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外交子女生涯    留言時間/Fri Feb 8 16:25:33 2008
 

外交子女生涯

莫非

來美前三年,當我內裡正一點、一點地走向寂靜之時,外在荒謬地,卻因外交生涯活得熱熱湯湯。

是自我們來美三個月後,母親來美,大小傢俱亦一併由台灣的三義運到,屋內一擺齊整,外交生涯於焉正式開張。

所謂的「齊整」,是指正廳裡掛上中國字畫,擺進中國古玩珍品,陳設貝殼雕花屏風,與鏽有壽字玫瑰紅緞墊的深棕木坐椅。飯廳,亦是成套中國式餐桌與碗櫃,內擺印有紅色福、祿、壽、喜字樣的大同磁器。家庭間,則有用珊瑚、玉、與貝殼混刻著四季花草圖的酒吧,與椅背雕有一百朵玫瑰的西班牙式沙發,是有著壁爐的地下室。

那時在外交圈裡,不管到哪家都大致如此。是基本的行頭,能亮相且具中國特色。待回國時再就地賣出,買的人也有外交界的人,像中東國家的外交官,就挺喜歡中國的傢俱。

做外交都做些什麼呢?不外乎請客吃飯。而國外生活不易,除了當時的沈劍虹大使有私人廚子、傭人與司機外,其餘外交家庭裡一律廚子即夫人,下手即外交子女的我們。

所以母親在來美前,便先花了幾個月時間在台惡補「傅培梅」。在此,菜不但要做得精緻、漂亮,還要有「譜」。因每位外交夫人都有一手,總不能請來請去老那幾樣。所以,母親這一輩子主張「女人不要浪費生命在廚房裡」,那三年可是燒盡了她一生的飯。左學又學,食譜成行,且不知做了多少道有名有譜的「大菜」。

不只如此,她還有一本「帳」,每次請客的名單、菜單與收進的禮物,全都「登記有案」。次次請客都是個大工程,誰主客誰陪客,桌上怎麼坐,吃些什麼小菜、大菜、湯與甜點、水果,全得精心設計,不能重複「撞菜」。通常是請客一星期前設計,三天前採購好,再連切帶弄準備三天,至當晚,仍是炒一道,上一道,敬酒、吃上兩口,擺下筷子,再進廚房,再上菜。

這之間,是客人快來前更衣、化妝,客人進門後,再忙得怎麼三頭六臂,女主人也得表現地從容不迫,一絲不亂。這就是「功力」!

那麼,做下手的我們做什麼呢?先是當天客來前得打掃清潔,吸塵、洗浴室,從樓上清到樓下,不但要一塵不染,傢俱還得件件上蠟保養的晶晶亮亮,光可鑑人。偏那些雕花木器,盡是些溝溝道道。尤其那西班牙式沙發背後的一百朵玫瑰,常擦得我手軟。

然後客一光臨,倒茶奉酒,外交子弟也大部分學會調一些雞尾酒。待客招呼,幾乎沒見過沉默寡言、內向害羞的外交子弟。當然,還有伺候「大廚」,客來前幫著擺設桌上大小餐具、上菜前熱油鍋,上菜後洗鍋鏟。以及飯後洗成羅成山的杯、碗、盤、鍋。我算過,請十多人的聚會,飯前雞尾酒,飯時碗盤加中國酒,飯後茶、甜點,大大小小要洗上七十多件。且怕洗碗機會傷中國磁器,全是用手來洗。

但奇怪地,我發展出對洗碗的喜歡,在沉默中,按我特別的大小次序排好隊,一一由油膩洗成清潔,不知為何,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雖然,每次都會站上一整個晚上。我想,那也算是一種功力?

* * *


除了請客吃飯,就是參加酒會。各國酒會,燈火通明的華廈大廳中,處處流動著衣香鬢影。在此,真真是「錦衣玉食」,飫甘饜肥,男人西裝領帶,女人長裙落地,中國女性則大部分一襲中國旗袍,盛妝、首飾下,個個明豔照人。

小輩像我,也是蹬著高跟、踩著長裙,手中一杯酒,面帶微笑周旋人間。席間精緻的魚子醬、燻鮭魚、雞尾蝦︰︰美食嚐遍。但這種場合總是食不知味,雖然吃是重頭戲,但卻絕非重點。社交才是重點。

所謂的「外交」,當然即向外社交。在人群裡要能主動地與人相親,察言觀色,反應靈敏,進退要合宜。而且,言語中得帶有幾分機智,以小撥大,許多國事便在談笑中,灰飛煙滅。

這對由軍人世界踩進來的我們,相形下是要吃力一些,也一直骨子裡溶不進。更何況小國外交,逆流中開格局,本就是難事。常常覺得,我們只是穿進了外交華服,照本宣科,在演一個不討好的角色。果然,三年後父親回台,那一年年底,也就是一九七八年,美國便與中共建交了。
在那三年中,於華府任職的是沈劍虹大使,也是最後一任大使。官邸設在歷任九屆大使,美麗的雙橡園中。雙橡園現已很少有人能一睹廬山真面目了,那時卻是外交與僑界的互動中心點。許多節慶,國慶、新年、軍人節等,都在此舉行酒會,招待外賓與僑民。

還記得那是個佔地十八英畝的巨大園子。一進門即濃蔭大道,繞過橡樹、楓樹,參天古木的林子,便見坡上矗立一白色,喬治復興時代式的建築。四周坐擁著花圃與綠地,內中有樓上樓下二十六間房,城堡似的,氣派十足。

宅內擺設,更是處處真蹟古畫與古董,典雅大方。那時我除了酒會外,有時候幫著獨唱,有時候幫著表演民族舞蹈,樓上換妝,樓下表演,樓上樓下穿梭無數次。當時卻不知,自己身之所在,是後來被美國列為古蹟的歷史名園,腳下踩的樓梯,是曾印有過胡適、葉公超、周書楷等多少名人的足跡。慚愧啊!我這外交子女,身處外交中心,卻心在時代與歷史的邊緣,無知地不知自己正處在某一頁歷史中的最後一章。

當然,更不知一些來往,稱為叔叔伯伯的,日後會在媒體中出現成為名人,像軍資組的溫哈熊將軍、筆名「公孫嬿」的查顯琳是當時的陸軍武官,與後來在電視新聞中,讓人觸目驚心的汪希苓,是當時與家父同期的海軍武官。此外,事隔二十五年,許多枝葉落盡,卻仍似外交長青樹的現任洛杉磯辦事處代表,袁健生叔叔,是當初的海軍副武官。更別說一些知名人士如陳香梅等,照過面、握過手,卻全漫不經心,因沒有時代與歷史的映照,不知其份量。如今,赫然心驚,多少風流人物由我指間溜過?

* * *


還有一位,是我們空軍圈內的人,在華府卻錯開了,即我們前任的空軍副武官唐飛。我要提的是他太太張明燦阿姨,十分地能幹。她一直是個活潑、領袖型的人物。過去在空軍圈康樂活動中,便很活躍。來到華府,自是就她所長為外交出力。

她組織一些小孩跳民族舞蹈,又自己踩縫紉機做了許多舞蹈服裝。我來美前,便傳話要我在國內先學一些民族舞蹈,出國後可藉此為國家「發揚文化」。於是我出國前學了劍舞、貂翎舞、筷子舞等之類的花拳繡腿,帶著一雙劍與一對貂翎上機,便來美討伐大江南北。

那幾年裡,不論是同鄉日、亞洲日、新年、中國節,或使館聚會、餐會、中國城、學校︰︰我隨傳隨到,身經百戰。每次,都在雙橡園的大使館內上妝、換戲服,狠折騰一陣子才出發。到了表演場合,濃妝豔抹就地起舞,練就一身行走江湖不怯場的定力。

但在那些地方,有時人看我,有時我也看人。也許因日子裡人前熱鬧,人後寂寞,公私生活相差懸殊,愈表演,便對所謂「探照燈」下的人生,愈有幾分看破。目睹爭排名、出風頭,太多人性經不起鎂光燈的閃照。又覺得人真癡傻,掌聲多又如何?再多的掌聲帶不走,亦增添不了一個人本質什麼。每次,下了台有人來找我,我表面笑著周旋,內心卻微嘲:「你並不認識真正的我!」當然,也從未與看我表演而約我的人出去過。

對我,表演中最享受的一刻,也就是在台上忘我的那一刻,那堪稱表演極致。下了台,一切便已結束,再怎樣的聲光燦爛,皆如過眼雲煙。

因此,這一段,就像我其餘的外交生涯一般,不過戲一場。我穿上戲服,盡職地扮演,我脫下戲服,我還是我。

* * *


這短短三年的外交生涯,三天兩頭大宴小酌,在人群中「送往迎來」,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呢?

最明顯的是三年後當父母返國,我搬出來住時,一個人買菜,還是習慣買一車,一做菜仍是做一桌,室友得不斷地努力,才能幫我消耗掉所有的菜。待請客時,更是得至少十道菜,才覺得表示「夠誠意」。所以,每次請客,留學生裡便笑傳我是:「陳大善人又要佈施了!」

不知多久後,我才漸漸收斂了做飯的「排場」,過合乎中道的留學生生活。

然後,在見識過諸多冠冕堂皇、虛實莫辨的交際語言後,我變得極為「反社交」。那種蜻蜓點水,維持不近不遠的人際互動,對我來說,似乎做來特別辛苦。我愈來愈傾向「內交」,與少數心靈接近的人,誠心誠意地發展出一段友誼式的關係,才合乎我心。所以也愈來愈說不出客套話。

那一段的華服美食,亦好似沒有寵壞我。由物質中我愈來愈沉澱,也愈來愈紮實。一直渴求的,是過樸實的生活;欲把握的,是生命中的本質。

二十多年後,在洛杉磯一個場合,見到現已是辦事處處長的袁健生叔叔,時光好似一陣恍惚。我旁觀他席不暇暖,剛由別處趕來致辭,坐下,吃上兩口,又得轉場至別處。我可以想見他每到個地方都是握不完的手,叫不完的正確官銜與稱呼,接著掛上官式的微笑上台、致辭,然後喀嚓!喀嚓!閃光燈耀眼,眼前一片黑中,是一張張陌生的笑臉。

聽說他近來又將有調動,所以我亦可想見他傢俱、房子,那所有象徵安身立命的東西,全都得處理。再搬至新地,再重新開始、再馬不停蹄地趕場。他二十多年來的生活,就是如此。而所謂真正的生活、平常人生,在閃光燈後,在遙遠的地方,在人群外。

因而外交,或稱「外放」,對我來說,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流放。我知自己絕無此長才,也因此,亦不覺得留戀。


此文已收錄於「行至寬闊處」一書,宇宙光

  回心靈小憩首頁  我要回應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編號 時間 作者 標題
15Feb 8莫非外交子女生涯
14Jan 11莫非父女共舞
13Dec 3莫非母親
12Nov 2莫非裂縫一瞥
11Oct 3莫非純真的年代
10Sep 5莫非於無聲處聽驚雷
9Aug 1莫非投射一個天堂的魅影
8Jun 23莫非曠野,心靈的遺址
7May 2莫非無界的風中之殿
6Mar 8莫非一線之隔
5Feb 10莫非是誰在五十七街嘶喊
4Jan 8莫非瓜地馬拉的織錦
3Nov 28莫非鷹起青天
2Nov 5莫非野性的呼喚
1Nov 5莫非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版主管理功能 (只有板主才能留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