章,自己看起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應該說少了那股生命力吧。如果這篇作品有可取的地方,我會認為把一些書中,關於死亡的部分提出來。

   這些是線索,但是,也僅是線索。對於一篇導讀,一篇關於一小部份書的部分死亡觀,對於一個筆記應該夠了。可是要內化為自己的生命,感覺少了那一點力量,少了整體的感覺。

   都是某書說,都是某人說,那屬於我自己的部分呢?而要改寫,也不知道從何下手,究竟要在哪一段插入自己的想法?

   這是兩個月後,我對自己提出的疑問。

   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幸運,這些日子發生的一些事情竟然與這個問題有相關。在與某位網友的對話之後,我寫下以下的文字。(節錄部分)



  對於這般年紀的我來說,死亡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一件事。但是在考試與生活的壓力下,我開始想著存在的意義,於是死亡就變成必須面對的問題。生與死是分不開 的。對死亡與存在意義的關注,是人類生命的最大疑問,但是,我,在如此有限的生命經歷中能想些什麼呢?會不會只是一種空想,甚至是妄想?很幸運的我在文學 與哲學中找到了答案的線索。

  生命的無常著時令人害怕,自以為所擁有的一切,竟然如此不堪一擊。而生命的侷限更令人多了一份無力感,如何以生命的有限性去追尋無限可能的未 來?然而,這是對生命價值的否定嗎?我深深不以為然。哪能把質疑跟挑戰當成否定的答案。沒有這些質疑、挑戰,生命必定黯然無光。投身死亡只是一種懦弱、屈 服,我不相信關於生命的答案會出現在死亡的國度。生命的重量只有活過才能體會,或許跑步可以些許模擬。當一步又一步向前邁出,身體的重量落在腳底隨著重心 移至腳尖,心跳在耳際響起,感覺到肌肉不斷的收縮、伸張帶來的酸痛感,你會發現這就是生命。




   對我來說,這段文字比較熟悉,也比較有力量。我不覺得寫下這些就代表我對「死亡」做好準備,這只是認知而已。

   哪天我真的得面對,得接受親人的逝去,可能我又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不過我寧可多一點認知,至少可以讓「現在」變得比較清晰……對未來不會茫然。

   就在前幾天,知道一位長輩,她的父親,罹患癌症,很突然,很驚訝。儘管她與我妹一般年紀,輩分倒是長我一輩…而與她熟稔起來也是這個寒假的事情。因為網路,因為上同一個bbs,所以開始有比較多的互動。

   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或許也根本不需要安慰。

   我只問她那最近做了哪些事情?叮嚀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累……。不知道這樣的關心夠不夠,不過,她應該接收到了。

   今天,實驗室的同學跟我說,陪爸媽去台大醫院身體檢查。他爸媽都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等等。我也只能說,年紀大了就會這樣,沒辦法的事情。

   是啊,年紀大了,身體狀況本來就會比較差。怎麼一下子就出現這些相關的事件?

   相信不是我烏鴉嘴的關係。

   只是會想多打電話回家,多關心一下爸媽。夜深了,媽媽交代過要早點睡。晚安。


  chengi的網站: ㄚ吉的讀書筆記

[回《走過生命的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