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ET要回家    留言時間/Wed May 21 11:13:31 2008
 

ET要回家

莫非


  我愛海。愛看海的浩瀚,更愛看海浪與礁石撞擊,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澎湃。

  我也喜歡聽海,聽海在天地間獨白,一下又一下,拍擊、退下、拍擊、又退下....像敲打麥子,心中所有的穀皮碎殼全被「啪!啪!」地拍擊、褪下,只剩幾許純淨的遐思。

  我愛海,只除了不喜歡「下海」。比較準確點說,是我喜歡「有氣質」、遠遠地、隔一個距離欣賞海。最好是有樹有蔭,晒不到的地方。我可不羨慕那些能縱身入海,在萬里白條中浮沉的美人魚。更沒興趣在沙灘上打滾,滾成一座奧斯卡金像獎似的泥人。海對我,只需遠觀,不必近賞,便吾願足矣。

  但自生了孩子,作了母親,便像聖經中那位與天使摔跤,大腿被天使摸一把,便自此瘸了的雅各。我的孩子,是使我所有氣質全「瘸了」的原因。

  對幾歲大的小兒,抱起來,指向遙遠地方說:「看,海!聽,海!」他們只會睜雙朦朧大眼,盯著母親滑稽的嘴,兩手在母親嘴上捏化學土似的捏起魚來。海水、沙灘,對小兒沒什麼意義,除非他們能用自己的兩隻小手碰沙,兩隻小腳跳浪,全身又濕又是泥巴,才覺得自己玩到海,是真正「經驗」到海了。

  於是為了小兒,每逢夏天,我們便南征北討,把南加州海岸線幾乎全摸遍了。知道哪裡沙灘最不受污染,哪裡又是小銀魚登陸的地方。外國人一見我那身「兩面黃」便羨慕,以為我多有錢,多能常住海邊在勝地渡假。諸不知,此乃老女人捨命陪小君子的一番成績也!
*
  我也愛風。愛看風奏樂器般地吹奏大地。所過處,眾綠萬紅全輕柔舞起,彩色織絹亦隨之起皺。

  我更喜歡聽風。聽風拂葉梢,小小盪出沙沙漣漪。或放肆些,大大激起浪似濤聲。

  我是愛風,但是,並不大熱衷仿玉樹「臨風」。風於我,應是舒服地窩坐大面玻璃窗前,摀杯熱茶,靜觀其變。若要效法蘇軾「浩浩乎馮虛御風」,我第一個反應是大叫:「糟糕!我的隱形眼鏡!」

  戴隱形眼鏡的一向有三怕,怕光、怕風、又怕沙。再加上被風打多了耳光,偏頭痛,喉嚨發炎、受涼.. ..後遺症甚多。年輕長髮飄飄,最青春玉女全盛時期,尚且不大熱衷此道。更何況現一吹,一頭長毛狗似的眉眼不清,你想,這勾當值得幹麼?

  但自作了媽,人想高貴點也難。若攬孩子在胸,指著玻璃窗外說:「看,風!聽,風!」他們也只會盯著母親滑稽的臉,開始往母親臉上吹起泡沬兒。風,對小兒來說是那麼看不到、摸不著,全然地「虛無」。

  什麼是風?望著小兒茫然的眼,於是,作母親的便先由向他們的小臉吹氣開始。一呼,引出一個笑靨,一呼,一個笑....再到帶至陽光下,看風吹彎了他們的睫毛,吹瞇了他們的眼,便指向樹、指向花,告訴他們上帝就像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望見祂手所觸的地方在搖曳、在顫動。

  為什麼風會帶來小兒的微笑呢?因為春風拂面,對小兒來說是一種「吻」的經驗。也只有此時,他們才覺得「經驗」了風。

  所以,對一個孩子來說,風景不是用來看,而是用來經驗的。有了上手、貼膚的經驗後,風景才有了實質意義。因此,為了孩子,我們由「室內植物」成了「戶外動物」。每個週末都儘量不工作、不應酬,總要安排一段家庭時間往外跑,與自然相親。

※ ※ ※

  漸漸,跟孩子跑多了,看多了大自然真品,便不再能忍受「膺品」。

  有一天,一位朋友來電報告最新發現,說附近有一博物館,可以開放給家庭過夜。晚上躺在館內地上,便可透過天窗觀看滿天星星。聽後,我當即大笑,告訴她,看星星何需去博物館?若非用望遠鏡來細研星辰,為何不一家人在後院露營?只消營帳頂一打開,眼前乍現,便是滿天的星。

  如果怕空氣污染看不清楚,那上高山、進沙漠,臨海邊,都是星星肆意怒放的地方。我們曾在美阿歷桑那州露過營,那裡的星星個個大的過份!摘了眼鏡還逼到眼前,清楚到好似舉手可擷。

  顯然,我這位朋友是屬於都市「文明人」。她出國多年第一次回鄉,聽到雞叫,都會由「原來公雞真的會叫!」寫出一篇反思的文章。年輕一代,成長中被剝奪的竟然如此多!

  另有一年暑假,一親戚孩子被父母順應潮流,送出國來學習英文。十三歲年紀,卻很有噸位。說起話來充滿自信,對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清楚的很。先生問他:「你喜不喜歡山呢?」

  「不喜歡!」他肯定地答。
  「那你喜不喜歡水呢?」先生再問。
  「不喜歡!」仍然十分肯定。
  「哦?那你喜歡什麼呢?」先生奇怪了。
  「我喜歡風景!」他頗胸有成竹地回答。

  可是「風景」若剔掉了山水,還剩下什麼?現在的孩子,被剝奪的真多!

  更有一個朋友,家中所有室內娛樂,可以維持到一家人足不出戶三個月還有得玩。可是所有娛樂全都是繞著「機器」轉,由電視、卡拉OK、到電動玩具、電腦....這樣現象,在現代家庭恐非唯一。

  有沒有想過?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如果一個人的眼,不斷由一個螢幕換一個螢幕再一個螢幕....結果恐怕是兩眼發直,愈瞪愈大,手指彎曲,愈玩愈長。相形之下,因缺乏運動,身子癡胖幾不見脖子,頭昏漲成眼鏡蛇似的巨大。而且,成年不見天日,又受螢幕輻射線影響,全身膚色逐漸地開始轉綠發青.... 像什麼?

  像一九八二年轟動一時的電影「ET」。曾有一初中生改寫「ET」故事,說ET原來的長相和地球人沒有兩樣,是當ET在地球降落後,受各種電子、電動玩具的長期薰陶,才變成我們所見的那個怪樣。

  現在剩下的,是ET想家,想回去了!當ET頻頻望著星空,悲傷地喊:「ET go home!ET go home!」時,我們要如何幫他與那遙遠的「家鄉」取得連繫呢?我們自己是否還記得,家鄉原有的形影是什麼樣呢?

  我們自己,是否還回得去呢?

出自《莫非愛可以如此》 張老師文化出版


  回心靈小憩首頁  我要回應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編號 時間 作者 標題
19May 21莫非ET要回家
18Apr 3莫非濃濃家的味道
17Apr 3莫非《莫非愛可以如此》—書後記
16Mar 8莫非異鄉的陌生人
15Feb 8莫非外交子女生涯
14Jan 11莫非父女共舞
13Dec 3莫非母親
12Nov 2莫非裂縫一瞥
11Oct 3莫非純真的年代
10Sep 5莫非於無聲處聽驚雷
9Aug 1莫非投射一個天堂的魅影
8Jun 23莫非曠野,心靈的遺址
7May 2莫非無界的風中之殿
6Mar 8莫非一線之隔
5Feb 10莫非是誰在五十七街嘶喊
4Jan 8莫非瓜地馬拉的織錦
3Nov 28莫非鷹起青天
2Nov 5莫非野性的呼喚
1Nov 5莫非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下一頁   上一頁   最末頁

版主管理功能 (只有板主才能留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