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學思』電子報網站: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r/o/ronald717
Alan Bullock著/董樂山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台北市:究竟,民89。
【獻給熱愛生命的人,同時希望作為slipper在《瞧!這個人》中所提問題,而因為我對神學認識不足而無法做出直接回應的答覆。】
看書名即可以知道這本書是以探究西方人文主義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體。
這本書章節分為:
前言;
- 文藝復興時期;
- 啟蒙運動時期;
- 十九世紀:眾說紛紜,各持己見;
- 二十世紀:走向新的人文主義;
- 人文主義有前途嗎?
就一本著作而言,這本以歷史研究工作者立場所寫成的書,自然有它最
基本的訴求,在研究的假設上,Bullock 不將之當作一種思想派別或者哲學
學說;而是當作一種寬廣的傾向,一個思想和信仰的維度,一場持續不斷的
辯論。在各個章節中,Bullock 分別選擇了他所認為可作為人文主義代表的
人選,在論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到Bullock 思慮的精密與巧妙的安排,讓各
式各樣的人文主義者及各自代表的傳統,以Bullock期待的方式呈現-持續不
斷的辯論。並以多樣化手段-如同時運用修辭、闡述、比較、假設、分析—
再現人文主義圖像。因此,我們可說這本《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不僅只是概
略性地介紹人文主義,是在看似通史形式下,以 Bullock個人的見解加以變
化、再現。
作為當仁不讓的知識份子,不論是對文藝、思想、經濟或政治有興趣的
知識份子,都應當對此有所見解。因為人文主義關懷的核心問題就是人,不
管你是信仰神學觀點而把人看做是神的秩序的一部份,或者服膺科學觀點把
人看做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份,都逃不過「Who am I ?」這個來自自身的逼
問。當「人」自身作為人文主義者對這問題唯一的答覆時,你是否也該好好
正視這個問題?
這六百年來人文主義傳統代表的:拒絕接受決定論或簡化論對於人的觀
點,堅持認為人雖然並不享有完全的自由但在某種程度上仍掌握著選擇的自
由。這一簡短的論述,還要再加入你個人主觀的認知才算的上完整,如何?
看到這裡,你若真想對這課題作點功課,那就看看這本Bullock寫 的《西方
人文主義傳統》吧!
最後,點幾個我個人在書中認為有趣的問題:
- 「Who am I ?」
- 浪漫主義的「多樣化」是怎麼的被理性踐踏——僵化的教條式理性
- 人的思路能力的「一貫性」究竟有幾兩價——負面說法「自以為」
- 理性手段的侷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