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渭水—臺灣的先知先覺者

蔣渭水—臺灣的先知先覺者
文/ronald


歡迎光臨『學思』電子報網站: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r/o/ronald717

黃煌雄著《蔣渭水傳—臺灣的先知先覺者》台北:前衛,1992年12月


  這本書是我為了作臺灣政治史的報告而閱讀的。在閱讀《臺灣抗日五十年》 時,便對蔣渭水產生了濃厚興趣,原因無他,正是由於「臺灣孫文」的稱號使然 。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蔣渭水的早期生涯,並從蔣渭水創建文協開始介紹起, 進而再介紹,成立民眾黨之後的努力。除了這些線性的歷史介紹外,本書另外也 從蔣渭水的個人特質探討其個人與整個政治社會運動生涯的關係。使得對於了解 蔣渭水的各層面更為豐富。最後一章則討論了蔣渭水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蔣渭水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其一是在於他個人的特質:1.富 於吸收力、綜合力與判斷力;2.徹底的特質與不妥協的精神;3.熱血男兒與革命 性格。雖然不妥協精神在某方面可能成為固執、難以溝通,但是我想身為一個領 導者、行動者、思想家,若不具有某種程度的不妥協精神,是難以成大器的。而 程度上的拿捏則得視個人的經驗與所堅持信念的性質來決定。

  而蔣渭水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則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份。何解?蔣渭水對於 鄉土情感的表現與本土運動的努力我們已經是非常的清楚。但是不容否認的,蔣 氏對漢民族亦有深刻的情感,對孫中山先生更是認同至極。我們可以說蔣氏在當 時是具有代表性與具指標意義的人物,所以當時台人對於自身的文化認同、民族 認同與否,相信可從蔣氏身上窺知一二。今日的臺灣存在著「統獨」的問題,其 中統獨的一個分析層面便是「臺灣意識」的崛起。在這裡歷史又被抬上台面,追 溯臺灣人的「臺灣意識」到底起自何時?今日一般的說法當是在議會請願運動之 前便已產生。然而我今天所要提出的問題是,到底在當時的政治社會運動中台人 的「臺灣意識」是什麼?面對自治主義的昂揚,面對殖民主義,到底台人如何看 待自己?在本書中我認為蔣渭水正代表了某一群臺灣人的想法:擺脫殖民統治並 與中國結合為一。若是在這樣的邏輯之下,台人對於台灣的何去何從並非有一定 的定論的,而是多元的。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則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局面所刻畫 成的。

  因此,在面對統獨問題而思考時,我相信任何從歷史中尋求例證來支持「獨」 或「統」都是相當不智的。因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局面(或說國際情勢)從未 解決過,若我們為統獨問題而找出歷史事件為其背書,便是嚴重的扭曲歷史也是 對過去的傷害。我毋寧相信臺灣人的統獨問題將由未來我們所遇到的情況而作決 定,亦即台人的未來由台人共同決定,不受任何歷史的包袱影響。

     ※     ※     ※     ※

  呵呵,雖然是有點借題發揮,但是蔣渭水的行跡的確是值得我們去好好了解 ,因為他的真、他的行動力與他的臺灣情在在都使我感動。

  如同王曉波先生在《臺灣抗日五十年》的序中所提到的一般,盡知道中國的 偉人有誰,卻不知臺灣孫文—蔣渭水,可謂哀哉!因此建議同學,想了解臺灣的 過去,不要忘記—臺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

(END)   

 

索引頁

回心靈小憩首頁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