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在現實中的幻滅

chiag


1.知識菁英與現實社會

  一個觀察人生的作者,他通常不是處於被迫要在知識份子與普羅 (我不知道 這樣的兩個範疇區分是否恰當,至少馬克思談普羅階級不是用來和知識份子相對 照的 ) 之間選擇其一來作為題材的情境下。 他可以選擇知識份子作為小說的主 人翁,但是這個主人翁似乎應該是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卻 是充滿了普羅大眾,充滿了關於柴米油鹽的生活困擾的世界。知識份子逃不開這 樣的世界,而且還深受其困。

  我自己常有的感觸是,個人是很卑微的,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 使是知識份子也難以擺脫結構的囿限。結構則常是由許多人,特別是那些好行小 善、小惡的普羅,共同營造出來的。身在結構之中,不僅是讓特定個人常覺受困 ,更甚者,結構會相當程度決定人怎麼思考、怎麼看事情。

  當然,有些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結構的囿限。譬如說,林哲朗可以不在 乎周遭的人怎麼看,而毅然降轉社會學系。(即使是這一點,也仍然需要其他結 構條件的配合,譬如他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沒有一個強硬、堅持己見而認定理工 是年輕人唯一出路的父親等)而事實上林哲朗還是一直在接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的 。他會選擇社會學系、會對大陸學生有特別的熱情、最後對大陸失望而轉向認同 臺灣,事實上都是在一連串事件後發生的。雖然經過他自己的思維,他有了自己 的選擇,但是這種選擇過程裡又有多少是真正自主的部分呢?

   我無意在此宣揚結構決定論, 但是覺得小說作者不妨多就這一方面著墨。 總之,讓讀者更能感覺到,故事裡的人物是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而也正是在這 裡,個人若能有些許突破結構囿限的表現,將更顯得珍貴。

  當然,我絕不是在暗示「失根的樹」不能感動人,而是想,作者如果能將故 事更細緻地展開在一個讓我們熟悉的世界裡,看得見我們一般人常看見的潑婦罵 街、惡漢傷人,感受得到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常感受到的無奈與種種起伏情緒,然 後再來看某些人能夠在這樣一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執著理想,將會更強烈地被撼 動。

  我必須要強調的是,雖然我對 Gospel 的主要建議是希望她的故事能建立在 更真實的世界裡,但我自己對於什麼樣才「夠」真實並沒有清楚的想法,只不過 我覺得人在真實世界裡的無奈感覺常是非常深的,許多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理想, 但是能夠高度堅持理想的人恐怕是萬不得一,而有更多的人在現實之前丟盔棄甲 ,不敢繼續奢談什麼理想。「失根的樹」裡的人物雖然也遭遇到各種頓挫,但是 ,相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他們能堅持理想或原則的程度仍然令人驚訝,至少 是令我這個已步入中年的人感到驚訝。我想,如果故事裡的幾個主要人物被描述 為更經常必須與許多世俗的人、 世俗的 (極可能非常不合理的 ) 制度打交道, 還常常會碰到一些荒謬的偶發事件,他們的心靈世界會有怎麼樣的發展呢? 他們 放棄理想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此外,我比較不確定的是,如果將故事展開在日常生活的世界裡,整個故事 情節發展會不會產生鉅大的變化?我覺得也許可以試試。

  記得許多年前看過保真的幾篇短篇小說,描述一些曾經標榜理想主義的優秀 青年,最後卻變得非常市儈、冷血,或是失去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這些故事對 我也有很大的震撼力。其實,我想該作者提出的疑問,有些地方和你類似。所異 者在於你有最後的信仰作為後盾。我不能說哪一種傾向是對的,我只能強調,我 們必須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展開我們追求生命意義之旅。

2.理想幻滅?

  我不太贊成作者把自己的這篇小說描寫成是關於「理想幻滅」的故事。雖然 田曉惠的愛情幻滅了,但是嚴格說來,那不是理想的幻滅,而是一個虛幻的事物 被證實為虛幻的,那是一個還原的過程。追求理想的心並沒有完全消失。不但是 林哲朗仍然執著於某些理想,曉惠又何其不然呢? 她何曾墮落過呢? 她何曾因為 汪的出現而放棄理想呢? 只是她的心變得溫柔,使她看事情的方式與處理問題的 方式有了改變。就此而言,並不存在墮落的問題。也許她後來與汪的藕斷絲連暴 露出她意志不堅定的弱點,但是這仍然不能稱之為墮落。

  即使是汪嘉青,這令作者最心痛的人物,從形式上看,也無所謂墮落或放棄 理想。他的觀點與作風不是很一貫的嗎? 何來墮落呢? 如果說他有弱點,他真正 的弱點可能是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以美麗的言詞欺騙別人,也騙了自己。其 實他是滿可憐的人物,他最後得到的,很可能不是他內心中真正想要的。他真正 想要的,他甚至不敢讓自己意識到。從嚴苛的角度來說,他其實成了工具,社會 的工具。他所做的,是這個社會期盼某些人去做的,就此而言,汪是社會理想的 agent。 汪並沒有太多的自我。這也許是很弔詭的情況──最自我中心的人實際 上卻最沒有自我。

  在此,我也要順便再提一下 Psycho 欲善成惡的概念。我不以為汪是欲善成 惡的例子。從整體社會功能的角度來說,汪的作為仍然是善的。他不但不是壞人 ,他的功能也是正面的。社會需要這種人,尤其是一個異質的、專業化的社會。 汪如果是惡的,只在於他不能誠懇面對人性,以及他傷害了一些愛慕他並想要擁 有他的人。就此而言,我們的問題可能不在於對於汪這種人做出評價,而在於探 討如何使人能夠以真誠的心去做淑世的事業,而且這種事業又能具有顯著的客觀 功效。

  我很贊成作者的一點意見,就是強調人的內在弱點。外在的限制不能真正擊 倒一個人,但是如果弱點是內在的,問題的根源原來是在自己心裡,這才是最叫 人恐懼、絕望的。不過,就田曉惠來說,她沒有理由對自己絕望,她誠然有自己 的弱點,但是她追求理想這一點本身並沒有錯誤,她只需要更充分地瞭解這個世 界的真正性質,並從而尋找實現理想的更可行的道路。她在感情的路上顛扑了, 本來所認定的理想化身幻滅了,但是這並不必然會導致墮落或理想幻滅,反之, 這一切頓挫可以視為一番淬煉,可以使她更堅強、更踏實,更了然人性的弱點。   當然,我們也許不能只單從樂觀的一方面去看問題,但是,我們也不必純然 只是做些灰暗的聯想。總之,希望還在。網友們以為如何?

  Psycho 對此文的評論實在是高見, 我相信他的討論主題正是 gospel 所想 要探索的問題。我唯一不太同意他的一點是,我不覺得 gospel 有必要提出最後 的答案。一則,我相信,人是被迫要自己去做抉擇的,誰也給不出最後的答案來 ; 再則,作為文學作品,給出最後的答案可能也不是最佳的策略。

  簡略提出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過,最後我還是該說,我非常喜歡 gospel 這篇小說,而且我也給予它非常高的評價。

  

  

回應三:老年的心情

  
虛擬 陳韻琳•蘇友瑞專欄 讀者回應